周 榮,劉喜文
惡性腫瘤病人目前主要治療手段為放療、化療及手術,這些治療手段的毒副反應及對機體的影響均較大。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醫學界的同仁們越來越重視各類治療和病人的感受對病人生存質量及疾病預后的影響,本研究旨在調查惡性腫瘤病人經歷放療、化療時的生存狀況,對于幫助病人做出臨床決定和提出特定的支持性護理要求十分重要[1]。
1.1 對象 選取西安市行放療、化療治療后的癌癥病人246例。入選條件:①病理診斷為惡性實體腫瘤;②年齡19歲以上;③4周內經歷過放療或/和化療;④愿意配合調查;⑤既往和現在均無精神及意識障礙。
1.2 調查工具及方法 采用整群抽樣、訪談法進行調查。偏差控制:調查員選用執業護士和執業醫生,經過統一培訓,采用統一指導語對被調查者進行說明,由被調查人員自評。對視力不良、閱讀困難的人,調查員不加任何暗示按順序閱讀,讓病人獨立作出選擇,調查員記錄。本調查共發放問卷280份,回收問卷268份,有效問卷246份。
1.2.1 一般情況登記表 自制登記表,包括年齡、性別、民族、學歷、婚姻、診斷、主要照顧者、職業等。
1.2.2 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問卷簡表(WHOQOLBREF) 該量表是 WHOQOL-100[2]簡表,具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良好的區分效度和結構效度[3]。量表共29個問題,包括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環境領域4個領域24個方面。另外,包含兩個獨立分析的問題條目:問題1(G1)為個體關于自身生存質量的總的主觀感受,問題2(G4)為個體關于自身健康狀況的總的主觀感受。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成組t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方差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資料中刪除缺失值>20%的問卷。
2.1 病人一般情況 男106例,女140例;年齡19歲~86歲,平均年齡54.21歲;宮頸癌79例,肺癌56例,上消化道癌癥35例,下消化道癌癥10例,乳腺癌34例,其他癌癥32例。
2.2 惡性腫瘤放化療病人生存質量與常模[4]比較(見表1)
2.3 不同情況放化療病人生存質量比較(見表2)
3.1 年齡、性別及照顧者對生存質量的影響 有研究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胃癌病人生理狀況、社會支持及總的生存質量下降[5]。陳振東等[6]研究認為,老年病人生理領域不適較少,心理領域積極感受更多,總的生存質量較中青年病人好。國外學者的研究表明,年齡越大,自身的健康狀況和物質來源都不如中青年,總體生活質量的狀況也越差[7]。本研究中,中青年組(<55歲)和老年組(≥55歲)病人生存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能與放化療急性期副反應不同有關。由配偶照顧的病人在社會關系領域評分明顯高于非配偶照顧者,這與有配偶的病人社會關系面更大,增加了病人在社會關系領域的滿意度有關,提示住院治療的病人在人際及社會關系方面的需求。不同性別放化療病人生存質量各個領域并未發現有顯著性差異。有研究表明,在癌癥病人中女性病人的心理狀況較男性好,但總的生存質量并無差異[8]。
3.2 生活地及學歷對生存質量的影響 本研究發現,高中及以上學歷與高中以下學歷病人心理領域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可能與學歷較高、經濟情況較好、理解力較高,更容易接受放化療帶來的各方面改變有關。陳鵬等[5]研究顯示,未發現文化程度對生存質量有影響。但彭秋林等[9]研究發現,胃癌組文化程度高的病人生存質量較高。Michelson等[10]研究顯示,
文化程度高的病人生存質量較低,文化程度高的病人了解的知識越多,越清楚腫瘤的預后情況,表現越消極。由于目前社會人口流動率大,本研究以居住地代替了城鎮人口和農村人口。調查發現,農村生活的病人除了生理領域外,心理、社會關系和環境領域的感受明顯低于城市病人。近幾年,雖然政府致力于改善城鄉差距,但是實際情況卻并不樂觀,農村的經濟條件、環境因素、個人的社會關系方面存在明顯的缺陷,導致農村病人的生存質量遠遠落后于城市病人,提示醫療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更應重視對農村病人的溝通解釋、心理護理和治療過程中對經濟條件的考慮。所以,逐步取消戶籍限制,鼓勵人口流動,逐步縮小城鄉差距,是改善農村腫瘤病人生存質量的一個有效手段。信仰是人類文化所賦予人的精神需求,是關于生和死、健康和疾病關系的文化要素,是生活質量評估的核心內容之一[11],但考慮到中國的國情,本研究初期設計并未把信仰作為調查內容。

表1 惡性腫瘤放化療病人生存質量與常模[4]比較 分
表2 不同情況放化療病人生存質量比較(±s) 分

表2 不同情況放化療病人生存質量比較(±s) 分
項目 例數 生理領域 心理領域 社會關系領域 環境領域 總生存質量診斷 宮頸癌 79 11.71±2.44 12.83±2.68 14.36±2.63 12.11±2.58 11.55±3.61肺癌 56 11.55±2.39 12.72±2.03 14.12±2.50 12.26±2.06 11.90±2.97上消化道癌 35 12.88±3.30 12.50±3.15 14.80±2.34 12.24±2.65 12.52±3.50乳腺癌 34 12.17±3.13 13.37±2.98 14.35±2.43 13.44±2.11 12.47±3.64 F 值 1.61 0.41 0.43 1.36 0.62 P 0.190 0.746 0.734 0.259 0.605治療 化療 97 11.76±2.80 13.01±2.80 14.50±2.32 12.30±2.28 11.54±3.28放療 67 12.24±2.45 12.25±2.06 14.32±1.80 12.21±2.08 12.04±3.38放療加化療 82 11.10±2.66 12.01±2.35 13.23±2.74 11.76±2.19 10.39±3.25 F 值 2.86 3.30 5.83 1.20 4.13 P 0.060 0.039 0.003 0.302 0.018生活地 城市 139 11.83±2.75 13.06±2.47 14.30±2.36 12.69±2.26 11.67±3.45農村 107 11.57±2.77 12.02±2.47 13.61±2.78 11.66±2.43 11.27±3.38 t值 3.26 2.12 3.43 0.91 0.73 P 0.467 0.001 0.035 0.001 0.362年齡 ≥55歲 121 11.52±2.95 12.50±2.41 13.82±2.47 12.28±2.36 11.79±3.34<55歲 125 11.91±2.56 12.72±2.62 14.18±2.65 12.22±2.42 11.22±3.44 t值 -1.12 -0.70 -1.09 0.20 0.32 P 0.262 0.487 0.275 0.842 0.189性別 女 140 11.82±2.73 12.69±2.67 14.15±2.61 12.48±2.41 11.64±3.45男106 11.58±2.80 12.51±2.32 13.80±2.50 11.94±2.34 11.30±3.31 t值 0.69 0.54 1.07 1.77 0.78 P 0.491 0.588 0.285 0.079 0.436照顧者 配偶 108 12.18±2.92 12.94±2.86 14.62±2.33 12.36±2.42 11.77±3.67非配偶 68 11.62±2.89 12.44±2.51 13.54±2.70 12.36±2.53 11.94±3.29 t值 1.32 1.23 3.01 0.01 -0.32 P 0.189 0.219 0.003 0.992 0.747學歷 高中及以上 120 11.99±2.68 13.02±2.40 14.07±2.61 12.44±2.26 11.37±3.16高中以下 126 11.47±2.82 12.23±2.58 13.94±2.53 12.06±2.49 11.61±3.60 t值 1.46 2.49 0.40 1.26 -0.55 P 0.15 0.013 0.692 0.210 0.586
3.3 不同治療方式對病人生存質量的影響 1個月內同時接受放療和化療的病人,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社會關系領域和總生存質量評分低于單獨接受放療或化療的病人,提示密集的高強度治療影響病人的生存質量,社會關系領域評分明顯降低可能與病人接受高強度治療后生理和心理方面劇烈的反應引起社會關系方面體驗的改變有關。
綜上所述,惡性腫瘤放化療病人的生存質量在很多方面低于常人,癌癥病人不僅要延長生命,更重要的是改善病人的生存質量,需要政府及醫療機構甚至全社會廣泛的關注、認真的研究并有針對性地制定可行的措施。
[1] 萬崇華,楊錚,楊玉萍,等.慢性病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體系共性模塊的考評[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7,16:559-561.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QOL user manual[M].Geneva:WHO,1998:35-41.
[3] 郝元濤,方積乾,Power MJ,等.WHO生存質量評價簡表的等價性評價[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6,20(2):71-75.
[4] 方積乾,郝元濤,李彩霞,等.世界衛生組織生活質量量表中文版的信度與效度[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13(4):203-205.
[5] 陳鵬,王海江,朱琳,等.FACT-G問卷評估影響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生命質量的相關因素[J].蘇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07,27(5):783-786.
[6] 陳振東,魏志勇,潘耀銀.癌癥患者精神癥狀的定量估價[J].中國臨床心理衛生雜志,1994,2(4):220-222.
[7] Birren JE,Lubben JE,Deutchman DE,etal.The concept and measurement of quality of life in the frail elderly [M].New York:Academic Press,1991:1.
[8] 張曉霞,殷文蓉,李虹.癌癥患者生活質量調查研究[J].華西醫學,2005,20(1):58-61.
[9] 彭秋林,陳曦.FACT-G量表用于胃癌患者生存質量評估及相關因素調查[J].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2011,22(5):112-113.
[10] Michelson H,Bolund C,Nilsson B,etal.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measured by EORTC QLQ-C30reference values from a large sample of Swedish population[J].Aeta Oneol,2000,39(4):477-484.
[11] Kagawa-Singer M,Padilla GV,Ashing-Giwa K.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culture[J].Semin Oncol Nurs,2010,26: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