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章丘水寨鎮,只要提起皇甫春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每個人都會由衷地豎起大拇指。他20年如一日無微不至地照顧癱瘓在床的父親,在父親不能吃飯的四年時間里,他一口一口地嚼完再喂給父親。一曲現實版的“烏鴉反哺”感動著村里的老老少少。
20年前,皇甫春生和父親一起在田里干活時父親突然摔倒,后經醫生確診為小腦萎縮。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病情并沒有多大好轉,皇甫春生只好將父親接回家中休養。
剛開始的時候,父親還能自己走路、吃飯。可是隨著年齡的增大,父親的病情越來越重,后來不能下床,意識漸漸模糊,牙齒也都脫落了。沒有牙齒,父親吃飯成了大問題,皇甫春生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怎么才能讓父親吃飽?皇甫春生想盡了辦法。
最初,皇甫春生給父親熬軟軟的小米粥,蒸雞蛋羹。可是有一天中午,當皇甫春生再去喂父親小米粥的時候,老人的嘴巴閉得緊緊的,不管怎么哄,父親就是不張口。知父莫如子,皇甫春生知道父親這是吃膩了,要想辦法給父親換換口味才好。
皇甫春生想到沒長牙的孩子,做母親的總是嚼好飯喂他們。像喂孩子一樣喂父親,這也許是一種好辦法。壓在皇甫春生心頭上的愁云一下子散去,他急忙騎上自行車,去鎮上買回來幾斤肉和一些青菜,皇甫春生知道父親原來愛吃肉。做好飯后,他顧不得自己挨著餓,先把肉嚼好,再加上些菜湯,一口一口地喂給父親。那頓飯他整整喂了一個小時,父親吃得很滿意。
終于讓父親吃了一頓好飯,皇甫春生特別高興。從那以后,他給父親定了食譜:每天早餐兩個雞蛋、一袋奶,中餐半碗肉、一塊饅頭,晚上一碗米飯配青菜。盡管皇甫春生一家經濟拮據,但他寧可自己不吃,也從來不讓父親的營養中斷。
其實,喂飯也是一門技術活。每次喂飯都是和自己的身體本能做斗爭:如果吃飽了再去嚼食物就會反胃;如果沒吃飯,等把父親喂飽了,自己也不想吃了。皇甫春生慢慢地克服了這些困難,每頓飯先喂父親,然后自己再吃。由于小腦萎縮,父親失去意識,常常是飯到了嘴里,忘記呑咽,皇甫春生就用手指輕輕地按按父親的嘴角,父親才會把飯咽下去。
皇甫春生不僅照顧老人吃飯,多年下來,他還自學了一些醫藥知識,并學會了打針。父親的體質虛弱,常常感冒發燒。每天早晨,皇甫春生都要先摸摸父親的額頭有沒有發燙。如果發燒了,他就買藥給父親打針退燒。父親無法咳嗽,喉嚨里常常卡住痰,每次聽到父親呼吸時有雜音,皇甫春生就把化痰藥一勺勺喂給父親。每天給父親翻身,換洗衣物,是他雷打不動的功課。天氣好的時候,皇甫春生還會把父親抱到院子里,曬曬太陽,盡管自己也是五十多歲的人了,他卻從來不說苦和累。
寒來暑往,幾度春秋,皇甫春生用愛一口一口地喂養著八十多歲的老父親。他的孝心感染著身邊的每個人,如今皇甫春生的兒子也加入到照顧爺爺的行列中,像父親一樣照料著爺爺。
當人們問他,怎么能堅持這么久?皇甫春生說:“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動物都能這樣,何況人呢?我會一直這樣做,直到老父親離世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