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臥——姿——裝子彈!”“準備——”
“呯!”一聲沉悶的槍聲驟然響起,口令戛然而止。
“是誰不聽口令?”連長賴天榮用惡狠狠的目光巡視著左前方50米處那些剛剛臥倒的射手,射手們一臉驚愕和無辜。
正下著口令的師教導隊排長阿木扔掉了指揮用的小紅旗,隨著槍聲彎下身子,雙手緊緊地捂住右大腿根部。
在他側面20多米外,站著一隊剛剛打靶歸來的士兵,一名上等兵的槍口冒著縷縷青煙。上等兵呆立在那兒,食指還搭在扳機上。
三月的閩南,春光明媚,海風和煦。排長阿木律動的青春樂符,在一顆無情子彈的撞擊下,剎那間喑啞了。
這是一個天塌下來的日子,阿木怎么也不會忘記:1993年3月14日上午11時32分。
殷紅的鮮血噴射而出……
“衛生員,快來!”連長賴天榮聲嘶力竭地叫喊著。
擔架一路顛簸,向師醫院狂奔!
11時59分,師醫院急診室。“右大腿動、靜脈血管斷裂,右腿股骨頭粉碎性骨折,股神經斷開。”傷員血型○型,血壓為0,脈搏微弱,心臟停止跳動,心電圖趨于直線。
股動脈斷裂,血流殆盡,輸血是當務之急!血從何來?姜師長第一時間趕來,第一個捋起袖子。接著,師團領導、師醫院醫護人員及住院的戰友紛紛捋起袖子。半小時后,師機關和直屬隊的官兵來了,連隊戰友來了,醫院就近兩個團的少部分官兵也都跑步趕來。
13時30分,近200人的獻血隊伍整齊地排在醫院大門口。
醫生割開阿木排長的血管,直接插入輸血管,在幾個地方同時加壓輸血。從手術室門口到手術臺只有5米,就是這短短的5米,有兩位護士一直在奔跑著遞送血漿和輸液瓶。手術室內鮮血浸漫,地面積血厚厚一層,濃烈的血腥味令人窒息。
由400多名官兵捐獻的20000CC鮮血,匯成一條河流,緩緩地流向這間簡陋的殷紅的手術室,這些鮮血是阿木排長體內血液量的4倍……
春陽西斜,一個飄移的靈魂在阿木的肉體上若即若離,它不停呼喚,呼喚這個和陽光一樣明媚的25 歲青春。
15日0時48分,在昏迷13個小時之后,阿木艱難地睜開眼睛。“院長,他醒啦!”一直守在身邊的衛生員,發出了歡呼。
剛剛醒來的阿木很快又昏迷過去。
師醫院治療條件實在有限,師黨委研究決定,立即轉至第175醫院接受治療。
凌晨2時,兩輛救護車緩緩駛出師醫院,傷者身上插滿了管子,不能顛簸,不到20公里的路程,駕駛員開了兩個多小時。東方泛白時,仍處于半昏迷狀態的阿木躺到了175醫院外二科特護病房。
“你醒啦。”映照在眼前的是一張充滿朝氣的美麗臉龐。特護金玲俯身阿木的床頭,聲音柔軟甜美。
30多個小時了,這是阿木真正意義上的醒來。
“傷情很嚴重,現在才剛剛脫離生命危險,我們只進行了動脈血管吻合手術。他的股神經斷開后收縮,一時還無法連接,股骨也是粉碎性骨折,骨頭碎片已壞死,我們打算等動脈血管逐漸吻合后,再進行碎骨清理,然后實施股關節置換手術。”“小伙子會留下什么后遺癥嗎?”“他的身體素質特別好,一般人是挨不住這一槍的,可他這右腿,怕是保不住啊。”“你們一定要想辦法。”這是175醫院院長和團政委張創華的一段對話。
閩贛線上,火車哐當哐當地爬行,不急不慢。車輪與鐵軌有節奏的撞擊聲猶如重錘,一下一下地敲打著何玲的心。
“首長,我要和他結婚!”團政治處主任余振華的辦公室,何玲未洗一路風塵,語驚四座。
得知情況后,“何玲,你別犯傻,我配不上……”“別——”不等阿木說完,何玲一把捂住他的嘴,悄悄耳語,“等你出院后,我們一起回老家熱熱鬧鬧地補辦婚禮。”
8個月后。
一大早,阿木像只快樂的小鳥。剛剛做完第二次大手術,醫生說可以慢慢安排肢體和肌肉恢復鍛煉。
“終于能下地了,床上躺了200多天,可把我憋壞啦!”阿木拉著妻子何玲的手,像個孩子似的,開心地嚷嚷。
雖然有何玲攙扶,可這雙腳仍然像站在棉花上,軟軟的,直發飄,大腿根部像刀剜一樣鉆心地痛,怎么站也站不穩。這是一堵即將傾倒的墻,柔弱的何玲哪能支撐?“撲通、撲通”,夫妻一起摔倒在地,豆大的汗珠從阿木的額頭上滾落。
“不急,不急,我們慢慢來。”何玲心疼地替丈夫擦汗。
像嬰兒學步一樣,從頭再來。阿木用雙手撐著凳子,何玲扶著身子,一名戰士幫忙搬腿,就這樣,終于邁開了受傷后的第一步。
站立,這個對正常人來講再簡單不過的動作,在一等傷殘軍人阿木身上,卻那么艱難。肉體的考驗、意志的磨練之后,依托雙拐,阿木終于能挺立一小會兒了。
肌肉康復鍛煉是要有恒心和毅力的。胳膊被雙拐磨破了,結痂再破,最后形成厚厚的老繭。右腿下地時間過長,血液循環不通暢,腫脹得紫黑發亮,每天晚上,何玲都要端上一盆溫水,幫他按摩消腫。又經歷了難熬的8個月,阿木再次回到闊別近一年的第175醫院外二科特護病房進行肌肉轉移手術。
“出院恢復很好,特別是右腿肌肉鍛煉不錯,比出院時的醫囑做得還要好!”主刀的郭主任對這次手術信心十足。
手術果然十分成功。帶著這條傷痕累累的右腿,帶著對美好明天的信心和希望,阿木在兩位戰友的護送下,戀戀不舍地告別閩南這片讓自己快樂而又傷痛的土地,回到南昌的家。
此時,妻子何玲已身懷六甲,生活即將翻開新的一頁。
練習行走是阿木每天生活的主要內容。在雙拐敲擊地板的“咚咚”聲中,寶貝女兒出生了。女兒的出生,給這個溫馨的小家庭增添了歡樂,同時也讓他們的生活更加艱辛。
小家伙要人帶,阿木生活也不能完全自理,妻子工作又特別忙碌。看著何玲瘦削的面龐、孱弱的身子,阿木心里有說不出的滋味:妻子為這個家,為了自己付出太多太多了,我雖然有部隊養著,但才26歲呀,人生的路還長著呢,總不能就這樣渾渾噩噩地活一輩子吧。
保爾·柯察金雙目失明、張海迪高位截癱、貝多芬失聰,他們命運多舛,可都是身殘志堅的英雄,成就了一番偉大的事業。我不能像他們那樣閃光發熱,成為英雄,但我可以用他們那種姿勢活著,用他們那樣的態度對待人生,我可以盡量給組織給家庭減輕一些負擔!阿木在心底對自己發狠。
新的生活,從練習下地走路開始。
除了練習行走之外,練習生活自理能力也成為阿木每天的重頭戲,先從練習自己穿褲子、襪子開始。右腿僵直還不能彎曲,阿木就練習用左腳腳指頭夾褲子和襪子,給右腿套褲管,給右腳穿襪子。千萬次的付出終有回報,經過將近一年的鍛煉,阿木基本可以生活自理了。
1999年10月1日,阿木人生旅程中又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日子。這一天是新中國成立50周年紀念日,團領導特意派人把阿木接回原部隊,阿木和戰友們一起參加了一個隆重的軍銜晉升儀式。
這次回老部隊,看到過去的班長們有的已走上排長崗位,像自己6年前一樣朝氣蓬勃,躊躇滿志,阿木百感交集。剛剛榮升副連職上尉,阿木也感到莫大的欣慰。
“戰勝自我,融入社會。”“不求轟轟烈烈,只要快樂平安!”“丟掉雙拐,邁開雙腿!”離開老部隊時,戰友們在送給他的一個精美日記本上題滿了字。字字句句,情真意切,滿含祝福和期待。
這是一次幸福之旅!這更是一次動力之旅!
阿木作出了一個常人匪夷所思的決定:復員回鄉,用自己的雙手打造另一片新天地!
不為衣食所憂,也不是為了發財,只是想給組織上減輕負擔,只是想消除世俗的眼光,走出心理的陰霾,只是想證明自己是個有追求有價值的人!
在妻子緊張忙碌的張羅中,在鄰里鄉親和戰友們贊許的目光中,“思軍”商店在爆竹聲中開張了。
第一次面對顧客,阿木簡直就像一個做錯事的孩子見到老師,連頭都不敢抬。面對顧客的詢問,阿木心跳加快,喉嚨發緊,舌根發硬,渾身冒汗,報價時如蚊子哼哼,更不要說介紹品牌、售后服務之類了。
當個小老板還能比帶幾十號人難?阿木相信自己。一段時間后,“思軍”商店如一匹黑馬,在周邊一溜店鋪中,以物美價廉、熱情周到、誠信服務,一下子成了小區的名牌。
2004年,妻子何玲被調往重慶工作。這一年,阿木忍痛關掉開了4年多的“思軍”商店,舉家從南昌遷往山城。阿木離開南昌的那一天,特地趕到南昌陸軍學院和幾位同窗告別,同學們驚奇地發現,一直用雙拐走路的阿木現在只用一只拐走路了。不僅如此,他行走時虎虎生風,充滿力量。
“阿木,你牛!”“有本事你把這只拐杖也扔了。”同學們和他開玩笑。“你們等著,會有這一天的!”阿木的回答很認真。
在重慶,阿木一如既往地刻苦。除了繼續著他的體能鍛煉之外,《營銷學》《細節決定成敗》《商戰》這些有關市場經濟類的書籍,成為案頭必備。一家頗具規模的通信器材專營店,被他經營得紅紅火火,以至后來發展為七八家連鎖商店。
……
2014年春節,一個皮膚黝黑、稍顯發福的中年男人,邁著穩健的步伐,陪著兩位客人,信步走出重慶江北國際機場,來到一輛恭候已久的奔馳車前。那是阿木來機場迎接他的兩位軍校同窗。
“老同學,還是你牛啊,沒想到10年前的玩笑變成了現實,你真的把雙拐都扔了!”“在你身上,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服了你啦!”“大難不死,必有后福。哥們,這話在你身上應驗啦!”……
“說實在的,我們這幫子兄弟呀,命好!特別是我的命,是戰友們幫我撿回來的。活著,得好好感謝軍營、感謝社會啊!”阿木歡快地為老同學們拉開車門。
奔馳車載著歡聲笑語,駛向霓虹閃爍的山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