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融人社會”,無非是找到飯碗,有碗以后,個人便被社會格式化:哪怕你從來不混圈子,你也會被歸類是十哪一行的——歸類是為了好識別。剛剛開始尚無感覺,慢慢便有了清晰的門道。
曾經認識一個同行,他年少時,極有寫作才華,用現在的話說是“霸氣外露”。后來從外地來到北京,北京是什么地界?圈子里個個都是英杰高手,聰明過人,講話過招如遇知音,無需半句廢話。于是,他打牌、喝酒、被女文青愛慕、游蕩于各種飯局,寫作是何等寂寞之事?實在是顧不上了:這些都罷了,關鍵是混到最后還有忘乎所以之為,最終吃了官司。一番周折重回故里之后,身體每況愈下,后來就往生了。
常言道溫情之下或有陷阱,說的是人在任何時候都不可以松懈:吊詭的是同為圈中人,在別人眼中也打牌、喝酒、交女朋友的人,竟然也沒耽誤寫作還佳作頻出,讓人想不通此人難道半夜不睡都在寫作?這便是真正的高人——并沒把混圈子當正事而是當休閑。
當然,圈子你混不混它都在那里,猶如爬山者的心情一樣是一種召喚。誰希望在一個行當里孤寂無聲?我們也深知身在其中,沒有人可以完全不需要別人的幫助或提攜,如今在任何一個飯局上,大家都痛恨浮躁但又同是浮躁之人,不然又何以在此相匯?這其實在所難免并無大礙。
只是,若是明白人,便知沒有過人的本領,單靠混圈子其實是沒法立足的。圈中人說的都是場面話,表面一團和氣內心通曉斤兩。多少有才華的人熱熱鬧鬧一輩子,最終明白自己是被自己耽誤了,但為時已晚。就如同藝人若沒有作品而常走紅地毯難免被人詬病一樣,這是既淺薄又深刻的道理。
所以永遠都不要把混圈子當成什么正事,關系只建立在能力和作為之上。就算馬不停蹄、博得名利終究不及勞動模范,哪怕自己的職業再沉悶再辛苦也是立命安身的偉業。而那個圈子再風華再熱鬧再紙醉金迷都有虛妄空洞。傷痕累累的另一面。到頭來還是混得好不如做得好,馬云的圈子里還有什么人?我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