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外地出差,恰得半日閑余,當地的好友提議去那里香火旺盛的開元寺走走。
斜陽璀璨的傍晚,欲落還懸的圓日在余暉與晚霞的印襯下如夢似幻。晴朗的初冬,溫度和心情都是酥軟的,恰到好處。寺院內錯落有致的古樹正在微風吹拂中輕輕晃動,金燦燦的光線穿過葉縫,影子在青石板上浮動,好一副醉心的畫面。
穿過古樸的大門,繞過曲徑通幽的樹栽。眼前頓時豐富起來,牽著手緩緩前行的暮暮老者,逗趣鴿子的父母與孩童,手握香線祈禱的虔誠之人,閑散漫步的青年男女,散落在寺院的各個角落。我被這些生機勃發卻又寧靜安然的畫面感動了,沒有喧鬧,沒有浮華,這是一份發自內心的恬淡與舒適。
新來的小沙彌,對什么都好奇。秋天,禪院里紅葉飛舞,小沙彌跑去問師父:“紅葉這么美,為什么會掉呢?”
師父一笑:“因為冬天來了,樹撐不住那么多葉子,只好舍。這不是放棄,是放下!”
冬天來了,小沙彌看見師兄們把院子里的水缸扣過來,又跑去問師父:“好好的水,為什么要倒掉呢?”師父笑笑:“因為冬天冷,水結冰膨脹,會把缸撐破,所以要倒干凈。這不是真空,是放空!”
大雪紛飛,厚厚的,一層又一層,積在幾棵盆栽的龍柏上,師父吩咐徒弟合力把盆搬倒,讓樹躺下來。小和尚又不解了,急著問:“龍柏好好的,為什么弄倒?”師父臉一整:“誰說好好的?你沒見雪把柏葉都壓塌了嗎?再壓就斷了。那不是放倒,是放平,為了保護它,教它躺平休息休息。”
天寒,加上全球金融危機,看收入少多了,連小和尚都緊張,跑去問師父怎么辦?“少你吃,少你穿了嗎?”師父一瞪眼:“數數柜子里還掛了多少衣服?柴房里還堆了多少柴?倉房里還積了多少土豆?別想沒有的,想想還有的;苦日子總會過去,春天總會來,你要放心,放心不是不用心,是把心安頓。”春天果然跟著來了,大概因為冬天的雨水特別多,春花漫爛,更勝往年,前殿的香火也漸漸恢復往日的盛況。師父要出遠門了,小沙彌追到山門:“師父您走了,我們怎么辦?”
師父笑著揮揮手:“你們能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我還有什么不能放手的呢?”
放,是一種修行。在喧囂浮華中,若是你我都能有這樣一份平和與心境,學會放下,放空,放平,放心,把心安頓,那俗世間,該少了多少戾氣與幽怨?平添多少溫潤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