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吳起,如果你要問“是什么力量讓吳起改寫了貧窮的歷史”? 吳起人會回答“是石油”。如果你問“是什么力量讓吳起走在了延安發展的最前列”?吳起人會回答“是石油”。如果你問“是什么力量讓吳起躋身于全國縣域經濟提升速度最快百縣市行列”,吳起人會回答,“功在石油,但不全是石油”。
一部石油的發展史,實際上就是一部改變吳起人命運的歷史。如今,于石油工業之外,吳起縣從調結構、促轉型入手,加大后續支柱產業培育力度,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并大力發展民營經濟。
淌出一條發展奇跡
2005年之前的吳起縣仍然是國貧縣。
由于長期的亂墾濫伐和過度放牧,吳起縣生態環境持續惡化。為了改變這一局面,吳起縣從生態文明建設入手,1998年開始實行封山禁牧,在全國首開封山禁牧先河,1999年,在全國率先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一次性退耕25度以上坡耕地155.5萬畝。這一舉措迅速在黃土高原上掀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綠色革命”,為全國退耕還林政策的出臺,提供了重要的決策依據。
2003年吳起將生態立縣確定為全縣的一項長期發展戰略。經過不斷的退耕還林和綠化工程,如今的縣域林草覆蓋率已由退耕前的19.2%提高到現在的72.8%。
同時,吳起依靠富集的油氣資源優勢,迅速壯大縣域經濟。據了解,吳起縣大力實施“科技興油”戰略,按照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采用新工藝、新技術,不斷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石油開采率。從2003年以來,吳起采油廠連年保持20萬噸以上增產水平,產能穩居陜北各采油廠首位,2012年達到228.9萬噸,全縣境內原油總產達548.7萬噸,成為陜西省原油產能最大縣。
而在大力發展石油工業的同時,吳起依然將生態建設放在重要位置,累計建成清潔文明井場2187個,聯合站17個,石油污水回注率100%,單位GDP能耗等各項指標均嚴格控制在省定指標以下。
近幾年,為防止石油工業一枝獨秀帶來的發展風險,吳起縣從調結構、促轉型入手,加大后續支柱產業培育力度,開發風能和天然氣清潔能源,并大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文化旅游等新興替代產業。吳起人稱此為“后石油時代的發展攻略”。
據了解,在能化產業方面,吳起建設有總投資15億元的60萬噸LNG液化天然氣項目;投資24億元的國電風電項目;兩個總投資30億元的大唐和華潤風電項目;國內最大100億方地下儲氣庫項目也已開工建設。
與此同時,吳起縣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調整優化縣域經濟結構、推進經濟戰略轉型的主攻方向。2012年,全縣非公有制經濟實體和從業人員達到5282家19040人,新培育規模以上民營企業4家,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29.5億元,實現非公經濟增加值26.3億元。
由此,吳起縣成功探索出了一條西部自然條件差和區位優勢弱的縣區強縣富民的科學發展路徑。2012年,吳起縣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億元,財政總收入達到53.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26.3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4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848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5.28億元,地方財政支出28.2億元。其縣域發展模式先后入選“全國縣域經濟科學發展十大范例縣”、“中國全面小康十大示范縣”,多次入圍“陜西十強縣”、“西部百強縣”。
著力民生建設
據吳起縣縣委書記劉天才對記者介紹稱,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為了避免出現“縣富民窮”的現象,吳起縣非常重視提高農民收入,讓群眾分享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成果。
劉天才表示,對于農村主導產業的培育是吳起縣破解“縣富民窮”的重要舉措。吳起縣按照“畜禽主導、薯菜并舉、雜糧補充、勞務增收”的產業發展思路和區域化布局、多元化發展、精細化生產、市場化經營的發展模式,采取集中連片流轉土地的辦法,把有限的耕地向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戶集中,引進現代設施農業裝備、技術和龍頭企業組織,有效整合土地、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全面提高產業發展質量、科技水平和經濟效益。
據了解,從2011年起,縣財政每年列支1億元培育開發農村主導產業,促使產業規模和質量快速提升。目前,總投資2.6億元的鐵邊城和吳起—白豹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相繼建成,分別被列為省、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培育出多個農產品品牌,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59個,形成了園區和龍頭企業引領、專業合作社和種養大戶示范、農戶家庭經營的產業化發展新格局。
同時,圍繞石油開發,吳起縣成立了石油勞務公司,把發展石油勞務經濟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縣財政累計投入2700多萬元,對16743名農村45歲以下青壯年勞力進行技能培訓,使農民由“普工”變“技工”,提高收入水平,拓寬致富門路。
近幾年,吳起縣也在不斷加大財政投資傾斜力度,落實各項優惠政策,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推進教育、醫療、社保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
在吳起縣觸目可及的兩大優質基礎設施建設不是政府辦公大樓,亦非行政事業單位,而是醫院和學校。據吳起縣政府工作人員對記者介紹,吳起縣醫院大樓采用的是超前設計理念,可以保障這個很像開放式商場的醫院至少二十年的領先優勢。
據悉,吳起在全國率先實現了15年免費教育,并建立獎優助困長效助學機制,有效消除了教育的城鄉和家庭差別,實現了城鄉學齡人口輔助政策均等、優質資源共享、就學機會公平。在吳起縣高中,除了硬件設施過硬之外,縣財政每年還列支3500萬元用于教師培訓、骨干教師津貼和教師績效工資。
在養老、醫療保障以及低保救助方面,吳起縣在執行陜西省政策的基礎上,加大了財政的保障力度。例如,2012年,吳起縣將大病救助限額由過去的3萬元提高到7萬元,城鄉居民醫療和養老參保率達98%以上,保障標準和參保水平位列陜西省首位。
而在就業方面,劉天才稱,吳起縣制定出臺20多項激勵創業和扶持就業的優惠政策,累計發放就業小額貼息貸款6244萬元,新增城鎮就業崗位3741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1700人。
后石油時代發展新路
吳起縣縣長董強介紹稱,2014年全縣工作總體思路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大力實施“生態立縣、能化強縣、產業富民、城鎮帶動、項目支撐”發展戰略,鞏固既有的建設成果,同時堅持改革創新。
據了解,今年吳起縣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8%;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3%。
具體來說,2014年的重點工作有首先按照“規模適度、功能完善、產業配套、宜業宜居”的總體要求,加快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
據了解,吳起縣的城鎮化建設是一個體系,在這個體系中,縣城是核心、重點鎮是龍頭、中心社區是支撐。吳起采用改造擴建、提高完善的辦法,不斷健全水、電、路、訊、視為主的基礎設施網,完善發展餐飲娛樂、商貿流通、社會服務業,為城鄉居民打造宜居環境,吸引農民和投資商進鎮入住創業。
第二,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將是2014年吳起縣人民政府的一項重點工作。董強表示,2014年吳起縣將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依法規范政府行政行為。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提案。健全重大事項專家論證、公眾參與、風險評估、集體決策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