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道德研究的兩個基本原則,即義務論和道義論的視角理解體育道德規范的價值和意義。體育道德規范以良好的行為和美好的生活為基礎,這將會以擁有一系列美德,例如勇氣、合作精神、同情、誠實、公正、可靠性等,構成主要的體育道德研究體系。
【關鍵詞】體育道德;研究體系;認識論
在運動道德規范的大多數研究成果中,三個理論體系已經被采用了。兩個現代的和一個遠古的。現代的道德哲學受到結果論或者義務論任意一方普救說道德規范的控制。大約在上個20年(哲學思想近來相關的時間片段),德行理論的蘇醒曾經插入了主流道德規范和運動道德規范中。一些序言評論和文學作品指示來源的指示,必須是足夠的。義務論來源于希臘的單詞“deon”,即概略地義務,是正確行為的經典理論。在我們創設道德情境之前,義務論者(在這里德國哲學家康德是關鍵人物),我們必須考慮這些義務(經常在原則形式和權利形式下,這些義務是我們在和他們的交易中,欠了其他人的。法則體系在一個極好的角色中,經常被認為有它自己的基礎),指導原則被認為銘記在基督教徒其中的思想中,那就是我們應該尊敬他人。想要欺騙、行騙、傷害或者對人們撒謊,就是反向施加道德意義于他們。杰作成果“Right Actions in Sport”(運動的健康行為)是一個運動義務論道德規范的很好的陳述。它努力兌現對參與者正確行為的指導和教練參與運動的指導。在其他的情況下的哲學家們已經簡單地假定了一個義務論的框架,在沒有必要詢查運動道德規范的理論基礎的情況下應用了它,而收到了良好的影響。
當然,哲學的疑難問題,像“尊敬意味著什么?”“尊敬總是勝過其它的道德價值嗎?”“尊敬必須不能傷害到其他的人嗎,即使在他們同意的情況下?”等等。這些問題仍然困擾著道義論倫理學家們。例如有人爭論說,既然拳擊故意傷害他人,拳擊是不道德的,即使得到了他人的同意。然而,道義論(無論是作為權利還是義務)對于人們來說,仍然是一個具有常識的道德規范,也有其他的人認為道義論簡單地開始于一個錯誤的地方。從外觀上比較,結果論是一個連線哲學問題(來源于來源于希臘詞“telos”,指粗略地性質或者目的)理論。它是利益理論的一個家族,它證明了動作行為是正當的,這是根據它們對最有利的和最無利的結果的讓步。在這里,思想的主要觀點是功利主義,它來源于一系列的形態尺寸,但是以效用的最大化或利益為基礎。在把好的區別于“壞”的過程中,我們僅僅需要估計不同做法的可能結果,并且怎樣能收到最好的結果就怎樣做。
在體育方面,功利者的思想幾乎沒有持續不變的成就,但是看在他的名字的書中,對聲名狼藉的馬拉多拉的“上帝之手”事件。他也努力贊成從功利者的角度來結束爭論,來討論興奮劑問題(他支持去掉禁令)和性別平等問題(他經常支持非性別隔離體育)。結果論和道義論,反對道德行為正當性(體育中和生活中一樣)的基礎分享確定的重要概念上的特點。在第一個實例中,結果論和道義論在范圍上是普遍的,道德規則應用于所有場合和時間,那僅僅是他們有不同的道德規則(尊敬和效用)。平等重要性(經常忽視在委內瑞拉功利主義作為一種意識形態的討論)是他們銘記時要不偏不倚的觀點。在理論的兩種傳統中,沒有一個人或者團體必須比另一個有特權。每一人都應該平等的受到尊敬(設想在一個足球迷認真對待這個的世界里),就像每個人都應該把決定賦諸于行動一樣(不僅僅是根據我們隊的好的成績來決定是否干壞事,而是反對和比賽的利益)。
在“結構的同一性”中認為異化概念均具有相同的結構。其一,“主體”和“客體”的存在;其二,“主體”和“客體”之間存在著必要的聯系。并運用圖示法且輔以文字闡述了“結構的同一性”的含義:異化概念中內在的異化結構表現為,由主體產生的客體脫離開主體成為獨立的存在并與主體相對立,在保持其獨立性的同時,進而反過來支配其主體。這種異化概念的結構貫穿于諸異化論之中,作為一種哲學范疇,它適用于分析任何認識對象和內容并且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我們把這種具有一般普遍意義的異化概念稱之為“一般性異化”。
最后,他們參與了道德規則有力量的觀點,一旦你理解了它們,你就必須演繹一種風格,這種風格能把結論帶到你行為中的生活中去,因為沒有成功做到的話,就不僅僅是不道德的,而且是不理性的了。但是很難想象任何沒有這樣宣稱過的道德規范(或者那方面的宗教)理論。在剛剛過去的一段時間,曾經有一個主流美德理論和實用道德規范的復興。這已經采取了亞里士多德思維模式的形式。這里指出的體育道德規范以良好的行為和美好的生活為基礎,這將會以擁有一系列美德(例如勇氣、合作精神、同情、誠實、公正、可靠性等等,以及沒有一些缺陷,例如怯懦、利己主義、不誠實等等)的人為生。
【參考文獻】
[1]黃璐.國際公平競爭委員會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1,(10):1-4.
[2]黃璐.競技運動異化論邏輯起點商榷[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8,(3):239-242.
[3]黃璐.倫敦奧運會有關公平競爭的案例分析[J].體育學刊,2013,20(5):31-35.
[4]劉欣然.文明的濫觴:古希臘荷馬時代的體育思想溯源[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3(1):1-4.
[5]周建東.論競技體育中的身體本位缺失[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3(1):16-18.
[6]黃璐.動了誰的“奶酪”—倫敦奧運會羽毛球消極比賽事件評論[J].山東體育科技,2013,35(3):6-9.
[7]劉欣然,樂嚴嚴.基于人類身體本能的體育運動哲學解讀[J].體育學刊,2009(12):27-31.
[責任編輯:劉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