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提出兩種UPS電源在線割接方案,對兩種方案行研究和比較,闡述了UPS在線割接的方案原理、實施步驟和需要注意的問題;同時,結合通信行業UPS電源系統運行及維護現狀,針對性給出UPS電源系統在線割接解決途徑、方案,方案經過多次實踐檢驗,具有可靠、安全的特點。
【關鍵詞】UPS電源系統;在線割接
0 引言
UPS系統是交流電源設備,蓄電池提供的電能經過逆變后才能供電給通信設備,如果UPS故障很可能導致負載切換,失去保護;此外,交流電源需要在電壓差、頻率差及相位差都為0的條件下才能并接。因此,UPS系統的維護、割接難度遠大于高頻開關電源系統,UPS系統故障導致通信設備斷電宕機發生的概率也大于前者。
UPS的割接,是通信電源專業工作不可缺少的一環,在割接過程中不間斷供電是保證通信暢通的必要條件。所以,UPS的在線割接是電源維護的必要手段。
由于在通信網中一般使用在線式雙變換(AC-DC-AC)UPS設備的1+1并機方式(或者雙母線方式)供電(見圖1),本文僅對在線式1+1并機UPS系統的割接方案進行研究、探討。此外,本文僅討論具體割接操作,對實際割接工作涉及的相關管理流程不作闡述。
圖1 在線式UPS 1+1并機系統示意圖
1 UPS在線割接方案
1.1 采用臨時UPS作保障電源的割接方案
1.1.1 方案原理
采用臨時UPS作保障電源的割接方案(簡稱方案一,下同),原理如圖2所示。其主要思路是:利用臨時UPS作為原UPS和新UPS的輸入電源,保證原UPS和新UPS在并機時滿足交流系統并機條件,在并機后將負載轉移至新UPS,然后將原UPS、臨時UPS拆除。
本文在介紹方案一時,選用原UPS輸出屏的配置有備用輸入開關的特例。如果沒有配置備用輸入開關,可選取容量符合要求(根據負載大小確定)的備用輸出開關臨時反供電來代替備用輸入總開關(見圖2所示)。
1.1.2 方案實施
前期準備工作。前期準備工作包括:
1)新建UPS及臨時UPS的安裝、調試;割接方案的細化。
2)電纜(新建永久電纜、臨時電纜)敷設。
3)原UPS、新UPS及臨時UPS的性能檢查,特別是是原UPS的單機間的負載切換。
4)各種開關性能和電纜絕緣的檢查 。
割接操作。主要割接步驟、順序如下:
1)斷開新UPS的輸入,由臨時UPS連接臨時電纜C2至新UPS,使新UPS由臨時UPS供電。新UPS輸出開關應斷開。
2)斷開原UPS的輸入,由臨時UPS連接臨時電纜C1至原UPS,使原UPS由臨時UPS供電。
3)將原UPS切換至旁路供電。
4)將新UPS切換至旁路供電。
5)閉合新UPS輸出開關,新UPS供電至UPS輸出屏的備用輸出總開關。
圖2 采用臨時UPS作保障電源割接方案
6)測量備用輸出總開關的輸入、輸出端子(上、下樁)的電壓差。
同相上、下樁端子(即A相上樁、下樁,B相上樁、下樁,C相上樁、下樁)間電壓差應為0,異相上、下樁端子(即A相上樁與B相、C相下樁,B相上樁與A相、C相下樁,C相上樁與A相、B相下樁)間電壓應和UPS的輸出完全一致。如果滿足前述條件,則繼續下一步驟。否則,需進行檢查。
7)測量輸出屏主用輸出總開關的三相電流值L并記錄;拆除主用、備用輸出總開關間的連鎖裝置,并閉合備用輸出總開關;再測量主用輸出總開關的電流值J、備用輸出總開關的電流值K,L應等于J+K。如果滿足前述條件,可繼續下一步驟。否則,則說明并機不成功,應停止進一步操作。
一般來說,由于回路阻抗不同,主用、備用輸出總開關并不均流,但電流值接近。
8)斷開主用輸出總開關;恢復主用、備用輸出總開關間的連鎖裝置;測量備用輸出總開關電流值M。在負載波動不大的情況下,L應與M一致。
9)將新UPS轉至逆變供電,檢查新UPS運行是否正常,若正常則拆除臨時電纜C2,接入永久電纜。
10)關閉并拆除原UPS、臨時UPS以及電纜C1、C3。割接完成。
1.2 采用新建UPS作為保障電源的優化割接方案
1.2.1 方案原理
采用新建UPS作為保障電源的優化割接方案(簡稱方案二,下同),原理如圖3所示。其主要思路是:利用新UPS作為原UPS輸入電源,保證原UPS和新UPS在并機時滿足交流系統并機條件,在并機后將負載轉移至新UPS,然后將原UPS拆除。
本文在介紹方案二時,選取原UPS輸出屏沒有配置備用輸入總開關的特例。此時,選取容量合適的備用輸出分路開關就十分必要。在實際工作中,UPS輸出屏的輸出分路開關可能全部使用,為了保證多數負載在割接過程不斷電,對部分不重要的負載臨時下電騰出開關以供割接使用。
1.2.2 方案實施
前期準備工作。前期準備工作同上。
割接操作。主要割接步驟、順序如下:
1)斷開原UPS的輸入,拆除電纜C1。
2)由新UPS連接臨時電纜C3至原UPS,使原UPS由新UPS供電。
3)將原UPS切換至旁路供電。
4)由新UPS連接臨時電纜C4至輸出屏備用輸出分路開關S2。此時S2應處于斷開狀態。
5)測量分路開關S2的輸入、輸出端子(上、下樁)的電壓差。
同相上、下樁端子間電壓差應為0,異相上、下樁端子間電壓應和新UPS的輸出完全一致。如果滿足前述條件,則繼續下一步驟。否則,則發生了接線相序錯誤或者原UPS未轉旁路供電,應停止進一步操作。
圖3 采用新建UPS作為保障電源的優化割接方案
6)測量輸出屏輸出總開關S1的三相電流值L1并記錄;并閉合備用輸出分路開關S2;再測量輸出總開關S1的電流值J1、備用輸出分路開關S2的電流值K1,L1應等于J1+K1。如果滿足前述條件,可繼續下一步驟。否則,則說明S1、S2分擔負載不成功,應停止進一步操作。
7)斷開輸出總開關S1;測量備用輸出分路開關S2電流值M1。在負載波動不大的情況下,L1應等與M1。
8)拆除電纜C2。由新UPS連接電纜C5至輸出屏輸出總開關S1。此時,S1應處于斷開狀態。
9)測量開關S1的輸入、輸出端子(上、下樁)的電壓差。
同相上、下樁端子間電壓差應為0,異相上、下樁端子間電壓應和新UPS的輸出完全一致。如果滿足前述條件,則繼續下一步驟。否則,則發生了接線相序錯誤,應停止進一步操作。
10)閉合輸出屏輸出總開關S1;測量S1的三相電流值N1并記錄;再測量備用輸出分路開關S2的電流值F1, N1+F1應等于M1或者L1。如果滿足前述條件,可繼續下一步驟。否則,則說明S1、S2分擔負載不成功,應停止進一步操作。
11)斷開開關S2。關閉并拆除原UPS以及電纜C3、C4。割接完成。
2 兩種割接方案的比較
方案一、二都需要耗費臨時電纜,方案一需要租借臨時UPS。在經濟性上,主要由臨時電纜的長度、租借UPS的價格決定。如果UPS上級配電柜與UPS見的電纜敷設距離較長時,采用方案二成本較低;此外,如果無法獲取臨時UPS,方案二就是唯一選擇。
在割接操作的復雜性上,方案二較方案一復雜,方案一的操作步驟較為簡單、明了。方案二需要在UPS輸出屏的開關上作4次合斷,方案一只需兩次,每次閉合開關都需謹慎地核對測量電壓、電流。
在工程量上,方案一要大于方案二。方案一需敷設、拆除三條臨時電纜及一臺臨時UPS,且需對臨時UPS使用的蓄電池組割接回新UPS(一般會利用新建UPS的蓄電池給臨時UPS,蓄電池無法租借);而方案二則最多僅需拆除兩條臨時電纜(如果UPS輸出屏配置有備用總開關,則只需一條臨時電纜)。
在實際割接中,選取哪種方案,應結合現場具體情況,綜合比較后確定。
3 UPS在線割接需要注意幾個原則
UPS在線割接的操作難度及風險要高于開關電源的在線割接,在操作過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通信設備掉電宕機。割接方案的細化、相關準備工作、現場指揮以及具體操作都尤為重要。根據廣州公司近幾次UPS在線割接的經驗,以下幾點需注意。
原則一,割接操作時間要最短。操作時間越短,發生誤操作等意外情況的幾率越小。因此可以放在前期準備工作開展的工作盡量前移。
原則二,每一步操作需確認無誤后方可進行下一步操作。若操作的結果與預期不符,需退回上一步,找出問題;若無法找到問題原因,應停止割接,恢復原有供電。
原則三,采用操作票制,操作人員和監督人員分開。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將方案細化成操作表格,每執行完一步,由現場指揮人員擔任監督確認一步。
在意外發生時,應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將故障影響控制在最小范圍。
4 結語
本文所介紹的兩個方案,在中國移動廣州分公司的工程割接中,都有采用。從本文方案述及的相關操作可以得知,在UPS系統的設計、建設時,配置一定數量的備用開關是十分必要的;由此外,若需進行在線割接,UPS的供電方式采取1+1并機方式(或者雙母線方式)易于開展,其它方式則容易造成并機失敗。實際割接的應用證明本文所述割接方案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實用性,對通信電源的維護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愛默生網絡能源有限公司.UPS工程師培訓膠片[Z].2008.
[2]梅蘭日蘭公司.Galaxy PW 20-200kVA 用戶手冊[S].
[3]朱世雄.新型電信電源系統與設備[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
[4]李崇建.通信電源技術標準及測量[M].北京: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2.
[5]朱世雄.通信電源設計及應用[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楊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