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通過對各種情況下使用礦圖足夠精度的分析,進行綜合比較最終得出使用礦圖的必要精度。
【關鍵詞】煤礦礦圖;足夠精度;必要精度
0 前言
礦圖是礦山測量工作的最終成果。也是解決采礦技術、礦山測量、礦體幾何和地質等問題的基礎。
礦圖的精度是取決于比例尺的大小。在測圖時地面控制網是等精度敷設的,因此圖上各個點的精度也是相同的。
在井下由于只能敷設由井底車場到礦井邊界的支導線,而且邊長又短故誤差積累很快。此外定向誤差也影響到控制點的精度。由此可見井下控制點具有不同的精度,井筒附近的精度高,井田邊界附近的精度低。故礦圖精度應該用最遠點的誤差來表明。該文主要研究解決上述有關問題時對礦圖的精度要求[1]。
1 計算要求儲量、損失量和產量礦圖的必需精度
儲量公式 Q=S·P
式中 S——礦層面積;
P——礦層生產率。
儲量的精度決定于確定礦面積和生產率的誤差。提高面積之精度容易,而提高生產率之精度很困難。求礦層平均厚度誤差由測量誤差及相似誤差來決定。
據前蘇聯學者研究求厚度的技術誤差不大于土0.5%,而相似誤差為±2%。求容量的誤差為±2.0甲o。
據此可得礦層生產率精度大于±3.0%。但應指出此種精度是在能走向和傾斜測量相當多的礦層厚度時才具有的,而在其它情況下生產就緒就帶有較大的誤差。求面積的誤差采用±1.5%計算產量、損失量和準備儲量時面積輪廓常接近于矩形。
矩形面積 S:o·b
式中 α、b——矩形邊。
面積誤差為±1.5%,則每一矩形邊的最大誤差為±■≈±1%對于矩形每一邊中的誤差不應大于±0.5%。即求圖上兩點之間的距離相對誤差不大于1:2000。
如工作面長200m,求工作面長度時誤差為±1m,則在傾斜方向上平巷的位置誤差為±1/2=±0.7 m。轉換到任意方向時則應增大2倍。
為了保證計算儲量、損失量和產量的精度最遠點對地面起始點的誤差應為±1 m。定向引起的誤差也認為等于1 m則最遠點的誤差為1X2=1.4m, 而最大誤差為2.82m,
2 安全生產礦圖的必需精度
為了安全生產而編制礦圖,圖上所繪的對象和它實際位置差4-5m即能滿足要求。
在開采瓦斯層或有煤和瓦斯突出的礦層時,保安規程規定,掘進工作面距離礦層不小于10m時必須打兩個鉆孔進行勘探。鉆孔深度不小于6m。每個鉆孔應能勘探5m厚的巖石。在前蘇聯有過當石門距這些危險層有1 m厚的巖石時并未引起過一次突出的事故。因此為了監督由圖上所確定的石門:工作面和危險層之間的距離誤差不應大于5m所以由圖上點的位置誤差應為5/√2=±3.6m。
在開采瓦斯層和煤突出礦層時保安規程規定須預先開采保護層。保護層工作面應超前礦層工作面的距離不小于二者之間距離的兩倍。到決定超前距離精度要求不高,因此決定其位置具有5m的誤差完全能滿足要求。
在兩礦井之間經常留有隔離煤柱,它的尺寸一般為20m左右。而且許可有±5 m的誤差。因此礦圖上最遠點的誤差應為5/√2=±3.6m。
3 設計采礦工作圖的必需精度
在編制計劃和設計巷道時以及日后監督生產指標的完成情況都須根據礦圖。由于缺少足夠的勘探資料,因此,在礦圖上帶有±5m的誤差也就不影響編制正確的設計工作和監督生產指標的完成。
4 地質研究、礦體幾何制圖和礦體取樣礦圖的必需精度
繪有原始地質資料的礦圖是解決礦體幾何制圖和其它生產中所遇到的問題的基礎而地質描繪點的精度主要決定于圖上礦山測量點的精度。由于受到地質資料數目的限制在礦體幾何制圖上常采用插人法,加上地質構造不明顯和用平面代替了地形面等原因,故可知故體幾何制圖的精度并不高。因此可以認為礦圖上最遠點的誤差為±5m并不影響到礦體幾何制圖和地質研究的精確性。
在礦圖上選作取樣地點的目的是為了確定煤質等級。由于取得之樣品將代表一大塊地區,因此,取樣地點具有較大的誤差,但結果沒有任何影響。
5 結論
綜上所述,礦圖的必要和足夠的精度應采用圖上最遠點的誤差不大于±3.0m。對于個別情況(如發生由地面到開采水平指定點打鉆)則需要對礦井定向和測角量邊的精度提出較之規程規定高的要求。以上研究圖精度時未包括各種類型的貫通,但基本能滿足要求。
【參考文獻】
[1]何虎軍.二維及三維礦圖的繪制[J].煤炭技術,2005,(9):93-94.
[責任編輯:王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