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鐵路取得了較快的發展,鐵路工程項目建設的規模和數量也在不斷的增加,橋涵作為鐵路工程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其施工質量是至關重要的。所以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對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從而制定科學合理的對策,確保鐵路橋涵施工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鐵路橋涵;施工;常見缺陷;對策
0 引言
鐵路橋涵在建設過程中,需要經歷幾個階段,最終才能形成一座實體工程。而這整個過程中,施工技術在設計和施工階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速度在不斷的加快,所以在橋涵結構的分析和計算上都不會有什么問題,而問題就在于施工人員能否充分的領會設計者的意圖,將設計思想能否充分展現出來。這就需要做到施工與設計的完美結合,所以對施工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技術包含的內容較多,而且在施工中還占有主導地位,所以在確保施工技術的先進性,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施工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都能滿足工程的施工要求,確保工程得以順利的進行。對于鐵路橋涵工程,無論其結構簡單還是復雜,確保施工方案的科學合理才是指導施工的關鍵。
1 鐵路橋涵施工過程中常見的問題
1.1 鐵路橋涵的軟弱地基問題
鐵路橋涵施工中,遇到軟弱地基是常有的事情,特別是在既有線下地基施工中。軟弱地基對于鐵路橋梁建設極為不利,而且在處理上也具有較大的難度。目前對于即有線下較土地基在處理時通常采用的是框架頂板上預埋反力梁的模式,此種模式的利用過程中會導致一定的靜壓力的產生,因此需要頻繁進行接樁,不僅無法保證工程的質量,而且成本也會增加。這種情況在在低凈空鐵路橋涵中表現的更為突出,所以這個問題不容忽視,需要對壓入樁的方式和地基加固處理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從而使其能夠達到更好的吻合度。
1.2 基坑排水以及地基承載力的問題
由于基坑內沒做好相應的排水處理,所以導致排水不暢。同時地基承載力不均勻,臺身偏離垂睦度,沉降縫沒有進行良好處理,蓋板存在著不平整的情況,底部出現裂縫,同時蓋板之間勾縫存在著脫落的情況,臺背有跳車現象,砼表面有蜂窩麻面現象等。
2 加強鐵路橋涵施工質量的具體對策
2.1 基坑排水
對于基坑內存水的情況,則在采取直接排水有難度的情況,則宜采用井點法進行排水,從而使地下水位得以降低。當基坑內土質屬于飽和粉細砂土時,抽水開挖極易導致粉細砂流淌,所以需要做好相關的防護措施。對于流砂嚴重的基坑,則需要能冠軍井點法來使地下水位降低,也可在基坑四周設置混凝土圓管,利用從圓管中進行抽水,來降低基坑的水位。井點管埋沒后,應進行試驗。將水注入管內,水能很快下降,或在向管四周溜粗砂時,管內水面向上升,均可認為該管埋設合格,否則應撥出重新造孔沉管。集水總管的安設高度,應盡量降低,可布置在地下水位1m以上,必要時可挖去水位以上的部分干土,以增加其吸程。在采用二級井點時,需待一級井點降低水位開挖4m~5m后,再在基境內安裝第二級井點。
2.2 加強地基承載力
鐵路橋涵地基需要承載路基及列車的重點,所以對其強度和壓縮性都有較高的要求,但在實際工程施工中,很多時候地基的強度都達不到工程要求的標準,而壓縮性也較高,這就導致地基的性質無法達到預期的要求,所以需要對地基進行必要的處理。采取加固和改良措施,從而有效的提高地基的承載力,使地基的穩定性增加,避免發生不均勻的沉降,提高軟弱土的抗液化能力。在實際對地基進行正理時其方法較多,需要根據實際工程的特點來選擇適宜的加固處理方法。
2.3 加強注漿技術的應用
2.3.1 注漿施工方式
(1)首先需在便梁架空狀態下挖除約2.5m厚度的土,這是鉆孔注漿的前提條件。
(2)對線路不進行架空處理,那么這就是說沒有進行挖土步驟,就不會產生孔洞,因此就不能進行豎直或是垂直地注漿,只能采取偏斜的方向進行注漿,待到偏斜方向注漿步驟完成之后,且澆筑的漿液達到一定的強度才可以進行頂進施工。
(3)與前面兩種方式不同的是,第三種注漿是在預制箱身時首先在底板上預留一定數量的注漿孔,然后將箱身進行頂進并達到一定的位置,再進行注漿。
上述三種注漿施工方式在應用過程中都各有其優缺點,利用架空挖土注漿時,則很容易進行灌注,而布孔也較為容易,但此種方法由于在進行架空線路上需要較長的時間,會對鐵路的正常行車帶來較大的干擾,而且在挖除土方的地方進行灌注,漿液的凝固時間較長,同時還存在著漿液冒出的情況。而采用偏斜方法進行注漿時,對行車影響較小,而且在注漿過程中不會影響到對箱身的澆筑,有利于縮短工期,但由于采用的是偏斜式注漿,這就對施工具有較高的要求,施工質量也很難保證。第三種方式由于有箱身壓著,所以便于進行注漿孔的布置,不會發生滲漏冒漿的情況,對正常行車所帶來的干擾較少,但由于需要在箱身底板上進行預留注漿孔,所以會對底板鋼筋帶來較大的干擾,而且注漿完成后,其效果很難檢測和確認。
2.3.2 具體的注漿工藝
(1)對漿液以及配合比進行選定。在漿液選擇時,常常選擇的是以水泥為主要成分的懸濁液,當然也可以選擇水玻璃與水泥的混合漿液。對于漿液的配合比應該根據鐵路橋涵現場的一些地質條件等進行一定的試驗,然后確定配合比。在漿液的配合比中,水灰配合比,能夠從很大程度上影響注漿的質量。而且,它也是降低鐵路橋涵施工工程造價以及對施工期限縮短的一個重要的因素。若水灰配合比小,那么對于漿液灌注之后的地基的強度十分有利,那么這也會使得漿液在壓力管道之中的阻力變大,從而最終影響到壓力管的質量;若水灰比大時,極易形成新的空隙。因此,對于水灰比的確定十分重要。
(2)注漿孔間距以及注漿深度。對于注漿孔間距以及注漿的具體深度一般會采取復合地基的計算方法及模式進行預設和建造,對于條件較好的,如果能夠進行原位即現場注漿,那么這就能夠使得效果更加地理想。
(3)膠凝時間。在鐵路橋涵的設計施工過程中,往往會遇到質地較軟地淤泥之中,在這個中間,往往采取的是劈裂注漿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漿液的膠凝時間一般為1.5h。
(4)注漿量。在進行漿液的灌注之前,務必要加強需要注漿地段的地基的土方的性質以及漿液存在的滲透性進行試驗和勘測,試驗發現,粘性土壤地基中的漿液可以填充約為三分之一。
(5)注漿順序。應采用先外圍、后內部,隔孔注漿的注漿施工方式,以防止漿液流失和竄漿冒漿。如注漿范圍外有邊界約束條件時,也可采用自內側開始順次往外側注漿的方法。
3 結束語
軟土地基、排水及地基承載力、漿液灌注等方面都是鐵路橋涵施工中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所以需要加強對這類問題的分析和研究,從而確保所采用的對策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保證地基的強度和穩定性,使鐵路橋涵工程的質量得以保證。
【參考文獻】
[1]毛曉東.鐵路橋涵施工中常見缺陷分析[J].科技傳播,2010(16).
[2]賴光明.淺談高寒地區鐵路橋涵施工中鉆孔灌注樁施工工藝和方法[J].中國科技博覽,2010(14).
[3]張超.《鐵路橋涵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程》修訂技術要點[J].鐵道標準設計,2010(z1).
[責任編輯:劉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