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工程基礎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基礎,主體結構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電梯井部分設置剪力墻,屋蓋為全現澆鋼筋混凝土屋面。
【關鍵詞】剪力墻; 結構;施工
某工程占地面積2300m2,總建筑面積13250m2,地上12層。其中,一至三層商鋪,四層為轉換層,五至十一層為論文聯盟http://商品住宅,十二層為躍式住宅。
1 工程特點及施工難點
1.1 體量較大
本工程平面尺寸為l形結構,總建筑面積13250 m2。結構實體工程量較大,總用鋼筋量約650t,混凝土用量約2800 m3。
1.2 設計復雜
本工程整體設計復雜,平面為幾何組合體,空間個體互相開放。樓梯口、電梯井數量較多。層高不一,錯層較多。立面造型多變,裝飾線條較多,十二層躍式住宅,屋面為坡屋頂。結構構件截面尺寸多,梁柱節點形式復雜多樣。
1.3 施工工期較緊
本工程于2005年3月12日開工,2006年2月12日竣工。其中結構工程工期約七個月,裝飾工程工期約五個月,工期較緊迫。
2 主要施工技術分析
2.1 鋼筋工程施工技術
本工程鋼筋用量約650t,規格較多,如直徑分別為6mm、8mm、10 mm的ⅰ級鋼,直徑分別為12mm、14mm、16mm、18mm、20mm、22mm、25mm、28mm的ⅱ級鋼,直徑較大,各種節點部位的鋼筋較密集,導致鋼筋安裝、保護層厚度的控制、澆筑混凝土時鋼筋易發生移位、節點部位混凝土的澆筑等問題成為施工難點。為此采取了以下措施:
(1)設置柱筋定位箍筋框,墻體水平梯格筋和豎向梯格筋來控制鋼筋位移。對于圓柱的箍筋及定位筋,通過實體放樣制作定型加工模具,取得良好效果。
(2)針對鋼筋密集的梁柱節點,先采用計算機繪圖放樣,然后按1:1比例在現場制作模擬樣板,明確每根鋼筋的具體位置、交叉形式等,用以指導現場施工。
2.2 模板工程施工技術
2.2.1 混凝土模板施工
本工程混凝土結構外觀質量應達到混凝土規范及設計要求。為實現這一目標,重點對墻、柱、梁、板模板的選型及細部節點優化進行了控制,取得了較好效果。墻體模板選用梁、板模板均采用18mm厚新多層膠合模板,結合本工程層高分布特點,根據不同層高分別進行組拼接。
2.2.2 高支模板支撐架體系施工
本工程有首層高5.5m,如何保證支撐架體系的安全穩定是施工控制重點。高支頂板模板采用支撐體系均采用碗扣架,采用品茗施工系列軟件(安全計算部分)進行安全計算,所用鋼管、木方等相關材料的計算參數經過現場實測實量取值。支撐高度5.5 m處的碗扣架每隔4排設置水平剪刀撐,剪刀撐與立桿連接,同時沿支架四周外立面滿設剪刀撐。頂板模板安裝施工前,項目部編制了高支模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經公司技術負責人簽字審批后報總監審核后嚴格執行,頂板混凝土施工前,組織技術、生產、安全等各部門對支撐架進行驗收,合格后方可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3 結構轉換層施工技術
本工程四層為結構轉換層,大部分梁高為0.8~1.6 m,最大為1.4m,最大跨度為8.4 m。整個轉換層混凝土用量較大;鋼筋穿插復雜,排布密實;設計要求混凝土澆筑施工應連續進行,不留施工縫,以保證轉換層的整體性,這使施工難度大大增加;各種施工荷載較大且為空間荷載,混凝土自重和其它荷載都較大,最大凈跨梁自重達27.5t,一般的支撐系統很難保證本工程施工的安全。
2.3.1 支模系統的組成
1)模板組成
(1)梁底模板應滿足強度要求,本工程采用20 mm厚膠合板做梁底模板;
(2)梁側模板采用20 mm厚膠合板。
2)支撐系統組成
(1)梁底模板的支撐
梁底模板的支撐是本工程最關鍵的部分,決定著工程的安全,大梁底模板主要采用組合門式鋼架作為模板的豎向支撐,用截面為50×100mm的木方托住模板,再用截面為100×100mm木方作為托梁,用2個1700mm的門架疊加支撐,門架沿梁長方向布置,架距為500 mm,具體布置見圖1。
(2)梁側模板的固定
由于混凝土連續澆筑,對側模的側壓力很大(約50 kn/m2),如果側模板固定不好,澆筑混凝土時很容易爆板。側模板主要采用直徑12 mm對拉螺桿和50×100mm方木斜撐共同固定。
3)支撐系統整體性加固由于本工程施工時的振動和沖擊荷載都很大,豎向支撐由門架疊加而成,由于安裝誤差,很難保證各門架柱在豎直的一條直線上,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加強支撐系統的整體穩定性,保證支撐系統在施工期間不因失穩而破壞。
2.3.2 主要技術措施
1)鋼筋工程
由于轉換梁負筋錨入柱及墻中的長度較長,超過梁高。先施工柱與核心筒墻時,用臨時鋼管支架將負筋挑起作為臨時固定錨入柱中,臨時鋼管支架一定要按要求搭設牢固,保證梁負筋定位準確,轉換層梁鋼筋大部分直徑分別為22 mm、25 mm、28 mm的ⅱ級鋼。對于直徑大于或等于28 mm的ⅱ級鋼,采用冷擠壓套筒連接,對于直徑小于或等于25 mm的ⅱ級鋼則采用閃光對焊接頭。鋼筋接頭均須檢驗合格后才能進行鋼筋綁扎。接頭位置對底筋設在距支座1/4跨范圍內,梁面鋼筋則在距跨中1/3范圍內。
2)模板工程
(1)模板采用20 mm厚夾板,100×100 mm木方。門式組合腳手架及φ48可調支撐桿加固;
(2)梁跨度分別為4.2m、4.25m、5.0m、6.85 m、6.9m、7.0m、8.4 m,按跨長3‰預起拱,起拱高度分別對應為12.6mm、12.75mm、15.0mm、20.55mm、20.7mm、21.0mm、25.35mm。梁柱節點,由于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同,距柱側入梁500mm處加快易收口網封檔,用直徑為20mm的ⅱ級鋼筋沿梁豎向@200加固;
(3)由于轉換梁自重較大,應待梁混凝土強度達到100%后,方可拆除底模與支撐;
(4)對拉螺栓的設置:
梁高800 mm的沿梁高設2道直徑為12mm的螺紋鋼對拉螺栓加固;
梁高1000-1300mm的沿梁高設3道直徑為12mm的螺紋鋼對拉螺栓加固;
梁高1400的沿梁高設4道直徑為12mm的螺紋鋼對拉螺栓加固。
2.3.3 混凝土工程
(1)本工程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運輸,配足混凝土施工設備,并保證能正常工作;
(2)混凝土必須先試配,施工時嚴格按配合比下料,外摻劑用量要嚴格控制,現場隨時檢測坍落度,如有變化,及時調整。
本工程內隔墻采用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砌筑,層高分別為5.5 m、4.2 m、3.1 m、3.5m,抗震構造措施采用的設防裂度為6度。為此,沿墻長每隔4 m設構造柱,墻端、拐角、丁字交叉、十字交叉處均設置構造柱,門窗洞口兩側設抱框;沿墻高每隔2 m設鋼筋混凝土現澆帶,沿墻高每隔400 mm設置通長拉結筋。構造柱、抱框、現澆帶中鋼筋及拉結筋均與原混凝土結構做生根處理。墻上洞口均事先預留,嚴禁事后剔鑿。
3 結論
目前,復雜結構工程不斷增多,給施工技術提出了新的挑戰。本工程通過上述綜合施工技術,解決了許多施工難題,結構工程質量得到了有效的保證。希望這一工程的施工技術處理給同類工程提供一些借鑒,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責任編輯:劉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