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要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基礎上,循序漸進,穩步推進試點工作。本文對新政策新局面的現狀做了簡要介紹,并分析了證券化的正面意義和面臨的挑戰并從中國自身的國情現狀出發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信貸資產證券化;新局勢;不良風險轉移;對策
2013年8月2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鑒于歷史上銀行不良資產處置的表現,我們有理由擔心信貸資產證券化可能重新陷入爭議,所以如何推進信貸資產證券化的進程,怎樣能將信貸資產證券化道路走的更加順暢,值得我們深思。
所謂信貸資產證券化,就是銀行將自己手中的貸款債權重新組合形成一個證券產品出售后給投資者的過程。也就是說銀行貸出許多款項,經過組合形成證券產品,銀行將該證券產品出售給公眾便從公眾那里收回貸款,到期后,購買證券的公眾也就是投資者得到銀行從借款方收到轉交的本和息,銀行由于為借款方和投資方服務而得到服務費用。
在整個證券化的過程中有許多環節都需要我們細細去研究,所以這是一條機會與挑戰并存的道路。
1 信貸資產證券化新局勢的現狀
為了配合國家政策,2013年9月國內首只券商類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上市,名為“東證資管—阿里巴巴1號、2號產品”。這兩個產品是由上海東方證券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發起成立的,這樣短的時間內就有這樣的成果,這次證券化的力度和決心是顯而易見的。
但是目前,銀行在推進資產證券化方面表現得并不夠積極,主要原因是缺少正向的激勵,按照監管部門的要求,銀行需要優先將優質資產組合出售,高風險資產是不納入試點總范圍的,同時,需要自持5%的資產證券化產品,但這些資產需要按照50%的權重來計提資本;并且銀行從信貸資產證券化中獲得的收益率低于貸款業務的收益率,這樣一來銀行就不愿意冒著風險去走新路,畢竟剛出臺的政策各方面的法律法規還健全,不能很好的保證各方的利益,但是只要我們不斷完善,不斷摸索改進,信貸資產證券化仍然具有重大的正面意義。
2 新局勢的正面意義
銀行在整個買賣過程中,除了得到服務費用,還能通過回籠資金的再放貸實現杠桿式放大性的收益,同時銀行把所賣出的貸款的風險轉嫁給了投資者,而投資者則會收到銀行貸款穩定的收益,并且增加了投資選擇,而對企業來說,銀行回籠的貨幣再放貸出去,可以將資金重復利用,增加資金的利用率,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這樣對各方來說都是“多贏”的。
其實,組合出售優質資產主要是為了改善資產證券化產品的信息結構,提高這種產品的收益率和對市場的吸引力;信貸資產證券化能提高資產的流動性,銀行其實可以利用這一點來提高投資收益率;資產證券化的正面意義還在于它改變了銀行傳統的業務模式,是使銀行的業務更加趨于多元化。
3 新局勢的對策
3.1 政府和監管部門對出售證券的質量做好嚴格監督
新局勢下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銀行將自己持有的那部分貸款資產出售給投資者,風險較大的資產不納入試點,自然會減少問題的出現,但重點在于,政府或監管部門能否嚴格或者說公正“把好關”,避免出現將不良資產轉移的行為。
3.2 不能放松貸款人的抵押條件
銀行等金融機構不能降低發放貸款的條件,一旦將資金貸給收入不穩定甚至無收入或信用等級不達標準的“資級貸款者”,再將這些次級貸款組合形成證券,就會走上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的老路,那結果將一發不可收拾,所以想要走“賣貸款”的創新之路,重中之重的就是保證貸款人的質量。
3.3 投資者首選投資基金和資產管理公司
投資者的選擇上,晝首選投資基金和資產管理公司,尤其是合伙制機構,來共同博弈促進市場良性發展,避免選擇個人投資者,不能讓信貸資產證券化成為轉嫁信貸資產風險的新手段。
3.4 健全相關法律法規
信托責任缺失和權力壓制下的中國金融體制,如果想要約束信貸資產證券化進程中的副作用因素,需要不斷健全的法律制度,并且要求中國的執法者能夠真正做到“明法必依”,否則,資產證券化進程將會舉步維艱。
3.5 規??刂圃谶m當范圍內
信貸資產證券化的規模應當控制在適當范圍內,李克強總理提出要在嚴格控制風險的基礎上,循序漸進,穩步推進試點工作。所以一定要在實行總量控制的前提下,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規模,不能在各方面政策和環境都不完善的情況下盲目追求數量,速度,要不斷在探索中前進,找到適合中國自己國情的道路,穩中求增長,邁中求長遠利益。
4 結束語
明確信貸資產證券化在中國金融改革中的重要地位,走信貸資產證券化的長遠路程,追求長遠利益,而不是把其當成一種轉移不良資產與風險的工具,更不能使其淪為財政政策的權宜之計,正確面對信貸資產證券化進程中的各項挑戰,從我們的國情出發,腳踏實地,穩中求進的走好每一步,讓信貸資產證券化不僅不會引發危機,還能讓金融體系釋放出更多活力。
【參考文獻】
[1]苗宇.賣貸款的創新[J].第一財經周刊,2013(9).
[2]安邦咨詢,信貸資產證券化不應淪為財政貨幣政策的權宜之計國[J].2013(9).
[責任編輯:劉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