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畫本來是一件雅事,可當今的書畫市場夾雜了太多的雜質,書畫似乎由雅變俗了。比如書法,現在成了誰都可以染指的地方。人們常常看到書畫家當場作畫寫字的電視新聞,使得人們以為書畫家的作品不過3、5分鐘,至多十幾分鐘,就可以完成,一幅作品就能掙多少錢。更有甚者,當今流行的純技巧性的書畫方式,成為一種新的潮流。你能倒著寫字,我就反著書法;你能用清潔工掃地的拖把寫字,我就把女人捆扎起來用其長發作畫。如此一來,書畫界反而本末倒置,真正用功的書畫家被淡化甚至被邊緣化,書畫界一時名家泛濫、泥沙俱下。自感揮灑自如,狂怪名高,以膽壯取勝。這只能是書者盲然,觀者瞠目,識者嗤之以鼻,安能有流傳后世之理。
在這樣的背景下,書法藝術市場漸漸出現了作品價格兩極分化的現象。我認為這恰是書法收藏市場逐步理性化、規范化的體現。正當書法收藏界關注和爭議當代書法作品價格“虛高”與“泡沫”現象時,很多人恰恰忽視了目下普遍存在的書法市場“低價危機”。高品位的藏家,最終都將收藏對象瞄準了為數不多的幾個實力派名家,正是這種需求刺激了一線書家作品市場,引發了近幾年書家作品兩三次較大幅度的價格提升。
而一般性書家,一則其作品質量與名家本身就有著很大的距離,再加上好多作者不知道自重,給錢就賣,為了蠅頭小利不斷拋售自己的作品,到頭來價格越來越低、買家越來越少,個別人還使勁吆喝著精品、精彩,其實自己心里都有些發毛。
“書品”最終導致了價格的兩極分化。我認為這恰恰是當代書法作品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表現,優勝劣汰不但正常,而且必要,這是藝術規律和市場規律雙重作用的結果。如果不出意外,這種分化還會加大,名家精品價格還會進一步大幅度提高,這些東西以后真的不是誰都能夠玩得起了。像擺地攤一樣賣字的書法作者們,與其這樣下去,還不如退而結網,靜下心來好好學習,把字寫好,一份辛勞,一份自尊,一份收獲,一點點提升自己作品的價格!
作為一名書法創作者,面對良莠不齊的書法藝術市場,我一直懷揣著美好的期冀——希望書法藝術市場能重歸冷靜理性,渾水摸魚的人少一點、靜心研習創作的人多一些,讓書法這件雅事得以去璞存真。生于一個詩書世家,自幼學習書法時起,先輩們就諄諄教導我不能為了蝸角虛名、蠅頭小利而玷污了傳承數千年的中華書法文化,平心靜氣才能創作出超凡脫俗的書法作品。因此,在我60余載的書法生涯中,從不曾忘記先輩的教誨,心不靜則難以書。而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形態,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創作態度,在我看來,書法創作就應該在效仿古人書法藝術所傳達的內心世界的同時,融入自己的獨特技藝和思想。在楷書創作中,我追求樸拙的書法風格,重筆意力度,力求自己的書風法古而不泥,不諂媚迎合市場喜好,這樣創作出來的書法才不會充盈世俗媚態,這也正是書法藝術所追求的境界。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真正的藝術作品不怕時間的考驗,真正的藝術家耐得住寂寞,真正的藝術市場總會有云開霧散的時候。
張品元
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會員,(國際)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長白山國際書畫社理事,東方藝術研究院終身名譽院長,中國文化藝術城高級書畫師及藝術委員會理事,中國藝術網理事會榮譽副理事長,西藏自治區硬筆書協名譽副主席,世界教科文衛組織專家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