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禹鈞是五代后晉時期人,排行老十,有竇燕山、竇十郎之稱,以家教有方聞名于世。
據范仲淹《竇諫議錄》記載,竇禹鈞富甲一方,卻為富既仁且義。有個仆人利用工作便利盜用了竇家一大筆錢,擔心被發覺后無顏面對,便寫了個憑證,系在自己女兒手臂上,憑證上寫道:“永賣此女,與本宅償所負錢?!比缓筮h走他鄉。竇禹鈞發現后,當即燒掉了憑證,并收養了這個可憐的女孩。在將她撫養成人后,竇禹鈞又自貼嫁妝,送她出嫁。仆人聽說竇家主人如此大義,趕緊回來謝罪。竇禹鈞原諒了他,對前事也不再提及。
竇禹鈞為人寬厚,仗義疏財,他接濟的人家很多,自己卻非常節儉,家里沒什么金銀飾物,妻兒穿的也是粗布衣服。他建的學院,四方寒士皆可來學,凡有志于學者,他提供資助,到他這里來學習過的寒士,成才顯貴者很多。竇禹鈞死后,有些得到過他幫助的人,甚至為他守孝三年。
竇禹鈞用他的言行,在孩子們的心里撒下善良正義的種子。他的兒子們不僅學業優異,而且個個在朝廷擔任要職。長子竇儀曾任工部尚書,次子竇儼任侍郎,三子竇侃任起居舍人,四子竇偁任參知政事,五子竇僖任左補闕。然而,不管兒子們官有多大,在父母堂前,都規規矩矩。竇家聞名一方,文人來往,學者穿梭,談笑有鴻儒。每每家里來客,竇老太爺堂屋一坐,那一尚書、二侍郎、三起居、四參政、五補闕,都恭恭敬敬侍立在側。家風嚴謹,觀者肅然,一派世家風范。
為富不仁者,必生紈绔子;為官不義者,必有高衙內。很多書讀得好的孩子,不完全是靠死記硬背,更多的是靠父母言傳身教和潛移默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