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不僅以淵博的學識、優雅的氣質、美麗的容貌讓人贊賞有加,她不遺余力提攜新人,更是留下了段段佳話。
1933年11月,當時還在燕京大學讀書的蕭乾在《大公報》上發表了短篇小說《蠶》,引起了林徽因的關注。她通過《大公報》副刊主編沈從文,邀請蕭乾來家中做客。兩人一見面,林徽因就說:“你是用感情寫作的,這很難得。”一句話消除了蕭乾內心的緊張,兩人愉快地交流起來。在林徽因和沈從文的幫助下,蕭乾很快成為京派作家群中的一員。后來蕭乾擔任《大公報》文藝副刊編輯,每次約稿懇談會,林徽因總是不落空,還幫蕭乾選編出《大公報小說選》。1998年12月,蕭乾重病住在北京醫院,他欣然為《林徽因文集》寫序,這篇文章也是蕭乾的絕筆。
上世紀30年代,林徽因已經享譽文壇,她的“太太客廳”更是聞名北京全城,許多人以登“太太客廳”為幸事。1934年秋,剛從法國留學回來的李健吾,在新創刊的《文學季刊》上發表一篇論文,評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這也是他正在寫作的《福樓拜評傳》中的一章。從未謀面的林徽因看后,給李健吾寫了一封長信,約他到林家見面。從此,兩人開始交往。李健吾對林徽因推崇備至,互為知己,成了林徽因“太太客廳”的常客。
卞之琳是徐志摩的學生。1931年,他在《詩刊》第2期發表了幾首詩歌。引起了林徽因的注意,認為卞之琳極具詩人潛質。她邀請卞之琳來家中做客,通過這種形式的交流來提攜、勉勵初涉文壇的卞之琳。盡管她只比卞之琳年長六歲,卻被卞之琳尊為敬佩的長者,親切的知己。從相識到相知,兩人一直保持著誠摯的友誼。卞之琳在晚年寫的回憶文章里,對林徽因的知遇之恩感激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