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招攬籠絡人才,劉備喜歡走一哭二泣三落淚的終極情感路線。
劉備第一次見趙云,是在袁紹攻打公孫瓚的戰場上。其時,趙云剛剛棄袁紹而投奔公孫瓚。這一次見面,劉備對趙云的喜愛毫不掩飾,竟“甚相敬愛,便有了不舍之心”。
等到袁紹與公孫瓚兩家講和之后,劉備與趙云分別,執手垂淚,不忍相離。盡管公孫瓚有恩于劉備,但為了得到趙云,劉備什么也不顧了:“公且屈身事之,相見有日。”意思是說,你且在公孫瓚這里委屈一陣子吧,過段時間,就來投奔我,跟我混。其奪愛之心,毫不遮掩。然后,眼淚嘩嘩嘩的,一番劉備式的告別。
謀士徐庶是劉備在荊州新野時遇到的。徐庶的第一仗就把樊城的曹操大將曹仁和李典打了個落花流水,劉備高興得心里開了花,覺得有徐庶取天下可以無憂矣。
然而,曹操也不是省油的燈。曹仁李典匯報完戰況之后,他的第一反應就是要得到徐庶。曹操聽程昱之計,先把徐庶的母親騙至許昌,好生伺候。然后,程昱模仿徐母的筆跡,給徐庶寫了一封信,大意是要他來許昌以全孝道云云。徐庶接到母親的信后,放聲大哭,知自己不得不去。
劉備在這件事上也沒辦法。臨行之時,設夜宴款待徐庶,難舍之情溢于言表。劉備的老套路又來了,不下一箸,只是哭。就這樣,兩人相對而坐,整整哭了一宿。第二天,長亭相送,劉備說,先生此一去,我活得也沒什么意思了,只好遠遁山林了此殘生。徐庶惶恐,自是一番相勸,并許諾終身不為曹操設一計。但劉備依舊戀戀不舍,哪里肯放手,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策馬而去,一片樹林擋住了他目送的視線,劉備情急之下,居然命手下把樹木全部砍光。
后來,徐庶薦諸葛亮于劉備,與劉備的深情相送不無關系。而且,徐庶還怕諸葛亮不出山,親自去拜見了諸葛亮,一番盈盈苦心回報劉備。
如果劉備是喜歡前期鋪墊的話,曹操則是喜歡在結局上做文章。大將典韋救自己而死,曹操在葬禮的規格上,遠高于一同死了的兒子曹昂以及侄兒曹安民,而且,封典韋的兒子典滿為中郎,收養在府。他的一個謀士許攸,在幫助他奪得冀州之后,因口出狂語,被大將許褚殺死。在處理這件事上,曹操一邊為許攸開脫,說他不過是故意開玩笑罷了,一邊只是簡單責備了許褚幾句,然后厚葬了許攸。于活人于死人,于文臣于武將,曹操都處理得老練得體。
袁紹討伐曹操時,曾命主簿陳琳寫了一篇檄文,把曹操祖宗三代罵了個狗血淋頭。為此,曹操差點氣死。袁紹失敗之后,曹操抓住陳琳,問及為什么痛罵自己的祖宗,陳琳的解釋只有一句話:“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就是這么一個差點氣死他的陳琳,曹操最后竟然放過了他,還任命他為從事。
曹操給追隨他的人的最大感受是,這個人夠義氣夠哥們兒,跟著他,心里有底!
從人才的投資方向看,劉備注重的是,只要你跟我干就好;曹操注重的是,只要跟我干就讓你不白干。劉備喜歡把事做給當事人看,曹操喜歡把前人的事做給后來的人看。所以,劉備哭的時候多,這是走情感路線的人的唯一辦法;曹操笑的時候居多,除了底氣和霸氣之外,或許,他早已懂得,這個世界可以拿什么征服人心,籠絡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