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的易勤,沒有人叫她犟媽。那時的她有讓人羨慕的殷實的家,有獨特的產(chǎn)品配方和手藝,有充滿希望的工廠。
八年后的易勤,所有人都叫她犟媽。現(xiàn)在的她體弱多病,負債累累,但還是苦守著傳統(tǒng)食品的工藝,支撐著陷入困境的工廠。
從易勤到犟媽,八年堅守,青絲白發(fā),為了啥?
就因為她心中的一個信念:十多個智障工人是她的孩子,一個都不能少!
她是智障員工的“犟媽媽”
2013年11月,47歲的武漢東方紅食品廠法人代表易勤接過了一本房產(chǎn)證,同時也多了一個“兒子”——38歲的鄭運峰。和易勤廠里其他11名工人一樣,鄭運峰也是一名智障人士,智力水平只相當于3~5歲的孩子。
此前,對于鄭運峰74歲的老父親鄭廣清“托房托孤”的舉動,易勤和丈夫劉宏濤曾多次婉拒。“你對我兒子就像自己的親兒子一樣,感謝你對鄭運峰7年來的照顧,我想在我去世后,托你來照顧他的后半生。這是我的愿望。”
此言,此情,此景,叫樸實心慈的易勤如何再次拒絕?
從2005年至今,東方紅食品廠的智障工人從1名增至12名,易勤對他們都視如己出,久而久之,工人們都信任、依賴上了這位“犟媽媽”。
望著這些孩子,易勤無限感慨:“我有時覺得自己更像幼兒園阿姨。他們智商不高,心思卻很純凈。在一起相處久了,我對他們有了割舍不下的感情。”
這批智障工人大的42歲,小的才19歲,因為易勤的包容,在東方紅食品廠,他們找到了同伴、找到了快樂。
對于這些孩子,易勤傾注了慈母般的關(guān)愛。29歲的智障員工周磊父母雙亡,爺爺奶奶重病纏身。2012年元旦,易勤拉著周磊逛街,給他添置了一身新衣裳。“不是我偏心,是這個孩子最可憐,沒有爹媽,我們不關(guān)心,誰來關(guān)心呢?”
捧出一顆真心,奉獻一片情義。在東方紅這家特殊的工廠里,工人們每周雙休,還享有兩個長假,每個月的工資準時發(fā)放,中秋有月餅,夏天有西瓜,過年有大禮包……
可外人很難想到,2013年,易勤苦苦堅守下的東方紅食品廠已經(jīng)到了崩潰的邊緣。
她是家人眼中的“犟經(jīng)理”
易經(jīng)理、劉廠長、小劉,在東方紅食品廠里,這是妻子易勤、丈夫劉宏濤、女兒劉欣一家三口的相互稱謂。
初聽他們彼此這樣呼喚,總覺得怪怪的。“易經(jīng)理,你把車間的窗戶關(guān)了沒有?”“劉廠長,拖把壞了,你找根鐵絲重新綁扎一下!”“小劉,去把廚房的剩飯熱一下,忙完了我們趕緊吃個飯……”
三口之家的一番番對話,讓廠子里的智障工人們時刻感受到:廠門內(nèi),崗位職責高于一切,不管是經(jīng)理、廠長,還是經(jīng)理、廠長的女兒,勞動面前都是平等的……
殘疾工人的勞動效率哪里比得過健全人。自這些殘疾工人2005年開始進入東方紅后,健全員工陸續(xù)離去,短短8年間,這個原本殷實、欣欣向榮的私營工廠效益一路下滑。2005年,易勤悄悄將自家30平方米的老房子賣了6萬,補貼進了工廠;2007年,易勤又不得不抵押了自家最后的住所,換來20萬,這些資金如同血液一般注入了經(jīng)營效益積重難返的東方紅……
一位做食品的同行說:對一個以殘疾人為生產(chǎn)主體、效益低下的工廠,如此飲鴆止渴般不計回報的投入,哪里是在辦工廠,純粹是在搞慈善!
易勤傾家助殘,家庭關(guān)系一度變得異常緊張。
丈夫劉宏濤說:“放棄這些智障員工,廠和家都能很快興旺起來,但易經(jīng)理是死活也不會同意的。對廠和家而言,我是金錢上的對,她是人性上的對,可最后,我還是想,金錢應(yīng)該為人性讓步。”女兒已是20多歲的大姑娘,卻要和父母擠在一張用板凳拼湊起來的木板床上!
而易經(jīng)理在面對所有人的非議時,卻自嘲道:“這有什么呢,我們是革命同志,是同一個戰(zhàn)壕的戰(zhàn)友!”
2010年的春節(jié),一位至親串門看到如此情景,把這位“犟經(jīng)理”拉到一邊悄悄說:“易勤,看看這個家,你虧欠得太多了……”
易勤沒有解釋,眼淚卻不斷滾落下來……
她是商海苦撐的“犟老板”
在當下,做食品這一行,想發(fā)財并不難。在商言商,東方紅食品廠走到現(xiàn)在這個境地,作為企業(yè)法人代表,易勤確實是一個失敗的“犟老板”。但易勤相信一個樸素的道理:人在做,天在看。做食品行業(yè)的掌門人,必須守住底線,守住良心,不然受到傷害的是消費者,毀掉的是她堅守的漢味傳統(tǒng)食品的金字招牌,同時失去的還有她做人的良知和道德。這些,恰恰都是“犟老板”眼中最寶貴的。
這一點她的女兒劉欣看得最為通透:“母親仿佛有道德潔癖,她不像是這個年代的人,仿佛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不該添加的東西絲毫不沾”,這是易勤掛在嘴邊的話。走進東方紅,食品安全公示欄上,食品添加劑一欄都寫著一個大大的“無”字,東方紅的拳頭產(chǎn)品奶味米糕和麻烘糕,都是純手工制作。雖然連年虧損,但易勤從沒有想過在產(chǎn)品質(zhì)量上動歪腦筋。在企業(yè)最艱難時,省內(nèi)外共有9家知名企業(yè)找上門來,希望與東方紅合作,或直接出資收購。思慮再三,這位“犟老板”婉拒了對方的好意。原因很簡單,她擔心企業(yè)易手后,東方紅會被不良的經(jīng)營手法和生產(chǎn)工藝影響,砸了金字招牌。
如今,說起自己的產(chǎn)品,易勤和丈夫劉宏濤底氣十足。“從做老板賺錢的角度看,目前我們是敗了,但是論產(chǎn)品質(zhì)量和食品安全,我們勝了!”
她是紅色父輩的“犟女兒”
易勤的父親易忠革是老八路,上世紀70年代在原武漢市金屬容器廠當副廠長,可易勤沒有沾一點光。在易勤的記憶里,逢年過節(jié),單位分過節(jié)物資,父親總是讓她最后去,就連她想把廠里剩下的幾塊碎木頭拿回家燒火,也會被父親狠批,而父親卻會在分紅糖時,給廠里的孕婦多批幾斤。
嚴謹?shù)募绎L影響著易勤。這些年,即使再困難,易勤也堅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她牢牢記取了父親的告誡:“把人做好,不占別人的便宜,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父親是易勤的精神支柱,每年她都會去墓地祭拜。去年清明節(jié),工廠堆積的訂單無法完成,只得晝夜加班趕工。易勤深夜在廠門口燒紙,祭拜父親,她喃喃自語:“爸,女兒不孝,女兒也很難,但沒有辜負您的養(yǎng)育……”
不論何時談起父親,易勤總是語調(diào)高亢。父親斗大的字不認得幾個,卻總喜歡給她講革命年代戰(zhàn)斗的故事。父親哪里知道,他的掌上明珠耳濡目染,漸漸成為了東方紅食品廠里的“犟女兒”。一股子敢打敢拼的精神,也成了易勤性格中最閃亮的一面。“工廠最困難的時候我就是這個想法,大不了拼了我一個,只要能救一廠子殘疾工人!”
說起未來,易勤希望等到自己干不動了,這些殘疾孩子能有所依、有所養(yǎng),她就可以沒有遺憾地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