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海鮮批發商。每天清晨,他都會開車到郊區的漁村批發市場收購新鮮海鮮,然后拉進市區去賣。
初秋,正是養殖扇貝的收獲時節,雖然同是養殖扇貝,品相上卻能相差很大,因為扇貝在生長期內,會遇到野生牡蠣的產籽期,牡蠣籽會誤把養殖扇貝當成礁石,附著在上面快速生長。而長著野生小牡蠣的扇貝賣相難看,附著其上的牡蠣又不能食用,且增加了不少重量,市民們都不買賬。
所以,一到了牡蠣產籽的季節,不管天有多冷,漁民們都要穿著橡膠衣下海,用小刷子把附著在扇貝殼上的牡蠣籽弄干凈。
前幾天,有個漁民每天馱著兩筐長滿了小牡蠣的扇貝來批發市場,每次都在即將收市的時候,把兩筐扇貝馱到他車前,好話說盡地央求他收購。但無論這個漁民開價多么便宜,他都不肯收,一是這樣的扇貝拉到市區也沒人買;二是他覺得但凡把扇貝養成這模樣的人,大多是不肯下海勞作的懶人。他自己是個靠辛勤勞作才能生活下去的人,對懶人,有種發自骨子里的抵觸。
那漁民大約也明白,有其他品相好的扇貝在,自己的扇貝無論要價多么低,都不會有人收購,也就不來批發市場了。
十幾天后的一個早晨,他又開著收購車來到批發市場,眼前的一幕令他驚詫了,整個批發市場上竟然全是那種長滿了小牡蠣的品相不好的扇貝!他吃驚地問一位相熟的漁民,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漁民問他還記不記得剛開始收獲扇貝時,那個馱著兩筐品相不好的扇貝央求他收購的人?
他點頭。漁民沉悶而悲涼地告訴他,今天整個村子的漁民全部罷市了,市場上的扇貝全是那位漁民家的。
然后,他就知道了一個令人潸然淚下的故事。
原來,那個漁民養殖的扇貝賣相不佳,并非是因為那人懶惰,而是在春天的時候,他妻子得了重病,為了照顧妻子和孩子,他奔波在家和醫院之間,等妻子出了院,扇貝的最佳管理期已經過去了……
本就因為妻子生病而欠了一屁股債的那個漁民,不愿眼看著一年的心血就這么白白地扔進海里,前幾天,海上風浪大,深知此時下海風險太大的漁民們沒人下海。他就想,不如趁這個機會把自家的扇貝打撈上來,說不準海鮮收購商會因為沒其他扇貝可收購,只好退而求其次收購他的。
那個漁民不顧妻子的阻攔,駕船出海打撈扇貝,這一去便再也沒回來,村里的漁民們在海上找了兩天兩夜,才找到他的尸體,望著他在寒風中號哭的妻子和瑟瑟發抖的幼兒,全村的漁民們做出了一個決定,以后這幾天,大家不再到批發市場賣自家承包海域里的扇貝,集體罷市,幫他家打撈扇貝,直到幫那個漁民把扇貝全部賣出去……
聽完這個故事,他默默地向大家招了招手,高價收購了市場上的全部扇貝,第二天、第三天……一連幾天,他都在高價收購這些賣相不佳的扇貝,連他在市內坐鎮的妻子都急了,因為這些扇貝根本就賣不出去,最后不得不全部剝出來,曬成扇貝干,不僅沒有分毫利潤,還賠了錢。
他把漁民罷市的故事講給妻子聽,并告訴妻子,這是他所知道并遇見的最溫暖的一次罷市,罷得那么有情意,充滿了愛。他的妻也流了淚,說:這是世上最珍貴的扇貝,除了蛋白質,它還飽含著一種叫真情和關愛的營養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