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的盛海琳在60歲時通過試管嬰兒技術,生下一對雙胞胎。當很多“失獨”家庭視她為榜樣,試圖借鑒效仿時,她卻自稱自己的經歷不可復制。
截至2013年12月,64歲的盛海琳收到的各種宣傳邀約足以排到春節。最極端時,她需要一天飛三個城市上課。為了囤積體力,她養成了一上飛機就閉目養神的習慣。而她聲音洪亮,有著64歲老人罕見的旺盛精力。
依然有尷尬,帶著三歲半的兩個女兒逛超市,孩子脆生生喊媽媽,售貨員會好奇補一句,是奶奶吧。她糾正,是媽媽。售貨員再補充,是外婆吧。
不過在她看來,這都是小事,更嚴峻的是現實的一地雞毛。
再生療傷
對于盛海琳來說,春節是充滿創傷的節日。
一是因為一到春節,保姆回家,老兩口就為一對雙胞胎女兒的生活起居犯難。她記得有年春節,孩子病了,老兩口一人抱一個,連個換手的人都沒有。勞累之下,她甚至精神恍惚,想把孩子從墻頭扔出去。
二是在2009年的正月初六,她失去了29歲的大女兒——女兒在婆家和女婿雙雙煤氣中毒身亡,那時他們剛新婚四個多月。
當時感覺一切都了無生趣,給女兒置辦墓地時,她甚至要給自己也選購一塊:女兒去了,我也是活不久的。本就好酒的丈夫更是一天24小時泡在酒精里。
她想過代孕、領養,但沒有合適的。醫生職業讓她有了非分之想,她了解到試管嬰兒技術的一些前沿狀況,并設想自己實施試管嬰兒手術的可能性。在一連串碰壁后,2009年7月,她找到了在合肥的解放軍105醫院生殖中心的醫生,苦苦哀求,并最終被接納。
考慮到當時在部隊院校工作尚未退休的丈夫,整個備孕過程一直是偷偷進行的。經過三個月用藥調養后,盛海琳身體的各項機能都有所好轉,尤其是絕經五六年后,其月經重新恢復。2009年10月13日上午,三個受孕成功的胚胎被移植到盛海琳體內,存活下兩個。2010年5月25日9點零5分,盛海琳的一對雙胞胎女兒提前出生,大的3.7斤,小的2.9斤。她由此打破了生育極限,成為中國最高齡的產婦。因為早產,孩子一出生就被轉移到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生兒科,通過暖箱進行重癥監護。
因為當時她已60歲,很少有醫療機構愿意冒此風險。出身軍人家庭并做過軍人的盛海琳,在事后稱贊部隊醫院呈現出的勇氣和探險精神。
接受試管嬰兒手術前,盛海琳曾被告知有個52歲的人盡管手術成功,卻在懷孕兩個多月時主動找醫生流掉,因為她無法承受懷孕的各種痛苦,而這項技術針對年輕夫婦的成功率也才20~30%。但盛海琳不能接受沒有子女的生活,同時又對自己很自信。最終,她在60歲那年重新經歷生孩子時的各種痛苦。
在三個月的用藥調理階段,因為藥物副作用非常大,她出現了除癌癥、腫瘤之外的所有癥狀,渾身浮腫,疼痛,大出血。因為浮腫,打針100天結束時,她屁股上甚至鼓出像饅頭一樣大的包。
調理完畢后,醫生把胚胎放到子宮。她開始有窒息感,大氣不敢喘。加之心肝脾胃腎被兩個孩子擠壓,非但吃不下飯,還經常返流胃酸。刺激到嗓子,就容易咳嗽,但因怕孩子流產,只好盡力憋著。孩子生下后,她只有一個直接感受:終于可以正常呼吸、喘氣了。
一地雞毛
很多失獨家庭聽說她高齡生子后,趕赴其家中取經,希望借此撫慰失去子女的傷痛。盛海琳卻告知對方,失去大女兒的傷痛一直在,不會被治愈。盛海琳的丈夫認為新的孩子的出生對傷痛的治愈就是讓你忙起來,無暇顧及,當閑下來,那種隱痛是無法消除的。
而孩子出生后的生活被盛海琳稱為一地雞毛。她這樣敘述自己的處境:既養老又養小,孩子嗷嗷待哺,老伴疾病纏身,貪戀喝酒,還因為衰老,性格越發固執;花錢如流水,她給自己算了一筆經濟賬,她和老伴月退休收入合計15000元,但駐家阿姨每月6000元,料理家務阿姨每月1500元,孩子喝的進口奶粉300多元一桶,沒幾天就喝光了,尿不濕50多元一包,兩天半就沒了,還要吃飯,還房貸,所以每個月都入不敷出。因為保姆之間存在工作量和收入上的攀比,加上外界各種變化,孩子才三歲半,保姆已經換了30多個。
但無疑,她的體力還是勝出同齡人很多的:從孩子滿100天開始,她就開始通過介紹營養保健知識,講課賺錢。短短三年多時間,她幾乎跑遍了全國各大城市。當下,她每月需游走十七八個城市。高齡生子無疑給了她某種權威,授課、代言不斷,授課收入也從一開始的年薪10萬元升至當下的40萬元。
她始終有隱憂。一則新聞報道讓她深有感觸:一對廣州的夫婦在年近50歲時失獨,通過試管嬰兒手術生了一對龍鳳胎。孩子長到10歲左右時,老兩口卻不堪重負,跳樓自殺。她非常理解其中的甘苦,甚至不太確定10年后自己是否會有同樣的掙扎。不過她認真對比了一下,認為自己境況更樂觀一些。
在錄制《魯豫有約》的后臺化妝室,一個1985年出生的化妝師對盛海琳表達了自己的觀念:你們生活的年代是講究奉獻的年代,我們這一代卻開始講究享受。像我,如果35歲以前不生孩子,可能就不會再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