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的有效規劃管理是研究城市未來發展、合理布局和綜合安排城市各項建設工作的重要舉措。要建設好一個城市,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統一適宜的布局管理,尤為重要。文章對當前我國城市規劃建設的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針對性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城市建設;規劃;現狀;問題;對策
1.我國城市規劃建設的常見問題分析
在城市建設方面,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面臨著更為復雜的發展問題??v觀中國城市建設的過程,對其取得的巨大成就給予肯定的同時,對其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也不能忽視。在今后的大規模城市規劃建設的過程中,如果這些問題不加以妥善解決,在一定程度上必將制約我國城市建設的質量,甚至會患上“城市病”,進而導致城市建設資源的大量浪費?,F階段,我國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
1.1 缺乏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
長期以來,經濟追趕型發展思路是全社會的主流意識。由于人口的增長,城市住房和基礎設施供應不足、不能滿足現代生活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包頭市為例,歷史文化遺產十分豐富,但破壞嚴重,尤其是位于市區內的遺產由于城市建設的影響破壞嚴重,反映城市發展歷史的東河老城區的歷史建筑、街區等在城市建設和舊城改造中拆除未予以保留,一些歷史遺跡由于年久失修,已無法反映其歷史原貌。
1.2 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隨著工業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的快速發展一方面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繁榮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生態環境問題,對城市環境造成了污染并且破壞了城市及周圍的生態系統。城市中人口密集、經濟和社會活動集中,并且排放出大量的廢棄物。城市這種密集的人口活動、高物耗、高污染的產業發展對城市生態系統造成破壞,致使城市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越來越低。今年表現最為明顯的是我國中東部城市出現嚴重的霧霾天氣。
1.3 追求速度忽視質量
在城市化建設的過程中,為了改變形象,早出政績,一些城市大搞獻禮工程、形象工程,進而在一定程度上片面追求建設的速度,忽略了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一味地盲目蠻干,使得人力、物力、財力損失嚴重。
1.4 規劃缺乏前瞻性
當前,交通擁擠在每個城市普遍存在著,產生這種問題的原因,一方面與我國汽車業的快速發展有關,另一方面就是在規劃城市的過程中,缺乏前瞻性。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私家車得到普及,與此相反,城市道路的數量和寬度難以滿足不斷發展的需要,進而逐漸顯現出行難的現象。尤其是在許多舊城區,由于人口過于集中、缺乏相應的公共設施、戶外活動空間狹小,不能保證公眾利益,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質量。這一切歸根揭底都是城市規劃過程中缺乏前瞻性所致,在未來較長的時期內沒有預留出城市建設的發展空間,造成大量的拆遷。
1.5 城市建設風格雷同
在全國范圍內,出現千城一面,大廣場、寬馬路、大草坪、歐化建筑等。建設者不顧城市的歷史文脈和道路的原有現狀、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以及沿線的建筑風格,一味地去建設商業街、旅游街、文化街、休閑街等。
2.規劃實施的重視和實施手段的貧乏
通常情況下,城市項目的設計主要源于自政府。政府通過對城市進行相應的設計,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不斷提升城市的建設水平,打造獨特的城市特色,進而不斷提高城市的環境質量。城市規劃管理部門面對城市的重點地段或者大型的開發項目時,通常情況下會遇到規劃控制指標之外的問題,例如建筑協調、公共空間控制等。通常情況下,難以應對的就是這些控制性詳細規劃。因而,在規劃實施的過程中,重視城市設計的重要原因就是對城市設計的期望。但是由于城市設計的編制標準,以及評價體系等還沒有建立和完善,管理機構和管理程序等也需要做出完善,在這種情況下,不同程度的困難出現在不同地方實施的城市設計中,追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實施城市設計的手段。
3.應對策略
3.1 加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
對于具有歷史文化遺產的城市風貌應當加大保護的力度,同時對城市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進行充分的挖掘,進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之成為城市的特色,進而不斷提升城市品質、擴大城市的影響力。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對于瀕臨毀壞的珍貴文物古跡進行積極的搶救,對歷史文化遺產進行有效的保護。對于有價值的文物古跡和歷史建筑通過采用系統保護與重點保護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保護,同時將城市不同歷史時期的遺跡組織起來,進而形成保護體系。
3.2 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通常情況下,生態環境作為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其進行保護和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是經濟、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通過對其進行規劃,不斷滿足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需求,立足城市,對城市周邊地區及所在區域的生態環境進行綜合考慮。從總體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促進自然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建立有效的自然保護監督管理體制和法規體系,將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放在首位,為國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創造良好的生態條件。
3.3 加強公眾參與,確保城市規劃公開性
在對城市進行規劃的過程中,通常會涉及不同利益主體的行為,其中開發商、投資者、社區組織、普通市民、中央與地方政府等都與規劃存在關聯。因而,在今后,關于城市規劃信息公開制度、公眾參與程序等,在我國城市規劃法制中必然進行完善,構筑起順暢的利益表達的機制,進而在城市規劃中,盡量滿足不同利益主體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規劃的科學性、可行性。當地政府,涉及國家秘密和他人商業秘密外的信息外,其他信息要予以公開,申請查詢有關規劃信息的法定程序市民同樣需要擁有。在法律上,對于政府公開的城市規劃和開發信息的范圍、時機、方式等制度必須進行科學合理地設計。政府有關部門在做出有關城市規劃的行政行為時,需要聆聽相關利益主體的聲音。通過舉行公聽會的方式,決策城市規劃與開發的重大問題。
3.4 統一協調,科學規劃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的龍頭
規劃要做到合理布局、科學規劃,不應千篇一律,各種社會服務建設要齊全。必須從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市場效益等方面來制訂和實施。強化規劃管理,規劃一經確定,要堅持不變,通盤考慮,綜合協調,不能形成一任領導一張圖,要做到一張藍圖畫到底。既要考慮城市的總體布局,又要考慮每一個區域的布局。
4.結束語
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和發展的藍圖,是建設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據。城市規劃管理工作是否到位關系著城市規劃能否全面協調正常地運行,關系著城市建設能否有序推進,關系著城市各項工作能否順利開展。因此,做好城市規劃管理,能夠有助于城市健康發展,能夠建設科學合理健康發展的城市,能夠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
參考文獻:
[1] 潘娟.我國城市規劃的現狀及發展趨勢[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21).
[2] 孫啟廣.淺談城市規劃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華建設,2009,(8).
[3]梁兆佳.城市規劃管理中的突出問題及對策研究 [J].東方企業文化,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