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園林植物經常受到各種病蟲害的侵襲,產生多種多樣的癥狀大大降低了其觀賞價值和生態作用。加之傳統農藥的依賴性使用,不僅讓一些病蟲產生了抗藥性,對人畜的安全造成危害,而且還殺死大量的害蟲天地,污染環境等眾多的生態問題,因此,采取生物防治為主導,綜合運用植物檢疫、園林技術措施及化學防治等手段,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和穩定,達到對園林植物病蟲害生態控制的目的。
關鍵詞: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
引言
園林植物是城鄉綠化、美化人類生活環境,改善生態環境的主體材料。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建設高檔次的城市園林綠地,美化、綠化、凈化環境并保持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人們的共識。然而在園林養護管理過程中常常受到各類有害生物的侵襲,造成葉黃枝枯,發育不良,大大降低了園林綠化及觀賞的效果。園林植物蟲害的防治在園林綠化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采用傳統的化學農藥將害蟲徹底消滅,不僅會殺傷天敵、污染環境、破壞生態平衡,而且易造成人畜中毒。因此,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以發展生態型園林為目標,綜合考慮生態平衡、社會安全、防治效果和經濟效益等因素。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對園林植物病蟲害實行無公害防治,減少噴藥,保護環境。
1.城市園林植物病蟲害現狀
1.1入侵有害生物增多,危害增加
隨著一些國外引種、引苗的增加,苗木的外調內運,跨地區的流通,使得入侵生物危害嚴重,一些檢疫性病蟲害傳播擴散加速,范圍不斷擴大。入侵的有害生物對城市園林植物造成了巨大損失,害蟲主要種類有美國白蛾、松材線蟲、松突圓蚧、懸鈴木方翅網蝽等。
1.2 園林植物生存環境惡化,易受病蟲為害
城市中的園林植物生存環境惡劣,地上部分受光照不良、空氣污染、極限溫度、人為破壞等因素的影響,地下部分受土壤透氣不良、地下水位下降、水分脅迫、土壤養分缺乏、鹽堿脅迫等因素影響,植物長勢不良,易受病蟲為害。同時,許多地方園林植物存在著過密種植現象,加劇了植物對光照、養分、水分等資源的競爭,間接導致了植物長勢的衰弱,對病蟲害的抗性減弱。如楊柳樹爛皮病和龍柏葉枯病等病害與寄主植物的長勢密切相關,通風透光好,植物長勢好的就很少感病。
1.3 園林生態系統脆弱,天敵控制作用有限
在園林綠化建設中,很多地方缺乏生態學理論指導,植物配置不合理,園林生態系統普遍存在植被規模小、結構簡單、穩定性差等問題。園林生態系統受光照、溫度、風、水分、養分等影響較大,受人為活動干擾頻繁,導致了生態系統的不穩定,影響了園林植物、病蟲及天敵三者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不利于天敵對病蟲的控制。
1.4 防治觀念落后,化學防治占主導地位
由于農藥具有高效、速效、使用方便、經濟效益高等優點,很多地方在進行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時,沒有從生態系統平衡和病蟲害可持續控制角度考慮,只重視其高效、速效等優點,造成了對天敵和有益生物的殺傷,忽視了造成的次要害蟲再猖獗等問題。目前,在園林中危害嚴重的蚜蟲類、介殼蟲類、螨類、木虱和粉虱類、網蝽類等“五小害蟲”的發生與化學農藥的不合理應用有直接關系。
2.生態控制原則
2.1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
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從園林生態系統整體出發,根據園林植物—病蟲—天敵的相互關系,充分發揮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采用生物防治、物理機械防治等手段,創造不利于害蟲發生而有利于園林植物和天敵生長繁殖的條件,將病蟲害控制在經濟危害允許閥值之內。
2.2 提高植物本身抗性
采用園林植物栽培管理技術,如選育抗蟲品種、采用健壯種苗、加強田間管理、合理施肥灌溉、秋冬季修剪、樹干涂白等,改善園林植物生長發育的環境,提高其抗性。
2.3 增強園林生態系統的穩定
受外界環境因子和人為活動的干擾,園林生態系統比較脆弱,不穩定。從生態學觀點出發,綜合運用生物防治、栽培管理等措施,創造不利于病蟲害發生的條件,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加強天敵的保護和利用,提高自然的控制能力,保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2.4 科學使用藥物
藥劑的選擇要以選擇性強、對人畜安全、對生態環境影響小的生物農藥為主,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在應用時要注重病蟲、植物、天敵、環境之間的關系,科學使用,提倡在天敵的安全期、害蟲的薄弱環節用藥,注重對本地天敵的保護。
3.防治對策
3.1 嚴格植物檢疫
有害生物的侵入主要有人為有意引進,自然擴散的傳入,物流、調運活動侵入,檢疫技術管理等幾個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國多地發生的美國白蛾、懸鈴木方翅網蝽、白蠟蚧、龍柏葉枯病、雙條杉天牛等病蟲多是隨苗木的流通而傳入的。嚴格植物檢疫,嚴禁危險性病蟲的輸入、傳出和傳播,強化苗木區域流通的檢疫,減少疫區苗木病蟲擴散風險。
3.2 合理栽植設計
規劃設計時要尊重生態系統自我調節,以喬木為主,進行喬、灌、藤、花、草多種植物合理配置,復層種植,創建相對平衡的園林植物群落,形成一個多品種、多層次、互促共存、遮陰效果好的復層種植結構。
要堅持適地適樹,使立地條件與樹種特性相適應,保證園林植物健康成長,提高對病蟲害的抗性。充分考慮植物喜陽、耐陰、耐旱、怕澇、抗寒、耐鹽堿等特性,將植物種植在其最適宜生長的環境中。樹種的選擇要以鄉土樹種為主,因為鄉土樹種適應性強,取材方便,抗逆性強,種植后能迅速適應當地環境,并健康成長。
嚴禁近距離栽植害蟲轉主寄主植物或者混植有共同害蟲的植物,以免造成某些病蟲害的發生流行。如海棠、蘋果、梨等闊葉樹與檜屬、柏屬樹種混栽易造成銹病的發生。
園林植物在進行配置時,要注重科學性,充分利用植物之間的化感作用和相生相克的原理,對園林植物合理配置。如金盞菊與月季混種,能有效地控制土壤線蟲;水曲柳與落葉松混交能相互促進生長,提高植物抗性。
3.3 加強栽培管理
要保持和改善植物生長的水、肥、光、熱等條件,采用加強肥水管理,改善環境條件,清除病蟲殘體,加強防護設施,合理修剪,以及采用樹干涂白,合理輪作,中耕除草,翻土培土等技術措施促進園林植物生長發育,抑制害蟲生長繁衍。
3.4 生物防治
加強對本地天敵昆蟲的保護和利用,引進外地天敵昆蟲,人工繁殖與釋放天敵昆蟲,改善天敵群落生存的環境條件,為天敵補充食料和寄主,種植對天敵有利的寄主植物,為其提供繁衍棲息的環境。要充分利用生物農藥的選擇性強、對人畜危害小、對環境污染小、對昆蟲天敵安全等特性,加大生物農藥的選擇與使用,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保護天敵,消滅病蟲。
3.5 合理使用化學農藥
盡量選用高效、低毒、選擇性強、對環境污染小的藥劑,用藥時選擇植物不敏感期、天敵的安全期及害蟲的薄弱環節用藥,提高用藥效果。在用藥方式上,少選用廣譜性化學農藥,避免長期使用同一種農藥,注意輪換用藥,避免害蟲產生抗藥性,一次施藥盡量兼治幾種病蟲,減少用藥次數。
參考文獻:
[1]章承林,李春民.園林植物引種中生物入侵的途徑與防止對策[J].安徽農業科學,2010,38(6)
[2]劉煥婷,施佳永,韓家永.我國林業外來生物入侵現狀及防控對策[J].防護林科技,2012(3)
[3]夏文勝.武漢市園林植物病蟲害可持續控制的對策[J].園林科技,2009(3)
[4]吳曉華.植物化感作用機理及其在園林植物配置中的應用[J].山東林業科技,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