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古典園林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受其深刻影響。文章通過講述對中國古典園林發展,對古典園林的布局、特征、造景手法等一一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古典園林;發展;造景;布局
引言
中國園林源遠流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其意境之豐富、格調之高雅、手法之多樣、理論之充實、作品之繁盛都可以說是世界園林體系當中獨樹一幟的。中國園林的特征是:依山傍水,貴樹名花,綜合藝術;追求立意,概括提煉,力求神似;造景含蓄,耐人尋味,一點方悟;動態布局,猶如畫卷,百看不厭;以情寫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南北園林,互為融合,和諧統一等。中國園林的取法自然、營造自然山水意象的思想,也正是東方造園體系的思想基礎。
1.中國古典園林發展概述
我國遠在秦漢時期就已經利用自然山水或者摹仿自然山水作為園林造景的主題,這比西方18世紀興起的英國“風景式”園林大約要早兩千多年。帝王的苑、囿是早期中國園林的主流,規模雖然很大,但內容都比較粗放;到兩晉南北朝,人們開始崇尚隱逸、向往自然、寄情山水,東南一帶的秀麗風景相繼開發出來,人們對自然美的鑒賞能力提高了,這些都給予園林以很大的潛移默化。身居廟堂的官僚士大夫們并不滿足于一時的游山玩水,他們要求長期享受、占有大自然的山林野趣,風景式園林正好能夠適應這種要求,于是官僚們紛紛造園,私家園林便應運興盛起來,至明、清時期已臻于十分成熟的境地。人所共知的蘇州園林和北京的頤和園分別是這時期的私家園林和皇家園林的代表作品,它們集中地展示了中國園林的兩種主要形式———人工山水園和天然山水園在造園藝術和技術方面的造詣與成就。
2.中國古典園林的布局
人與自然的關系在中華民族傳統中從來都是統一和諧的,這樣的思想基礎決定了中國傳統園林環境與天地自然必然有著天然親和的關聯,主要體現在園林藝術中對自然山川之美的欣賞、重視與表現,體現在組成園林的物質材料猶如真正的大自然一樣包羅萬象———山、水、林木、花草、禽獸、洞壑溪澗等。在園林的建構中,人們舍棄了自然山水大體量的特點,將自然美在領悟的基礎上進行提煉,然后集中表現在園林環境中。中國古典園林在園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來建造自然的景色,達到“雖有人作、宛自天開”的藝術境界。所以,園林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還要鑿池開山、栽花種樹,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風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畫為藍本,參以詩詞的情調,構成許多如詩如畫的景。所以,中國古典園林是建筑、山池、園藝、繪畫、雕刻以至詩文等多種藝術的綜合體。中國古典園林的造園,除了滿足居住上的享樂需要外,更重要的是追求幽美的山林景色,當人們徜徉在柳暗花明、小橋流水的園林勝景中,生出有若自然的感受,宛如正流連于生機勃勃的大自然中。
3.中國古典園林的特征
自然風景以山、水為地貌基礎,以植物被覆作為裝點。山、水、植物乃是構成自然風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風景式園林的構景要素。中國古典園林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這在平地起造的人工山水園的疊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
3.1 人工藝術模仿自然景色
中國園林的造景一方面是自然風景的提煉、概括、典型化,另一方面又參悟于繪畫的理論和技法而以山、水、花木和建筑創為三度空間的立體布局。如果說,中國的山水畫是自然風景的升華,那么園林則把升華了的自然山水風景又再現到現實生活中來。例如:頤和園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其規模宏大,設計精細,施工要求高,是利用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綜合體現了中國園林建筑、山池、園藝、繪畫、雕刻以至詩文等多種藝術的融合。
3.2 寫意的山水藝術思想
“詩情畫意”是中國園林的精髓,也是造園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作為創作方法,中國風景式園林歷經長時期的發展所形成的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建筑美與自然美相融糅、詩情畫意的傳統,應該加以繼承和借鑒,把我國源遠流長的園林藝術在新的形勢下發揚光大起來。蘇州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有 “人間天堂、園林之城”的美稱,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蘇州園林既有湖光山色、煙波浩淼的氣勢,又有江南水鄉小橋流水的詩韻,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譽。蘇州園林是時間的藝術、歷史的藝術,其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其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產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園林中大量的匾額、楹聯、書畫、雕刻、碑石、家具陳設、各式擺件等,無一不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無不蘊含著中國古代哲理觀念、文化意識和審美情趣。
4.中國古典園林的造景手法
園林造景是園林設計的主要內容。所謂造景主要是指在滿足工程技術要求和遵循園林藝術法則的前提下,運用各種造景手法,合理組織各種造園要素,使之成為若干具有審美價值的景觀和空間環境,同時又巧妙利用原有的各種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創作行為。在具體造景創作中需要用到許多方法,即造景手法。主景或主景區是風景園林的構圖中心,處理好主配景關系,就取得了提綱挈領的效果。沒有層次就沒有景深,中國園林無論是建筑圍墻,還是樹木花草、山石水景、景區空間等,都喜歡用豐富的層次變化來增加景觀深度。園林植物的配植,常利用片狀混交、立體栽植、群落組合、季相搭配等方法,取得較好的景深效果。有時為了突出主景簡潔、壯觀的效果,也可以不要前后層次。借景是中國園林藝術的傳統手法。一座園林的面積和空間是有限的,為了豐富游賞的內容,擴大景物的深度和廣度,除了運用多樣統一、迂回曲折等造園手法外,還常常運用借景的手法,收無限于有限之中。在風景園林空間布局中,除了主景定位外,與主景和主景區有視線直接和間接聯系的部位,如山頂、山脊、山坡、山谷、水中、岸邊、瀑側、泉旁、溪源以及凡在風景視線而又處于視線控制地位或景區轉折點上,經常利用山石、植物、建筑和雕塑等景物作為景點,以打破空間的單調感,從而增加了意趣,起到了點景作用。另外,中國園林善于抓住每一景觀特點,根據其性質、用途,結合空間環境的景象和歷史進行高度概括,常做出形象化、詩意濃、意境深的園林題詠。
5.結語
中國古典園林于自然山水中悟得,師法自然,有若自然。采用“小中見大”的方法獲得更豐富的景色,以少勝多,是寫意山水園的意匠之首。山水兼具形態美、氛圍美、律動美等多重美感,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山水詩、山水畫深刻表達了人們寄情于山水之間、追求超脫、與協調共生的思想。隨著人們對自然的審美認識的加深,將不斷地在園林中模仿自然的山水景色,營造自然的山水意境。
參考文獻:
[1]馬雪梅,李殿生.淺析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美學[J].建筑與預算,2006(1)
[2]夏惠.園林藝術[M].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2007.
[3]孫筱祥.生境·畫境·意境———文人寫意山水園林的藝術境界及其表現手法[J].風景園林,2013(6):26-33.
[4]樓慶西.中國園林[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