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對地基進行處理的過程是非常重要的,為了保證這一過程的有效實施,施工人員通常是利用灌漿技術對其進行處理,同時,也會利用這一技術來加固大壩的壩體,以便確保水利工程能夠達到防滲的目標。本文主要是分析了水利工程中基礎灌漿施工技術的應用,同時,探討了基礎灌漿施工技術的施工方法及實施要求。
關鍵詞:水利工程;基礎灌漿;技術應用
隨著國家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水利工程的發展速度也在不斷加快,且其發展空間也變得越來越大。然而,在水利工程得到較快發展的過程中,人們發現如今能夠用以建設水利工程的地基正逐漸變少,這使得施工人員在建設水利工程時,必須要采用基礎灌漿技術,這就需要施工人員重視灌漿技術和地質條件之間的適應性。在水利工程施工過程中,基礎灌漿技術一般是用于處理地基,或是加固大壩壩體,以保證水利工程能夠達到防滲的目標。
1.水利工程中基礎灌漿施工技術的應用分析
1.1基礎灌漿技術應用于巖溶地段施工的方法
在水利工程中,對巖溶地段進行施工的時候,通常有兩種措施,一種是采用高壓灌漿這一措施進行施工。即在對巖溶進行處理的時候,一般是使用不沖洗高壓水泥灌漿,這是為了讓填充物擠壓的更緊密。以便對巖溶地段的穩定性和抗滲性進行提升。此外,高壓灌漿也能夠起到劈裂的作用,這可以使水泥呈條帶狀插入水泥里,從而使其形成網格狀的包裹,以便對壩體的穩定性進行提升。另一種是利用高壓旋噴灌漿的方法進行施工。高壓旋噴灌漿的實施方法是用鉆機將帶有特殊噴嘴的灌漿管帶入土層中預先確定好的位置,然后,利用高壓脈沖泵和鉆桿下的噴射裝置,使水泥灌漿噴入周圍的土體中,以便利用流體的沖擊力對土層進行切削,從而破壞灌漿噴射范圍內的土體,同時,鉆桿要以一定的速度旋轉,且在這一過程中,鉆桿還要慢慢提升,以便將土體和水泥灌漿進行充分混合,使其膠結硬化后能夠在地基中生成直徑均勻、強度較高的圓柱體,從而對地基進行加固。
1.2基礎灌漿技術在淺層巖溶和深層巖溶中的應用
淺層巖溶主要是指大量巖溶暴露出來或是掩埋的不深。要對其進行處理首先要將填充物挖出來,然后利用水泥進行填充,最后利用水泥漿進行灌漿處理。深層巖溶主要是指巖溶掩埋大于50m的巖溶地段。在處理這種深層巖溶的時候,如果是利用旋噴法就會遇到一些難題,因此,施工人員可以在巖溶四周進行灌漿,以使巖溶的填充物在水泥的作用下可以被擠壓并固化,最后還需要依照一定的順序對溶洞進行灌漿處理。
1.3水利工程出現較大吸漿量現象時的灌漿方法
一般情況下,水利工程中的巖溶灌漿會持續1~3h,單位耗灰量要小于120~220kg/m。在這種情況下,施工人員只需要依照常規施工程序進行施工就行。但是,如果有巖縫大吸漿量現象產生,則需要運用相應的方法對其進行解決。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其原因就在于特殊的地層結構會使水泥漿從地表溢出。要對這種現象進行處理,則必須要依照三點原則:一是采用限流方法。即限制注入率要小于或等于10~15L/min,以便對裂隙中的漿液流速進行降低,從而讓漿液快速沉積。等到注入率降低后,需要將壓力提升,以使注入率維持在10~15L/min的水平,直至灌漿結束。二是運用降壓處理的措施。即利用降低壓力的方式來處理灌漿,等到灌漿凝固且不再流動后,在逐漸恢復灌漿壓力,并依照常規程序進行處理。三是采用多次灌漿措施。多次灌漿也被稱為間歇性灌漿,就是以一定灌漿量或是灌漿時間為施工標準,達到標準以后就停止灌漿,等多一段時間后在繼續灌漿。灌漿的具體間隔時間可以依據灌漿目的、地質狀況等情況的不同而進行相應的制定,但是一般不超過2~8h。
1.4基礎灌漿技術在嚴重漏水時的應用
水利工程中,嚴重漏水現象產生的原因一般主要是水利工程的建設位置處于可溶性巖石區域,這種地質情況很容易產生溶洞和溶溝,以致出現嚴重漏水現象。采用常規灌漿技術對這種現象進行處理,往往不能取得太好的成效,且施工成本較高,所以施工人員需要利用其它有效地方法來處理。處理這種現象的有效方法有兩種:一是使用模袋灌漿方法。模袋是指強度較高的紡織品,這種紡織品的制作材料大部分都是尼龍、聚酯等,所以其的耐磨性較好。運用模袋灌漿方法時,漿里的水分會在漿的作用下滲出,漿中的沙石則會留在模袋里。經過這種處理后,水泥的水灰比就會得到很好地降低,從而使其凝固時間變短,強度變高。此外,模袋的束縛會使水泥在水下不能流散,也不會被沖走;而模袋的變形能力也會使其更好地應用于不同的溶洞,以保證溶洞被有效地堵塞。二是運用充填級配料的方法。即使用較為粘稠的水泥灌注礫石,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注意礫石的應用是由小到大。如果在灌注后沒有起到一定的成效,則需要使用較為粘稠的水泥沖灌級配料。這種配料一般包含砂石、礫石等粗細不均的混合料,且能夠形成反過濾層。另外,充填級配料的灌入量要靈活掌控,其目的是讓窄縫處產生“架橋”,以便在中途對縫隙進行處理,從而形成反濾層。
2.基礎灌漿技術的施工方法與實施要求
水利工程施工中出現嚴重漏水現象是非常常見的情況。其主要原因是因為水利工程建設地基的選擇不合適。水利工程建設地基的選擇不合適是因為其選擇在可溶性巖石區域建設水利工程,而這種情況下常規的灌漿技術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所以,施工人員需要運用其他有效方法并遵循一定的施工要求進行灌漿。
2.1模袋灌漿法
模袋灌漿法的優點就在于其有著較強的耐磨性,且模袋的制作材料一般都是尼龍、聚丙烯等。運用模袋灌漿法的好處就在于其可以很好地束縛水泥與沙土,確保水泥與沙土不會流失,而且,其可以起到很好地溶度阻塞作用。在使用模袋灌漿法的時候,水泥砂漿必須裝在模袋里面,因為模袋空間較為狹小可以使水泥砂漿之間產生擠壓,從而使水分流失,以便降低水泥砂漿的含漿量,并提升砂漿的凝結速度。
2.2填充級配料的使用方法
一般情況下,填充級配料主要包括水泥、礫石與粗砂等,而且在選擇過程中,需要對礫石的大小給予一定的關注。在單獨使用礫石卻沒辦法取得一定成效的時候,需要使用較高粘稠度的水泥沖灌級配料,其主要成分是礫石和沙土的混合物,使用這種配料的目的是為了形成反過濾層。在進行配料過程中,相關人員應該靈活掌握配料的數量與制作材料。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要想形成過濾層,在選擇粒料的時候,需要選用較大的粒料,并將其填塞至縫隙中,以便有效地對其防滲漏性能進行提升,從而實現阻塞漏水的目標。
2.3灌漿完成后對施工質量的要求
在水利工程施工完成后,工程監管人員和質檢人員應該遵照設計圖紙要求,依照施工記錄對施工程序進行審核,以保證其中不會出現疏漏。而且,這些人員還應協同建設企業對檢測部門的資質等級、技術裝備與人員等方面進行檢查,并對其進行確認。此外,還需要從工程施工開始階段就對每個施工環節和施工部位實施沉降的觀測,以便及時掌握處理部位的動態變化情況。在對重要的施工部位進行基礎處理的時候,需要依照相關的標準實施觀測,以保證能夠及時對方案進行調整。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基礎灌漿施工技術作為一種比較復雜的工程施工技術,對施工人員的專業技術有很高的要求。隨著水利工程的快速發展,基礎灌漿施工技術在水利工程建設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為了能夠更好的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質量,施工人員在施工過程中應該對施工程序進行優化,揚長避短,以便使基礎灌漿施工技術能夠取得很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劉湘成.試論水利工程基礎灌漿施工技術[J].科技風.2011,4.
[2].鄭星東,武晶.淺談水利工程基礎灌漿施工技術[J].科技與企業.2012,4.
[3].李澤紅,張強,王苗.水利工程基礎灌漿施工技術[J].中華建設.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