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工程建設也得到了更加快速的發展,國際化程度的加深,工程建設在我國的國民經濟建設中占據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同時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如何更好的解決這些問題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主要從工程項目前期管理對項目投資的影響方面闡述目前我國工程項目管理領域中的問題,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
一、工程項目前期管理工作內容及對投資的影響
工程項目前期管理是指工程建設中的項目決策階段,包括: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設計階段。它們是工程建設科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工作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工程建設的投資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
(一)工程項目前期管理工作內容
工程項目前期管理是指工程建設中的項目決策階段,它包括: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設計階段。
項目建議書又叫做預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建設書是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長遠規劃、行業規劃、地區規劃的要求,結合各項自然資源,生產力布局和需要情況,分析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條件后,向上級主管部門提出的具體項目建設的輪廓設想和書面文件。項目建議書由上級主管部門審查、批準后,即可列入建設前期工作計劃。
上級主管部門對項目建議書的審批通過關系到工程建設項目能否繼續進行,是工程項目建設的前提條件。
可行性研究報告。可行性研究報告是工程建設項目前期工作的中心內容,它要通過許多實質性的工作,論證建設項目在技術及經濟上是否可行,建設實施是否可能,經濟能力是否能承受、投資能否落實到位等一系列問題。要對建設規模、標準及重大技術方案進行多方面比較,推薦最佳方案,估算所需投資并進行經濟評價,擬定工程建設有關要求。
設計階段又分為初步設計,技術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它是項目通過論證決策后的具體實施階段的一項工作,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提供的科學依據,擬定修建原則,選定方案;對重大、復雜的技術問題通過科學實驗、專題研究,落實技術方案;和確定工程數量,提出文字說明和適應施工需要的圖表資料,是進行施工圖設計以及施工前準備的主要依據。
(二)項目前期工作對項目投資的影響
工程項目的前期工作工程項目管理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因為工程項目的前期管理工作決定了項目能否存在和繼續發展,也基本預測了項目實施后的投資效果,同時還為工程項目的實施提供了理論依據。
以策劃階段、設計階段為重點的建設全過程造價控制。工程項目造價控制貫穿于項目建設全過程,但是必須重點突出。顯然,工程造價控制的關鍵在于項目實施前的投資決策和設計階段,在項目做出投資決策后,控制工程造價的關鍵在于設計。
據分析,項目前期工作對項目投資的影響程度為70%——90%,設計和計劃階段對項目投資的影響程度為60%——70%,項目施工階段對項目投資的影響程度還不足40%。而前期工作費用只占建筑物全壽命費用的1‰——2‰。正是這1‰——2‰的費用卻決定了幾乎全部隨后的費用。由此可見,建設項目的前期工作對整個工程項目投資是何等重要。
二、我國項目前期管理階段現狀及分析
工程項目前期管理在工程項目中的重要地位決定了:首先,項目從醞釀到提出,需要廣泛的調查和研究,一方面要有一的知識面,更要有積極探索的精神和敢于開發創新的勇氣。其次從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確定項目的立項到論證可行、列入計劃,需要嚴謹的分析論證、較為詳細的經濟概算。
(一)項目建議書及可行性研究階段現狀及問題
對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階段的不重視,或重視該階段的工作卻由于觀念跟不上,造成的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項目前期投資控制的客觀性、公正性、科學性不足。決策階段的投資控制研究成果一般體現在項目可行性研究中。由于在現行經濟管理體制下,投資者不重視項目前期管理工作,不考慮承擔投資風險,缺乏搞好可行性研究、提高投資經濟效益的主動性。咨詢、設計單位隸屬于各級行政部門,往往受“長官意志”或本位主義影響,高估效益,低估投資。這些原因往往使可行性研究變成“可批性研究”,使這一工作失去原有的意義,難以達到投資控制效果。
2.開展投資控制的基礎性工作欠缺由于基層單位缺乏信息手段,技術經濟人員數量質量不高,信息不靈,往往無法進行可靠的市場預測分析。產品方案和生產規模的確定缺乏足夠的依據,加之基礎資料不落實就急于開展工作。資金籌措和各種外部協作條件往往憑經驗假定,所有這些原因,造成投資控制的方案缺乏可信性。
(二)設計階段現狀及問題。
在我過前期管理的設計階段由于國家法律、制度的缺失,建設單位對設計階段的認識不到位,設計人員知識結構不全面,缺乏經濟思想造成工程項目投資控制不力,和造價的失控。
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設計監理制度的不健全。有關造價文件條款尚存遺漏。在1998年頒布實施的《建筑法》第四章〈建設工程監理〉中第三十三條規定:“建設工程監理應當依照法律、行政法規及有關的技術標準、設計文件和建設工程合同,對承包單位在施工質量、建設工期和建設資金的使用等方面,代表建設單位實施監督”,這實質已把設計監理排除在外。因此監理行業法規《監理單位資質管理辦法》和國家標準《建設工程監理規范》的有關條款均針對施工監理,對設計監理要求不明確。所以設計監理在實踐上基本空白,能在設計階段推行監理的更是寥寥無幾。
2.設計招標評標不規范。建設單位在招標過程進行違規操作,搞“暗箱操作”規避招標或搞虛假招標,任意壓低設計費,壓縮設計周期,使設計招投標流于形式。并且只注重了設計方案招標,不重視技術設計階段和施工圖設計階段的招標工作。一旦方案中標,技術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就成為方案中標單位的一攬子工程,由于在后面的設計中缺乏競爭機制,設計單位造價控制的積極性就不高了。在設計評標過程中,只注重外觀造型,追求多功能高標準,而忽視了設計方案的造價因素。同時注重考慮哪家設計單位的設計費用報價低就選定其為中標單位,其評標因素不合理,而影響到工程投資的20%甚至30%。
3.設計人員知識結構不全面,缺乏經濟思想。在設計階段,一些設計人員專業知識不夠過硬,對于工程項目具體要求不夠了解,重技術輕經濟的思想沒有改變,導致大量不必要的浪費,更導致設計概算的失控,出現工程建設過程中的嚴重超支。
三、關于我國工程項目前期管理工作中出現問題的對策
我國項目管理還處于初級階段,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加入WTO的背景下,要參與國際競爭就必須與國際接軌,那么解決工程項目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就成為了迫在眉睫的事。如何更好的改變工程項目管理現狀,在國際競爭中占領一席之地,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加強國家法律制度的建設和完善在西方發達國家,良好的法律體系,保障市場經濟條件下,項目的順利實施。在西方國家,比較完善的市場經濟和成熟的市場競爭機制,使投資者對于項目只的各個環節都特別重視,所以項目的前期投資控制工作做的比較完善。政府對項目的干預也比較透明化,基本不會出現所謂的“暗箱操作”。
2.對于項目前期管理投資的客觀性、公正性、科學性不足的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兩個角度出發:一、現行經濟管理體制的改革和完善。引進市場機制,促進、開展社會主義競爭,與市場接軌,使投資者轉變其不重視前期投資控制的落后觀念,使投資達到效益的最大化。二、加強政府的機構改革,達到“政企分離”以避免由于“長官意志”和“本位主義”影響造成的高估效益,低估投資和“可批性研究”現象的發生。?
3.轉變建設單位對工程項目管理的落后思想觀念
我國工程項目管理都是屬于傳統管理模式而國際上工程項目管理模式都是屬于系統管理。傳統管理方法強調管理工作的專業化,把任務、職責、權限分得很清楚,但系統管理方法則更強調各類人員和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和綜合。我們應該,改變過去那種只重視施工階段的觀念,引進國外先進理念,在項目管理過程中不僅注重各個環節的結合,注重項目的成效和人員的團隊協作精神,而且還注重跨部門的配合以及比較柔性的管理,增加工程項目中的工作效率。
4.提高項目管理人才標準
作好人力資源工作和健全信息網絡。西方發達國家在人力資源管理中有著豐富的經驗,對于人員的篩選工做特別嚴格,有成熟的人才選拔機制。在信息方面有著成熟的網絡技術,高度的信息共享系統,使其在市場占領和時機把握方面有著極大的優勢。
四、結束語
工程項目前期管理階段是影響工程項目投資最大的階段,它對工程總投資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應注意克服前期管理中客觀性、公正性、科學性的不足,可行性研究不到位,設計階段的不夠重視,通過借鑒國際先進管理經驗,結合我國現實情況,加強我國工程項目前期管理體制改革,與國際市場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