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采礦業蓬勃發展的今天,有個體開采與國有開采企業等形式并存著。在安全管理方面國有開采企業的投入也非常小,個體戶更是微乎其微。從這點可以反映出我國開采企業或個體對安全生產不夠重視,這個也是安全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本文根據多年的安全管理經驗,對采礦過程中不安全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安全管理措施。
關鍵詞:采礦行業; 安全因素; 管理措施
一、采礦安全事故不斷發生的原因
(一)從業人員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安全意識薄弱
目前,我國采礦業一線工人的主體為農民工,大多未接受過專業教育,專業技能與職業素養較低,對于礦山開采的安全技術問題缺乏全面認識。因此,在工作中,由于不正當操作而導致的事故頻繁發生。而且,由于農民工所特有流動性,導致一線從業人員不斷循環流動,普遍缺乏經驗,進一步加大了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另外,礦山工作環境惡劣,也不利于從業人員保持高水平作業狀態。
(二)技術設備較發達國家相對落后
目前,我國采礦企業中中小型居多,相當一部分為民營企業,往往資金不足,這也造成技術設備上與發達國家的較大差距。小型企業設備單一,不配套,許多生產工序仍需要人工完成,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中型企業雖然機械化程度較高,但設備陳舊,效率低下。另外,部分采礦企業一味的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略安全問題,延遲技術設備的更新換代,老化設備與落后的技術為安全事故的發生留下了隱患。
(三)未認真落實安全生產的規章制度
國家為規范我國采礦業的安全生產,發布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以及行業標準。然而,許多企業在執行過程中或為節省資金,或為敷衍了事,甚至不惜違反規章制度。同時,部分地方政府為提高短時的GDP發展,而對企業的行為往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監管人員的工作相當于走過場,許多問題視而不見,形成了不少行業潛規則。最終致使國家的規章制度形同虛設,安全事故此起彼伏,給國家采礦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四)安全責任人意識薄弱
許多企業安全責任落實不到位,問責制度只停留在紙面上,許多時候出現找不到責任人的情況。一些責任人意識淡薄,抱有僥幸心理,思想上麻痹大意,對于一些小的安全隱患不聞不問,大的隱患不加以重視,這都是安全事故的誘發因素之一。
二、安全技術管理的任務
當前,礦山采的礦安全技術管理的主要任務,就是要認真貫徹實施國家的相關政策、法規和方針;通過制定并實施各項安全規章制度,減少不安全行為出現的可能性,減少因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從而有效的提高經濟效益;另外,加強對生產活動的客觀規律的研究,積極制定并實施各種有效的安全措施,消除危害人身安全的隱患,消除物的不安全狀態,營造一個良好的勞動生產環境。
三、提高安全技術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加強對從業人員職業技能的培訓力度
工人是采礦業的主體,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礦山采礦的水平。從對各種礦山事故的分析看來:由于從業人員的不正當操作、麻痹大意、違反勞動紀律而引發的傷亡事故占據相當大的比重。所以,加強對從業人員職業技能的培訓力度是很重要的。其包括: ⑴新工人的礦級教育,車間教育,小組教育。⑵特殊工種工作人員的技能培訓。⑶安全部門負責人、監管人員以及技術人員的安全技術培訓。
(二)貫徹和落實各項安全檢查工作
海因里希法則說明,在機械生產過程中,每發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產生人員傷害,29件造成人員輕傷,1件導致重傷或死亡(見安全生產管理知識2011版)。也就是說,安全檢查工作有助于及早發現安全隱患,進而將其扼殺在搖籃里,從根本上杜絕傷亡事故的發生。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由于忽略安全檢查工作而導致事故發生的比例是最大的。所以,建立健全安全檢查工作體制對于礦山安全采礦具有重要意義。各項安全檢查工作應該全面而細致,包括:
⑴工人保護用品的佩戴情況
⑵礦山的環境狀況
⑶規章制度以及行業標準的落實程度
⑷工具、設備、電氣及工作崗位的安全裝置與防護裝置完整狀況
⑸各種應急設備的齊全程度
⑹防止自然災害措施的執行程度
⑺各企業根據自身狀況所制定的安全檢查項目
(8)、是否做到安全標準化相應等級的要求
(三)將安全責任落實到位
我國《礦山安全條例》規定:“礦山企業必須建立安全生產責任制,各級領導干部在管理生產的同時,必須負責管理安全工作,落實好安全生產責任制。”但許多企業缺乏安全責任落實制度,進而導致技術領導人員、安全員安全責任意識淡薄,工作怠慢,監管人員形同虛設。只有將安全責任落實到個人,才能充分發揮安全員的作用,提高其在工作中的積極性,避免相互推卸責任,工作效率低下,安全技術工作難以保質保量完成的情況。落實安全責任意思,是避免傷亡事故發生的思想保證。事故發生后,再去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已失去根本意義。
(四)加強從業人員的安全心理培訓
平時的培訓中往往之重于提高員工的責任意識、職業素養與專業技能,而忽略其心理素質的訓練,這是不完整的。礦山采礦的工作環境與其他行業與相當大的區別。礦山空氣質量差,色彩單調,工作時間長,工作強度大,以及我國采礦業傷亡事故頻發的大環境容易對心理素質差員工產生較大的影響,進而影響其工作狀態,導致事故的發生。相反心理素質強的員工在危險緊張的環境下會激發斗志、振作精神、提高信心,其專業技術可以得到更好地發揮,應對各種突發情況,保證安全生產。
員工心理素質的培養可以運用心理學的手段,培訓過程應循序漸進,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經常化,按步驟,有規律的進行。使員工能夠人為的控制在緊張環境下的心理活動,確保生產活動的安全。
(五)制定企業的安全生產準則,施工操作嚴格按照準則實行
國家的規章制度應采礦業整體現狀而制定,對于每一個企業的特殊狀況的控制可能有所欠缺。現有制度允許下制定更為詳細的準則,規范員工的生產行為。規章制度是用來執行的,制定好關于礦山開采安全規章制度后就必須嚴格執行,提高礦山開采安全規章制度的落實度。此外,還應繼續完善各工種安全技術操作規程,依據各工種安全技術操作規程進行相關的生產施工,把發生事故的幾率降低到最小,以確保員工的生命安全、企業的財產安全,為我國采礦業的進一步發展做貢獻。
(六)做好日常安全生產的思想教育工作
應定期舉行安全生產總結會議,分析討論生產中發現的安全性問題,制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并堅決落實到下一階段的生產中去。同時,獎勵在安全生產中表現出色的員工,懲罰違章作業、違規操作、懶散失責個人,嚴重的辭退。通過這些措施,是每一個員工始終牢記安全生產意識,只有從意識上杜絕這些不穩定因素,安全生產才能得以實現。
四、結束語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在可以預見的未來,礦產資源的需求將越來越大,而我國現有的礦產資源生產能力難以維持經濟的發展需求,提高我國礦山采礦工業生產效率勢在必行。增強采礦安全技術管理,是提高效率前提與有效途徑。而且礦山的安全生產越來越得到國家與社會各方面的重視,因此,完成這個任務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 王慶,馬海濤,王云海.論我國非煤礦山安全生產標準體系構建思路[J]. 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07.
[2]王超,周少強,韋彩平.淺談礦工個性心理與煤礦安全管理[J].能源技術與管理,2008.
[3]吳紅波,顏事龍.煤礦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分析及其預防對策切,礦業安全與保,2010(03).
[4]安全生產管理知識2011版第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