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鄉土景觀是人們在生產生活中形成的,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產物。具有明顯的地域性,是人們在歷史的歲月中所留下的財富。在城市園林綠化中,充分合理的加入這些財富,不僅會增強城市的歷史文化氣息,更能使城市的風貌更加多樣化、生動化。本文首先對鄉土景觀進行了簡要的介紹,然后對在城市園林綠化中如何更好的加入鄉土景觀進行了解析,從自然、社會、精神三個方面進行重點解析,以此使城市風貌能夠得到更好的體現。
關鍵詞:城市園林;綠化;鄉土景觀
鄉土景觀來源于自然,存在于人們的生產、生活中,并通過人們的生產、生活體現出來,它是人們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產物。當前隨著城市的進一步開發,許多農業用地也被劃為城市開發用地。許多原有的田野風光、村落布局也受到了或多或少的破壞。在鋼筋水泥構筑下的當今城市也變得千篇一律,本來應該具有的特有的風貌正在流失。城市的發展也背離了生態平衡。因此在城市園林綠化中增加鄉土景觀,使城市風貌變得更有特色,給予人們更多的享受空間,就顯得更為急迫。
1鄉土景觀簡述
1.1鄉土景觀簡析
學術界對鄉土景觀的含義討論甚多,但仍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目前比較一致的說法是,鄉土景觀在不同的視角下所強調的內容不一樣。如在鄉土景觀表現形式上,有的學者認為,鄉土景觀具有區域性、本土性的特征;有的學者則認為鄉土景觀主要表現為普通性和平常性。但總的來說鄉土景觀一種存在本土上的地域性景觀,和城市景觀、工業景觀不同,它形成于城市建設之前,是土著居民為了生產、生活,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下而形成的生產、生活方式及信仰等。具體可表述為:田園風光、鄉村道路、鄉土建筑等富含自然、社會、文化三方面的內容。
1.2鄉土景觀的類別
鄉土景觀是最初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結果,是人類發展形成的寶貴財富。鄉土景觀可分為物質景觀和精神景觀,其中物質景觀又包括鄉土自然景觀與鄉土社會景觀。精神景觀則包括文化、藝術、制度、信仰等。正所謂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同時也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因此,鄉土精神景觀也能動的促進著物質景觀的發展。
2 鄉土景觀在城市園林綠化中的運用
2.1鄉土自然景觀
鄉土自然景觀的主要構成元素是:水、土、植被。
(一)“水”的應用
降水和地下水是城市水體補給的重要方式,而地下水也和降水有著深刻的聯系。因此合理的收集、利用降水對城市而言就變得十分重要,同時也對城市的園林綠化有著重要的作用。
第一,在城市綠地設計雨水收集、利用的體系,合理的調配城市中的水資源。在綠化的過程中,可以建設多孔、透水性強的表面,必要時增加雨水收集的管道,合理的排水、儲存水。這樣儲存的水經過凈化后不僅可以補充水面、還可以拿來灌溉、洗清路面、車輛等。
第二,根據原有的地形情況,結合人工的動力,使城市園林中的自然水體景觀更加豐富。一般水可以表現出:噴水、落水、流水等形態。依據地形,豐富河底橫斷面的形式,使水的表現形式多樣化,展示一個完美的水體運動的過程,使這種仿自然水體景觀更加真實化和美觀化。
第三,在原有的碼頭、船舶等實物景點處,可以對原有的歷史畫面進行再塑造,通過更加抽象的手法表現出來,比如,增加船只、風車等實物的新的設計、修建,并加以導游牌、景墻的文字渲染,使場地的歷史氛圍真實而深厚。
(二)“土”的應用
對于“土”的運用則要尊重原有的地形,如有必要也只是最小限度的改造。一定地形條件培育出的人民已適應了這種生活環境,和這種環境和諧相處,并且在這種和諧下進行生產、生活。但近年來隨著各種生產技術和作業技術的發展,人類可以隨地建造人類想要的東西,也就打破了原有地形的狀態,也因此帶來了一些負面結果:自然災害的頻繁,市容市貌雷同等。因此在城市園林綠化中合理的利用原有地形是必要的,而且也是首要的。在合適的地形上選擇合適的綠化類型。例如,在公園里就可以順應地勢的高度修建臺階,滿足游客的需要;在小河內就建造汀步形式的小橋,既美觀實用,又不破壞水性。
(三)“植被”的應用
每一個地方都有存留的地質地貌,都有適合當地的物種。根據國家規定,城市園林中所種植的鄉土植物應不低于150種,而且本土植物的指數要不低于0.7,因此城市園林綠化的主要植被還是易于當地生長的鄉土植物,將喬灌木合理的搭配其中,不僅豐富了植物的多樣化,更增加了植被的美觀性和多功能性。種植的植被不僅要滿足當地的地域要求,同時也要滿足季節的變化,種植季節性的樹木、花草也是必要的,這樣不同的季節變現在作物上的分別也十分明顯,更增加了該城市的季節美。
2.2鄉土社會景觀
鄉土社會景觀具有舒適的人性化空間,道路、房舍、農田的劃分等等建筑都是人與自然長期磨合下的和諧的產物。在當今的高效率環境下,用鋼筋水泥所建筑而成的城市中,所缺少的就是這種人性化的空間景觀。如果在城市園林綠化中引入這中人性化的空間,作用將會是十分巨大的。
第一,據調查顯示,人在步行300—400米后就會感到疲倦,因此在城市園林綠化的創造中,就可以以此為依據,設置適當的休息場所,修建木質的橫條椅,不僅給人們提供了休息的地方,同時也方便游玩的人們互相交流溝通。當今社會給人們帶來的壓力,使得相互間的交流的時間越來越少,彼此也變得陌生,冷漠。這樣的園林綠化設計中的點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鄉土社會景觀總是具有多功能的特點,如農家的院子,不僅是婚喪嫁娶的場所,也是孩子們玩耍,大人農忙時曬谷子的產地,同時也可以滿足家庭蔬菜產地的需要。城市的園林綠化設計中也應該多多構建一些多功能的場所,滿足各層次人群的需要,給人們提供更多舒適的空間。
第三,人與自然共同作用而形成的鄉村生活是豐富的,美麗的。如果在城市園林綠化中適當的運用鄉土生活,展現鄉村生產、生活的美景,有利于鄉土文化的進一步傳承。可以在城市園林綠化中塑造有鄉土氣息的元素,如:農具、挑擔、雞犬、陶器、水塔等等。在公園中設置水利灌溉的場景,構造水車等都是具體有效可行的措施。現如今十分流行的“周末菜園”也是一種在城市園林綠化構建中充分體現鄉土景觀的一個重要體現,“周末菜園”不僅放松了工作中的疲憊,還體驗了農村生活,讓小孩子也懂得了許多書本中沒有的知識。
2.3鄉土精神景觀
鄉土精神景觀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同時也與當地的物質景觀相互影響,共同發展。在城市中塑造鄉土精神景觀可以從這兩個方面展開。
第一,通過文字、雕塑、壁畫等較為單一的方式來表述所希望展示的鄉土精神景觀,同時配以山、水、石等不同元素的襯托,就可以形成一個既統一又豐富的人文景觀。
第二,建造主題公園,將所要表達的精神景觀通過整個公園展示出來。在這種主圖公園中如果還是以文字、圖畫的方式來表述就不夠生動具體,略顯單薄,因此具有標志性的建筑、圖案、服飾等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3 結語
城市園林綠化設計需要創新,鄉土的加入就是創新的一大亮點,充分運用鄉土的自然、社會、精神景觀,在城市園林綠化中展現鄉土元素,是當今城市發展過程中,城市園林綠化的必然結果。鋼筋水泥所構筑的城市伴隨著高效率的生活的壓迫,人們需要更多的人文關懷,更多的人性化空間。
參考文獻
[1]孫衛邦.鄉土植物與現代城市園林景觀建設[J].中國園林,2003,(3):63-75.
[2]張友麗.鄉土景觀在城市園林中的運用[J].南京林業大學,2009,(2):29-60.
[3]孫新旺,王浩,李嫻.鄉土與園林——鄉土景觀元素在園林中的運用[J].中國園林,2008,(8):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