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針對城市低碳理念在園林設計中的必要性,如何在園林設計中加以應用低碳環保理念以及低碳理念對城市發展乃至整個社會的影響等方面加以分析。
關鍵詞:低碳理念;園林景觀
0引言
目前,氣候的變化已成為當前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巨大挑戰之一,哥本哈根會議的召開使全社會更深刻地體會到全球變暖的危機感。面對全球溫室效應加劇,國際社會的共同關注,低碳發展已沒有選擇地成為遏制全球增溫、氣候變化的必然選擇。低碳的發展最重要的是轉換觀念和思路,將低碳理念滲透到更深層面。目前,低碳理念的低碳經濟、低碳城市、綠色建筑等方面已有相關的研究。而在園林方面,低碳的發展與理念的運用研究卻很少,但隨著低碳理論的更加完善,園林景觀的建設與社會及經濟的同步發展,在園林景觀中體現低碳的理念已是大勢所趨。
1低碳理念在園林植物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在園林植物的選擇上,應注重固碳能力較強園林植物種類的應用,以提高園林綠地的固碳效益,營造出低碳園林綠地。根據已有學者的相關研究,固碳能力較強的植物有垂柳、烏桕、麻櫟、醉魚草、木芙蓉、火棘、錦帶花、碧桃、夾竹桃、金鐘花、金葉女貞、廣玉蘭等。在園林植物配置上,按照一般要求應注意的是:滿足功能的要求;適地適樹,根據不同的場所對植物的要求不同;注重突出景觀風格和特色;注意植物的季相變化等。而將低碳理念考慮進去的話,要注重不同植物的固碳能力的互補優勢,提高植物群落的整體固碳能力,營造更加科學合理的低碳園林景觀,具體可以表現于以下幾個方面。
1.1落葉喬木與常綠灌木搭配
灌木樹種在固碳釋氧能力方面要顯著高于喬木樹種;灌木地被植物的固碳釋氧量高于草本和藤本植物。根據試驗,供試植物類型單位土地面積上固碳釋氧能力表現為:常綠灌木、落葉喬木、常綠喬木、落葉灌木。因此,建議加大常綠灌木和落葉喬木的應用比率,并且兩者可搭配使用,既可增加單位空間綠量、改善冬季綠地景觀,還可以有效地增加綠地的固碳釋氧能力。
1.2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搭配
研究表明,速生樹種的固碳能力明顯高于慢生樹種,但有的速生植物固碳能力很強,但問題在于它固定后很快又釋放CO2,如芭蕉不能長時間將CO2鎖定在植物體內。所以要選擇固碳能力強、周期長的植物,出于長遠考慮,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搭配種植,既可有較高的固碳效益,又能形成長久良好的植物景觀與生態效益。
1.3常綠植物與落葉植物搭配
適當增加彩葉植物彩葉植物的固碳釋氧能力較常綠植物要強的多,這可能與其色素(花青苷)在葉片中含量和分布的差異有關,從而影響了葉片反射光譜的能力,同時也影響了葉片對光能的吸收。但考慮到大部分彩葉植物與落葉植物在秋冬都要落葉,其深秋及冬季的固碳效益幾近于零。因此,將常綠植物與彩葉、落葉植物搭配,即可彌補這一不足,在保證秋冬季綠地的固碳釋氧能力的同時,形成四季皆宜的植物景觀。
1.4高齡樹木與低齡樹木搭配
年齡相對較低的樹木,固碳能力高于高齡老樹。就單株碳貯量而言,古樹遠高于常規樹種,但由于古樹數量基本保持不變,生長也基本停止,碳貯量較穩定,對固定大氣中CO2的貢獻較小。但無論是從生態效應、景觀美學層面,還是歷史科學價值等方面來說,保護古樹名木都是無可爭議的。因此,將低齡樹木與高齡樹木搭配種植,即可在營建低碳園林的同時,兼顧多方面的需求。
1.5鄉土植物與常規園林植物搭配
鄉土植物是產地在當地或起源于當地的植物。這類植物在當地經歷漫長的演化過程,最能夠適應當地的生境條件,其生理、遺傳、形態特征與當地的自然條件相適應,具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并且某些鄉土樹種具有很高的固碳率,如鳥岡櫟、垂柳、糙葉樹、烏桕、麻櫟等。因此,適當增加這類鄉土植物,并與常規園林植物搭配,既可提高植物群落整體的固碳能力,又可提高該植物群落的生態穩定性與適應性,同時也可為開發本土園林植物資源做貢獻。
2低碳設計理念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運用的影響
2.1就城市的整體發展而言
在我們城市化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國主要大城市的規模不斷的發展壯大,然而,污染等問題也在同時加劇,不僅僅影響到人們的身心健康,而且也使得整個城市的發展呈現一個疲軟的狀態,低碳景觀的發展運用,更好的美化了城市的環境同時,更為城市未來的良好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2就社會的和諧氛圍而言
低碳理念作為現代社會發展的產物而言,是順應時代的發展而產生的,其產生和發展有其歷史必然性,但是,其對社會和諧的發展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由于當代社會帶給人們的緊張壓力,長期的壓力容易帶給人們身心的損害,而低碳園林景觀的合理設置便可以在促進社會進步和諧的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基于低碳理念的園林景觀是維護生態環境、緩解碳排放影響的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的今天,低碳的發展是大環境下的必然選擇。低碳園林的發展合乎當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了實現以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節能、環境友好為目標的園林景觀設計運用,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與實踐,體現了人們追求和諧及可持續發展的愿望。
3園林景觀中低碳理念的營造原則
3.1量化原則
所謂量化原則,就是將低碳理念用數據量化,利用數據幫助園林景觀的規劃與設計,達到低碳目的。在園林景觀的規劃與設計中,要按照低碳排放的要求,在充分考慮碳排放量的影響因素之上,計算二氧化碳的排放數量,控制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數量,提高能源利用率,進而保證園林的規劃設計能對社會的發展和生態生活環境起到積極的作用。
3.2持久化原則
在園林景觀的規劃與設計過程中,規劃單位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目標,科學合理的勘察現場,合理利用資源,建設適宜城市發展的園林景觀。在園林景觀的建設、養護等環節方面降低能耗,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延長景觀的使用周期。
3.3材料選擇低碳化原則
在園林景觀的規劃與建設過程中,選擇低碳型園林材料是降低碳排放量的直接方法。低碳化材料的實質就是減少碳成本,即在園林建設的各個環節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減少各環節的能源消耗和廢物量。
參考文獻:
[1]熊焰.低碳之路:重新定義世界和我們的生活[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
[3]李凡.低碳經濟:中國發展的必由之路[J].中國林業產業,2010(Z1)
[4]袁男優.低碳經濟的概念內涵[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1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