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化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機電設備成了生產的重要因素,它在使用過程中由于受到環境及其設備操作者等因素的影響,設備會逐漸老化、磨損,然后變形、斷裂,最后將出現各種各樣的故障,導致設備的精度和性能降低。致使設備無法運行,影響產品生產、甚至出安全事故,為了使機電設備處于良好運行狀態,提高其利用率,設備必須進行檢修和管理。
關鍵詞:機電設備、檢修管理、模式、對策
1、引言
機電設備是工業生產和日常生產中常見的自動化裝備,隨著科技水平不斷地發展,其應用獲得到了不斷地推廣。機電設備在應用中不斷地朝著自動化、綜合化、連續化、精密化等方向發展,切實為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提供了發展動力。
2、機電設備檢修管理
設備檢修是確保設備正常運行的主要手段,是企業的一項重要管理工作,是生產費用支出的主要部分。以往機電檢修管理模式的演變是與生產方式和生產手段的發展緊密相聯的,目前已建立了設備維檢修管理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和組織機構,并逐步引入了設備故障診斷與狀態監測技術;但從整體上,機電設備檢修管理仍然采用計劃預修為主的定期維護和檢修管理模式;機電設備的檢修管理仍然主要是以時間為基礎的傳統計劃檢修管理模式,致使約1/3的工作量由于時機不準而做無效檢修,設備開機率低、檢修時間長,有時嚴重影響了安全生產的正常運行。
現階段我們機電設備檢修管理水平和企業生產的特點決定要對設備壽命周期實施全過程管理,追求設備最佳綜合效益和最經濟的壽命周期費用。應建立健全設備檢修管理的信息反饋和處理的機構和系統,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為設備檢修管理決策服務,并應通過組織企業各部門全員全過程參與設備的檢修管理。同時,應用現代化方法,如:可靠性工程、檢修性工程、系統論、信息論、決策論等;以及先進的技術,如:狀態監測和故障診斷技術、人工智能、專家系統等,經濟合理地組織設備的檢修管理,將是今后我們機電設備檢修管理的努力方向和發展趨勢。
3、機電設備檢修管理基本模式的發展
機電設備的檢修管理是隨著生產發展而形成的一門學科,其發展過程大致經歷了4個階段,即事后檢修、計劃檢修、預防檢修、以及處于發展中的運用可靠性檢修理論和故障監測及診斷技術的主動檢修或視情檢修。
進入工業化社會后就產生了設備的檢修問題。最初由于設備簡單,檢修費用少,設備檢修管理主要是實行事后檢修管理模式,即設備壞了才修。事后檢修的結果,致使停機時間增加且無法保證機器的正常和及時投入使用,影響到生產任務的完成。隨著生產技術和工藝的不斷發展,出現了流程生產和簡單的流水作業,生產越來越強烈地依賴于設備,事后維檢管理所造成的非計劃停機就成為突出問題。這使人們認識到應該積極地設法預防設備的故障。
由于設備故障造成的停機影響了產品的交貨期,以及因緊急排除故障所需的配件采購問題和支付的突擊加班費用等,使我們不得不考慮如何有效地組織設備的修理和維護工作。研究和實踐表明,采用有計劃的預防檢修可以減少設備的故障,節約大量檢修時間和費用,結果逐步形成了預防性檢修的概念。之后在生產實踐中,我們又針對預防檢修存在著既有過剩檢修又有檢修不足的問題,將預防檢修制度發展成為生產檢修。生產檢修除了堅持日常保養外,還包含以下4種主要檢修方式:事后檢修、預防檢修、改善檢修和檢修預防。
(1)事后檢修:事后檢修是設備出了故障再修,不壞不修。之所以采用這種檢修方式,一方面是因為設備檢查診斷不可能把所有的故障隱患全部發現,設備故障在生產中時有發生;另一方面,事后檢修方式還是比較經濟的,對于簡單或不重要的設備,可以采用這種檢修方式。但對于重要設備來講,如果采用這種檢修方式的話,將會使設備故障增加、檢修時間長、檢修費用高,是很不經濟的。
(2)預防檢修:預防檢修是以加強設備檢查為主,設備故障早期發現,早期排除,能大大減少故障的停機時間。
(3)檢修預防:檢修預防是一種很好的思想,它提倡在產品設計制造階段就認真考慮設備的可靠性和檢修性問題,從根本上防止故障和事故的發生,從而減少和避免設備的檢修。
(4)改善檢修(技術改造):改善檢修(技術改造)是不斷利用先進的工藝方法和技術,對設備進行技術改造,改正設備的某些缺陷和先天不足,提高其先進性、可靠性及檢修性,提高設備的運轉率。任何先進的設備是相對的,總有某些不足之處和可以改進的地方,通過檢修同時對設備進行技術改造,使設備更趨于完善。
針對不同的設備及使用情況,分別采取不同的檢修方式。預防性檢修和計劃檢修是以時間為基礎定期對設備進行的大規模檢查與修理。
以可靠性為中心的檢修管理模式已成為目前最受人們重視的檢修管理模式之一。以可靠性為中心的檢修是一種用于確定設備在其運行環境下檢修需求的方法,是預防檢修管理模式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它更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設備的故障原因、故障模式、故障影響、故障預防等方面,通過使用檢修計劃軟件對設備的運行狀況進行跟蹤記錄并加以分析,從而制定出檢修計劃,并自動提示所需要的檢修事宜。這種模式改變了原來設備損壞后才進行的被動檢修,而逐步過渡到基本消除故障,進而控制檢修費用和對生產的影響。這種檢修方法采用計算機輔助可靠性檢修技術,對提高設備的可靠性,確保設備在要求的壽命周期內安全、高效地運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應當看到,設備檢修管理模式無論多么完美,一旦發生故障,還必須由人來完成設備的修理、恢復工作。而這就無法排除人為因素,如檢修人員的技術水平、工作態度、情緒、心理等影響。因此未來的設備將更多地依靠自己的能力按既定的程序來進行自我修復,從而出現免檢修的機電設備。
4、加強機電設備檢修管理對策
(1)制定相關的機電設備管理制度
當前機電設備管理的制度包含有技術管理、人員管理以及檢修技術的管理等多個方面,企業應該根據這些制度的實際情況加強對各項制度的管理,切實落實有關規定,逐步形成科學的現代化的管理模式,更好的促進企業機電設備的檢修和管理,從而保證企業的正常運作。
(2)嚴格按照機電設備的使用標準來做
在機電設備的使用過程中,嚴格按照機電設備的使用標準來做,并確保機電設備運行時符合能耗標準和頒布一系列的機電設備的使用標準和操作行為規范,對工作人員的操作行為加以約束,對出故障的機電設備的原因和檢修過程加以調查和總結,吸取經驗和教訓,防止此類原因造成的機電設備故障的出現。
(3)“可持續發展”管理模式在機電檢修中的運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發展的理念也越來越具有深度,近年來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不論是在環境的保護方面還是生態的平衡方面都很受推崇。如果機電設備發生了故障,檢修管理人員需要第一時間到達現場,力爭用最短的時間將設備修好,令設備能夠重新投入到企業的生產當中去。另外,檢修管理人員還應關注在進行檢修的時候是否發生了一些有害物質的釋放情況,如果有,需要用最佳的方式將其排放量減到最低;還應保證在進行檢修的過程中,檢修管理人員都有做適當的防護措施,將受檢修過程造成的不良影響降到最低。
(4)加強企業技術隊伍的管理
實行技術人員責任制,激勵每個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充分發揮自身的價值。首先要做好工作人員技術培訓。由于社會的不斷進步,企業的發展對機電設備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培訓中不僅要增強工作人員管理機電設備、檢修和使用,同時還要加強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不斷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及時的補充機電設備相關知識,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為企業的發展盡自己的一份力,并能夠與同事之間團結協作,促進企業更好的發展。
(5)充分發揮機電設備故障檢測儀器的使用價值
使用機電設備的企業都會有一些為保障機電設備正常運行的檢測儀器,但大多時候這些先進的檢測儀器都只是一個擺設,流于形式層面,沒能真正應用到機電設備的生產過程中,大多數人都認為檢測儀器擺在那里只要不使用,就不會對儀器造成損傷,檢測儀器也就不會壞,其實機電設備和檢測儀器一樣,用和不用都會對它們造成一定的損耗,除了人為原因之外,還有氣候原因、溫度原因、濕度原因等,只是損耗的程度有所區別,這也就沒有發揮到檢測儀器的最大作用,自身的價值也沒有體現出來,造成了資金成本的浪費。
5、結束語
電氣設備檢修管理,是一項長期的監控過程,因此需要電氣各個部門都要有效的配合,另外要注意對電氣中技術人員的培養,只有建立好專業的檢修隊伍才能夠保證電氣企業正常運行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崔大力.對當前工程監理主要問題的思考[J].甘肅科技,2007(10).
[2]白麗艷.電梯維修保養管理工作淺析[J].科技風,2010(06).
[3]劉月香.對城市地鐵管線普查問題的探討[J].科技信息(教學科研)2008(08).
[4]何劍民、王珊.郴州市城市景觀規劃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國土資源導刊2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