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在把握政府與市場關系中推進共同富裕

2014-01-02 04:01:39陳尚偉張玲娜
理論與現代化 2014年1期
關鍵詞:分配

陳尚偉+張玲娜

摘 要: 能否正確把握和有效解決共同富裕問題,需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在市場層面,要正確看待市場的平等問題,區分分配不均的市場因素和體制因素,在完善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機制中,將收入差距限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在政府層面,政府作為推進共同富裕的主體,要在合理劃分政府和市場的界限中發揮好政府在再分配中的作用,把滿足全體人民的基本需要放在優先地位,并將提高全體勞動者的能力作為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和逐步縮小差距的長久之計。

關鍵詞: 共同富裕;政府;市場;分配

中圖分類號:D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02(2014)01-0014-07

作者簡介:陳尚偉,男,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郵編:300387

張玲娜,女,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講師,天津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郵編:100025

黨的十八大將“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基本內涵,并將“必須堅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作為新的歷史條件下奪取新勝利的基本要求。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的變革和經濟的快速發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框架內如何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已成為中國現階段經濟社會發展必須解決好的重大現實課題。筆者擬就如何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從政府與市場兩個維度來探討推進共同富裕之路。

一、推進共同富裕需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歷來是發展市場經濟的重大問題,經濟學圍繞二者關系的探討也從未中斷。古典經濟學主張自由放任的市場,認為在市場經濟中每個人都追求自己的利益,在“看不見的手”的引導下,個人利己行為的最終結果會自發促進社會公益,因此政府只需充當“守夜人”的角色,而無須干預市場的正常發展。然而,這種理論支配下的資本主義經濟,表現為整個社會生產無政府狀態和經濟危機的頻發,并導致社會貧富嚴重分化。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資本主義逐步由自由競爭轉向壟斷,生產的無計劃性開始改變。恩格斯在晚年對此已有所察覺,他在《1891年社會民主黨綱領草案批判》中指出,由于股份公司經營的資本主義生產,已經沒有了“無計劃性”,因此綱領草案中所講的“‘根源于資本主義私人生產的本質的無計劃性這一句需要大加改進。”[1]

20世紀30年代,面對經濟危機的災難性后果,主張擴大政府支出創造有效需求和通過政府干預以推動經濟增長的凱恩斯主義應運而生。凱恩斯認為,市場經濟難免失業和生產過剩,其緣由在于有效需求的不足,對此市場機制無能為力,唯有政府干預才能解決。這樣政府對經濟的宏觀管控被突顯出來。凱恩斯主義在其產生之初受到青睞,在實踐中收到明顯成效,被譽為西方經濟學的一場革命。凱恩斯主義雖緩解了資本主義矛盾,但卻沒有消除產生危機的根源,而是使矛盾以新的形式累積起來。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后,西方經濟陷入滯漲的怪圈,資本積累遲緩、高失業與高通脹共存,凱恩斯主義由此在經濟政策上宣告失效。

根據凱恩斯的觀點,過度儲蓄會造成社會購買力的不足,并引發大量失業,須通過刺激消費以推動經濟增長。這種理論在客觀上推動了人們消費觀念的轉變,但也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即超前消費、奢侈消費被推崇為時尚,消費方式也由基于生理需求的消費轉變成基于欲望需求的消費。這種消費方式減緩了資本積累,導致無法抑制的通貨膨脹,蘊含著金融危機的巨大風險,同時也造成了資源浪費和環境破壞。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遍及全球的金融危機,在某種意義上就是這種消費邏輯的產物。在分配上,凱恩斯主義強調通過對稅制改革來調節收入的再分配。在國家的干預下,西方發達國家普遍建立和實行了社會福利保障制度,保障了社會弱勢群體,縮小了貧富差距;但對高福利的過分依賴,也影響了人們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減弱了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而維持高福利給政府的財政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今日歐洲許多國家爆發的主權債務危機和美國的財政懸崖,與此有著密切的關系。

自凱恩斯主義產生以來,圍繞市場有效還是政府有效、實行自由經濟還是政府干預的爭論從未中斷。正是凱恩斯學說在經濟政策上的失效,使產生于20世紀30年代的新自由主義得以興起,并逐步成為西方經濟學的主流學派。新自由主義在理論、實踐和意識形態層面的表現,人們對其理解和評價也存有分歧,我國較權威的看法是:“新自由主義是在繼承資產階級古典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基礎上,以反對和抵制凱恩斯主義為主要特征,適應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向國際壟斷資本主義轉變要求的理論思潮、思想體系和政策主張。”[2] “華盛頓共識”的形成與推行,使新自由主義從學術理論轉變為一種經濟范式和政治綱領,極力主張私有化、市場化,反對國家的過多干預和過高的福利保障。

西方經濟學圍繞政府和市場關系的爭論,說明二者關系歷來是發展市場經濟的重大問題。筆者在此并非想對各種理論與實踐的是非曲直、得失成敗作出評價,而是擬從借鑒的意義上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樣需要處理好二者的關系,這不僅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也是推進共同富裕的關鍵所在。

其一,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發展市場經濟面臨的基本問題。人們之所以要探究這種關系,歸根到底是由于市場對經濟的調節并非萬能,否則政府的作用就無從談起。市場失靈是政府干預的緣由所在;同時,政府的作用也不是萬能的,否則市場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依據。古典自由主義和新自由主義的核心是強化市場作用,而弱化政府作用,認為“管得越少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但他們的“有限政府論”依然是把政府的作用看成是必要條件。而凱恩斯經濟學則看到了市場的局限,力圖以政府的作用來消除其負面效應,但并未否認市場的基本功能。

其二,政府和市場的關系體現了市場經濟發展中自發調節與自覺調節的必要性。市場經濟實現了經濟發展的組織化、社會化和全球化,客觀上要求社會生產“按比例”進行。市場是通過價格、供求和競爭機制來自發實現這一要求的。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之初過分強調這種自發調節,其理論依據來自斯密“看不見的手”的原則,而馬克思、恩格斯則對這種自發性持批判的態度,強調對社會經濟發展的自覺調節,即以“有計劃地分配社會勞動”或“自覺地調節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來實現社會生產“按比例”進行的客觀要求。但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不僅企業內部有計劃性,也使整個社會生產有了計劃性,而現實社會主義在其實踐中,也意識到社會主義也需要市場,這樣計劃和市場就不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換言之,在現代市場經濟中,不論是實行何種制度的國家都需要將經濟發展的自發調節與自覺調節結合起來。

其三,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也涉及社會財富、社會資源和社會機會的分配問題。政府對經濟的干預不僅涉及財富創造、資源利用問題,也涉及對它們的再分配問題。斯密把“富國裕民”作為經濟發展的目標,但也看到了伴隨財富積累而出現的貧困現象,他主張通過市場的自發調節來推進個人利益和社會福利的共同增長,以此來促進社會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但市場經濟的發展表明,由于競爭和財富積累所產生的馬太效應,任由市場對收入分配的自發調節只能產生貧富兩極分化。面對這種情況,20世紀20年代產生的福利經濟學主張政府通過對富人的稅收來轉移支付,建立涵蓋失業、救濟、養老、醫療、住房等方面的社會保障,實現社會財富的均等化。圍繞社會保障理論,國家干預主義主張,政府是實施國民收入再分配和各種社會保障的主體;而新自由主義主張市場是解決社會保障的有效途徑,反對“從搖籃到墳墓”的過度福利化,堅持推行社會保障私有化的改革。

市場經濟發展的歷史和規律表明,市場和政府都不是萬能的,二者都會表現出失靈,因此需將二者結合起來,以二者“互補”來消除彼此的失靈,這不僅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核心問題,也是完善分配制度、推進共同富裕的關鍵所在。

二、推進共同富裕首先要自覺遵循市場規律

實踐證明,市場經濟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生產力的發展,而市場分配原則與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則存在著某種矛盾。因此,鄧小平在堅持社會主義可以搞市場經濟的同時,也反復告誡我們:要始終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避免兩極分化;要在適當的時候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比解決發展問題還要困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明確共同富裕的實質是社會財富、社會資源的分配問題,需要靠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來解決。由于市場和政府是實現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主體,因此,合理分配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既要遵循市場規律,也要發揮好政府的作用。

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關系中,初次分配起著基礎的作用。因此,推進共同富裕首先要發揮好市場在初次分配中的作用。市場經濟的產權結構和生產要素的市場化,決定了市場分配原則是按生產要素分配,即按各種要素在創造財富中所做出的貢獻來參與分配。由于生產要素不僅包括創造價值的勞動,也包括創造價值得以實現的生產條件,因此市場調節的分配既包括“按勞分配”,也包含“按資分配”,既包括“勞動所得”,也包含“非勞動所得”;既承認勞動所得的正當性,也承認合法的非勞動所得的正當性,以及人們將勞動所得通過投資轉化為非勞動所得的正當性。

按貢獻分配是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一方面它肯定多勞多得,能調動人們勞動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它鼓勵投資,有利于資本積累以擴大社會再生產。正是這種“多勞”能“多得”,“投資”能得到“回報”,增強了企業和個人從事經濟活動的活力。由于市場分配的參與者是要素的投入者,因此按貢獻分配原則排除了分配中的非經濟因素,相比按特權分配、平均主義的分配,它不論是在促進生產力發展方面還是在利益調節上,都具有更高的合理性。但也要看到,由于市場經濟承認按資分配和多勞多得,那么事實上也就默認了資本的作用、能力的差別、努力程度的差別以及把握市場機遇等偶然因素的作用,而這些因素參與分配必然導致不同企業和個體之間的收入差別。任由這種差別的擴大,也必然產生事實上的不平等,進而導致貧富的兩極分化。國際上采用基尼系數來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方法表明,在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普遍存在著收入差距過大的問題,我國在實行市場經濟后也不例外。我國目前的基尼系數約為0.47,超過了國際公認的警戒線。

正確看待市場分配的雙重效應,涉及如何看待平等的問題。平等是一個包含了起點平等、規則平等、過程平等和結果平等的綜合性概念。在經濟學上,平等是反映經濟關系合理化的概念。市場經濟所蘊含的平等是權利平等和機會均等,它包含了起點、規則和過程的平等,其實質是權利的平等。如何看待權利?馬克思認為,“權利,就它的本性來講,只在于使用同一尺度”,而對權利不平等的個人用同一尺度去計量,其結果也會產生貧富的差別,所以,“要避免所有這些弊病,權利就不應當是平等的,而應當是不平等的。”[3]馬克思的觀點表明,平等在其結構上存在著矛盾,起點平等與結果平等不是直接同一的,基于權利平等的機會均等并不保證結果的平等,相反要以結果的不平等為前提,而要實現結果的平等,就要以權利的不平等為條件。平等的這種結構性矛盾,說明我們不能簡單地在起點平等和結果平等之間作非此即彼的選擇,不能簡單地把平等等同于平均,也不能簡單地把不平等等同于不合理,而是要根據現實的經濟發展對平等的結構進行合理的平衡。

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人把我國現階段出現的分配不公簡單地歸咎于市場分配是有失偏頗的。在我國社會轉型過程中一些人通過公開或隱蔽的方式把國有資產轉為私人所有,成為社會的暴發戶,一些官員利用手中的權力貪污腐化、巧取豪奪,一些行業壟斷資源以獲取高額壟斷利潤,其實這些并非市場所為,相反是健全的市場經濟所不允許的。就此而言,收入分配不均的市場因素是合理的,它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必然產物;而收入分配不公的體制因素則應當根除,它是體制不健全和改革滯后的產物。這種不合理造成的不平等,是既得利益者所極力維護的,成為現階段推進共同富裕的巨大障礙。我國市場經濟尚未完善,建立公平的競爭機制,打破經營壟斷、創造機會平等,進一步完善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初次分配機制,仍然是當務之急,否則就不能很好地發揮市場的作用。

遵循市場規律,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任由市場自發調節,而是在規范市場中發揮其功能,抑制其產生的負面效應。中央提出初次分配也“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說明在初次分配中同樣存在需要處理好的公平問題。如何體現初次分配的公平?關鍵在于處理好“勞資關系”和“勞動關系”這兩大經濟關系。

其一,在平衡按勞分配和按資分配的關系中建立健全和諧的勞資關系。

在市場經濟中,勞動和資本是社會生產和再生產的基本要素,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需要利用資本。但與資本主義不同,社會主義需要建立“勞資兩利”的和諧關系,既要尊重勞動,保護勞動者權益,也要保護資本及其所有者的正當權益。在我國之所以能夠建立這種新型關系,除勞動者在經濟政治中的地位外,資本的性質和結構也發生了變化,除私有資本、個人資本外,占主體地位的是以國有資本、集體資本為表現形式的公有資本。由于資本屬性的不同,因此對按資分配是否屬于剝削需要具體分析:公有資本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其收益不具有剝削的性質;私營企業主的收入除去他們可能存在的勞動收入和風險收入外,也包含著剝削的收入。毋庸置疑,按資分配是導致貧富分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數據表明,在多種要素的收益中,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從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勞動者工資增長低于經濟增長和企業利潤增長的速度,這與經濟發展長期過度依賴資本投入、資本所獲得的利潤在總收入中所占的比重過高有關。因此,建立健全新型勞資關系協調機制,切實保障勞動者權益,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建立和諧勞資關系的著力點。

其二,在既尊重勞動也尊重人才中建立健全和諧的勞動關系。這里講的“勞動關系”是就勞動者之間的關系而言,以區別于“勞資關系”。個體能力的差別是客觀存在的,不論是天賦的還是后天的,都會在市場競爭中對勞動收入造成影響。隨著科技和管理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能力差別被突顯出來。20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經濟學從對物質資本的關注轉向了對人力資本的關注,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西奧多·舒爾茨的研究發現,在現代經濟發展中人力資本的投資收益要高于物質資本的投資收益,人口素質在經濟增長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由于人力資本的這種作用,使能力差別成為當今社會貧富懸殊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國對人才的重視始于改革開放,“人才是第一資源”已成為社會共識。在我國目前的勞動收入中,包括管理型、科技型等復雜型勞動群體的收入要明顯高于普通勞動者群體的收入。我國是人口大國,但勞動者的素質還普遍偏低,簡單勞動供給過大,復雜勞動供給過小,由于人才的稀缺性,復雜型勞動者的收入要遠高于普通勞動者,特別是普通勞動者與經營者、管理者的收入相差懸殊。根據國務院國資委的調查顯示,中央企業2002年普通職工與經營者工資收入差距為12倍,2003年為13.6倍;“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2004年對1883家各類企業調查,企業普通職工平均收入與總經理收入相差3~5倍的占61.2%,相差15~25倍的占14%,相差25~50倍的占7.4%,相差50倍以上的占6.4%。” [4]因此,建立健全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在勞動收入中既體現對人才的尊重,也要提高一線普通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將差距限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這是目前建立和諧勞動關系的著力點。

三、推進共同富裕必須發揮好政府的主體作用

筆者曾撰文提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分配格局中,由于市場調節的分配不能自發地實現共同富裕,因此政府是推進共同富裕的主體;只有主體明確才能責任明確,才能使推進共同富裕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5]在經濟學上通常將產權獨立、自主決策和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作為市場主體的內在規定性。但與各種生產經營者、消費者不同,政府作為主體有其特殊性,即政府的活動不以自身經濟利益最大化為目標,也不代表社會的某種特殊利益,而是代表社會的普遍利益。因此,政府要實現的社會經濟利益的最大化,從根本上講就是逐步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政府在自覺遵循市場規律的基礎上,實現職能的轉變,建立服務型政府,使政府主導的再分配更加體現公平。根據我國目前社會發展的狀況,政府在現階段推進共同富裕中至少存在三個著力點:

其一,合理劃分政府和市場在經濟運行中的作用,在轉變政府職能中建立服務型政府,這是政府更好地發揮作用的關鍵。

政府行為和市場功能是經濟的兩種推動力,處理好可形成合力,反之會相互掣肘。在我國,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過程中,政府承擔了設計和組織改革,培育和完善市場體系,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發展,推動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等多種職能。政府的主導在推動轉型和經濟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隨著市場體制的建立,政府職能的轉變還不能適應這種變化,政府和市場的界限仍未得到合理劃分,政府在運用公共權力作用于市場經濟中,權力的缺位、越位和錯位還時有發生,從而導致市場競爭不能充分展開,市場公平不能充分體現,這不僅影響到經濟效率的提升、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也導致分配的不公,以致產生權力腐敗。

市場和政府的關系涉及市場功能與公共權力的關系。一般而言,政府權力發揮作用正是市場失靈的地方,如果在市場能很好地發揮作用的地方政府強加干預,而市場失靈的地方政府卻無所作為,這不僅不能彌補市場的失靈,還會干擾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行;而一旦公共權力與經濟利益結合,就難免產生尋租現象。在我國,權力腐敗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和市場的邊界不清,一些官員正是憑借其職權干預正常的市場運作或直接間接地參與經營活動以謀取私利。應該看到,權力腐敗不僅侵吞了社會的巨量財富,嚴重影響了政府的公信度,擾亂了市場經濟的正常秩序,增加了經濟運行的交易成本,也成為中國社會目前貧富差距懸殊的重要根源。因此,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就必須在源頭上劃清政府和市場的界限,實現政企分開、政資分開,切斷公共權力與市場經濟的利益連接鏈,這既是防止權力腐敗所必需,也是建立服務型政府所必需。建設服務型政府是上層建筑適應經濟基礎的要求,也是推進共同富裕的關鍵環節,它可以使市場機制在初次分配中發揮其功能,為公民致富創造公平公正的社會環境;又可以使政府在再分配中更好地發揮作用,將市場機制導致的收入差距限制在合理的范圍內;還可以強化政府在推進共同富裕中的責任,使其在各級政府的工作中扎實推進。

其二,將滿足全體人民的基本需要放在優先地位,解決好在實現基本需要方面的公平問題,這是政府更好地發揮作用的切入點。

人的需要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但基本需要關乎人的生存與發展,在人的需要體系中具有基礎性的地位。根據當今社會文明發展的程度,人的基本需要既包括生存的基本需要,也包括發展的基本需要,前者是維系人的身體存活與健康的需要,后者是促進人的素質和能力發展的需要。在現代社會中,包括營養食品、能飲用的水、住房、無害的工作環境和自然環境,以及基礎教育、就業、醫療和安全等,都是直接關乎人的生存與發展的基本需要。只有這些基本需要得到滿足,人們才能有效地參與社會生活,實現自身的價值,使社會充滿活力。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在于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其中基本需要應當惠及全體人民,相對于個別人、個別階層的享受需要和奢侈需要,基本需要無疑具有優先性。這是我們在現階段推進共同富裕中應當首先遵循的原則。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的成功之道就在于將目標定位在優先滿足人民的基本需要上。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目前人民群眾的基本需要也在發生著重大變化,從注重生存需要向注重發展需要、從注重物質需要向注重服務需要的轉變成為新的趨勢。民生是對人的基本需要的通俗表達,因此滿足基本需要,須在發展經濟的基礎上,搞好以教育、就業、醫療、養老和住房為主要內容的民生建設。滿足基本需要除發展經濟和搞好民生建設外,還須解決好利益分配的公平問題。民生所涉及的基本需要,不僅包括市場所提供的商品化的私人物品,更涉及政府所提供的公共品,所以政府所主導的再分配在滿足基本需要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這里,政府的再分配不僅涉及社會財富的再分配,也涉及社會資源和社會機會的再分配。

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解決民生問題還面臨著諸多問題和挑戰。例如,教育資源在城鄉、區域的配置很不平衡,教育費用仍是普通百姓的沉重負擔,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近期發布的《2012社會保障綠皮書》披露,現在供養一個大學生需要一個城鎮居民4.2年的純收入,需要一個農民13.6年的純收入;[6]醫療條件、醫療保障要較好滿足人民群眾及時就近看病、能看得起大病的需要,還要加大改革、投入的力度;面對快速進入的老齡化社會,目前的養老方式還不能滿足多樣化的養老需求。中國社會“未富先老”,而且全社會養老金相差懸殊。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社會保障綠皮書》和《中國社會保障收入再分配狀況調查》顯示,在被調查者中,75.4%的職工養老金不高于2000元,92.3%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卻都高于4000元;近四成人認為養老金過少,甚至不能滿足生活需要;被訪者2011年8月領取的養老金最低為200元,最高為10000元,后者是前者的50倍;[6]作為民生根本的就業仍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巨大挑戰,如何擴大就業,解決就業難的問題,還任重道遠;住房成為目前“衣食住行用”中最重要、最難解決的需要,對大量普通勞動者而言,靠工資買房幾乎成為不可能,即使是較高收入的群體靠貸款購房,也需承擔長期還貸的沉重負擔,而住房補貼則存在著級別、企事業、行業的明顯差別。凡此種種,說明解決民生問題依然是對政府的重大考驗,政府在社會財富、社會資源和社會機會的再分配中體現社會公平是十分重要的。

其三,通過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體勞動者的勞動能力,特別是新生代勞動者的勞動能力,這是政府更好地發揮作用的長久之計。

貧富差別的形成有著復雜的原因,但由于受教育差距帶來的能力差距是一個重要原因。在我國現階段推進共同富裕,首先要通過“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調節過高收入”,形成“橄欖型”收入分配格局。其中,“提低”和“調高”可通過政府的行為、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來實現,比較容易在短期內奏效。而“擴中”則需要通過提高勞動者的科技文化素質,使其學有所成、學有所長來脫貧致富。在一個普遍競爭和能力本位的社會里,沒有一技之長、不具備專門技能的勞動者,成為中等收入者的可能性極小。而教育是提高勞動能力,使勞動者從傳統的體力型轉向技能型和智能型的根本途徑。只有廣大勞動者特別是新生代勞動者的勞動能力提高了,才能擴大中等收入者群體,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就此而言,解決貧富分化、推進共同富裕,還不能僅局限于收入分配本身,還須從多個方面對收入差距擴大的原因進行分析,這樣才能立足于長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著名經濟學家阿瑪蒂亞·森認為,貧困的實質是能力的缺乏,在他看來,“由于過分強調收入貧困和收入不平等,而忽略了與貧困相關的其他因素,如失業、缺醫少藥、缺乏教育,以及受社會排斥等,已使政策辯論受到扭曲”。[7]根據這種觀點不難看出,擺脫貧困需要提高勞動者的勞動技能,為此又須解決制約勞動者能力提高的各種因素,在阿瑪蒂亞·森列舉的因素中,教育無疑是更直接、更重要的因素。

隨著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物質資本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的貢獻率將減弱,而科技進步、人才資源和創新能力在經濟發展中的貢獻率將不斷上升。勞動能力的普遍提高,不僅對推動經濟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至關重要,也會對收入分配產生深遠影響:它將改變我國大批勞動者因勞動技能低下而導致的貧困。正如西奧多·舒爾茨所言:“改善窮人福利的決定性因素不是空間、能源和耕地,而是人口質量的提高和知識的進步”,[8]提高勞動者素質,也能改變我國工業化初期長期過度依賴物質資本投入而形成的“強資本、弱勞動”的格局,提高社會總勞動報酬在GDP中所占的份額;同時也能縮小勞動者因勞動能力的差別而造成的收入的過大差別。

通過提高勞動者的勞動能力和理順社會利益關系來實現“擴中”,是我國通向共同富裕之路的長久之計。在拉美和亞洲的一些新興市場國家,由于不能及時解決快速發展中積累的矛盾,而使貧富分化日趨嚴重、社會矛盾越來越尖銳,導致經濟增長乏力、回落或長期停滯,從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不能自拔。我國目前人均GDP已經進入中等收入偏上國家的行列,但收入分配差距依然十分嚴重。在發達國家形成“橄欖型”社會,需要使中等收入群體達到60%以上,而據專家提供的數據,我國目前中等收入群體約占總人口23%,到2020年使其達到40%左右,初步形成“橄欖型”的收入分配格局,也須每年增加2%。[9]就此而言,改變我國目前分配不合理的格局面臨著艱巨的任務。當然,實現“擴中”目標,不僅要靠政府,也要靠每個勞動者特別是年輕一代努力學習、提高素質,在就業和創業中勇于創新、不斷創造。就個人而言,實現生活的富裕,政府并非唯一的責任主體,每個人都是創造自己幸福生活的主體。總之,實現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基礎、以人才資源為依托的發展方式的轉變,是我國現階段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共同富裕的根本所在。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8.

[2] 何秉孟.新自由主義評析[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4.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5.

[4] 張燕喜,石霞.資本論與中國經濟理論熱點(修訂本)[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1.43.

[5] 陳尚偉.論推行共同富裕的主體與需要的合理性[J].現代財經,2012,(5).

[6] 養老金待遇最高相差50倍[N].北京晚報,2013-02-22.

[7]〔印〕阿瑪蒂亞·森.以自由看待發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101.

[8]〔美〕西奧多·W·舒爾茨.改造傳統農業[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136.

[9]遲福林.誰將是改革紅利的受益者[EB/OL].jingji.cntv.cn/2013/03/21/VIDE/1363836962725670.shtml,2013-03-21.

Government, Market and the Promotion of Common Prosperity

Chen Shangwei Zhang Lingna

Abstract: In order to grasp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common prosperity correctly, we must bala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market. For the market, we should have the right attitude towards the equality in market, and distinguish the market factors from the systematic factors that lead to inequality. In the mechanism of improving production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for each according to his contribution”, the income gap should be limited within a reasonable scope. For the government, as the main body of promoting common prosperity, it should play a good role in redistribution by drawing a clear line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putting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basic needs of the people as a whole a priority, seeing it as a long-term policy to improve peoples capabilities which can enlarge the medium income group, and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the low income group and the medium income group.

Key words: Common Prosperity; Government; Market; Distribution

責任編輯:翟 祎

猜你喜歡
分配
分配正義:以弱勢群體為棱鏡
基于可行方向法的水下機器人推力分配
應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級探討
Crying Foul
遺產的分配
一種分配十分不均的財富
你知道電壓的分配規律嗎
績效考核分配的實踐與思考
收入分配視閾下的共享發展思考
浙江績效分配改革觀察
中國衛生(2014年12期)2014-11-12 13:12:40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日韩AV高潮在线| 三级欧美在线| 精品国产网站|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精选自拍| аv天堂最新中文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天堂在线亚洲|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波多野结衣国产精品| 久草青青在线视频|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蜜芽| 久久久噜噜噜| 国产91精品久久| 久久精品66|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国产精品黑色丝袜的老师| 久久永久精品免费视频| 日韩乱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久久男人资源站| 国产一区成人| 国产高清在线观看91精品| 国产三级成人| 亚洲最大福利网站| 欧美无专区| 国产女人综合久久精品视|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一区在线|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 2021无码专区人妻系列日韩| 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线天| 老司机精品99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国产视频入口| 亚洲开心婷婷中文字幕|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高清| 成人综合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视频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码翘臀在线看纯欲| 亚洲高清在线播放| 亚洲性一区| 欧美一区精品| 国产办公室秘书无码精品| 亚洲第一色网站| 日本欧美中文字幕精品亚洲|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 国产喷水视频|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精品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欧美另类日本| 欧美日韩在线国产|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日本午夜三级|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成人二区|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a∨婷婷| 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播放无广告|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精品| 国产精品所毛片视频| 午夜在线不卡| 欧美人人干|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一区|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 情侣午夜国产在线一区无码| 鲁鲁鲁爽爽爽在线视频观看| AV色爱天堂网|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