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一鳴,王 蓓,蔣曉飛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檢驗科,上海200040)
鮑曼不動桿菌是一種非發酵的革蘭陰性條件致病菌,在自然界、醫院環境、人體皮膚及黏膜表面廣泛存在,可引起各種組織和器官感染,包括肺炎、腦膜炎、菌血癥、尿路感染、外科傷口感染和軟組織感染等[1-3]。近年來,隨著臨床上廣譜抗菌藥物的廣泛應用及介入性操作的普及,出現了多重耐藥菌株,已對多種抗菌藥物普遍耐藥[4],并有逐年上升趨勢,給臨床抗感染治療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加強對鮑曼不動桿菌的耐藥監測,了解其臨床感染分布特點,對有效抗感染治療和抑制該菌在醫院環境中的播散流行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我們收集了臨床分離的鮑曼不動桿菌,對其臨床分布情況及耐藥特征進行回顧性動態分析,為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嚴格控制醫院感染提供依據。
1.菌株來源 收集華山醫院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臨床分離的鮑曼不動桿菌。標本種類包括痰液、尿液、引流液、膽汁、血液等。所有菌株經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細菌鑒定儀鑒定。
2.質控菌株 大腸埃希菌(ATCC 25922)、銅綠假單胞菌(ATCC 27853)。
藥物敏感性試驗采用紙片瓊脂擴散法。抗菌藥物紙片選用慶大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頭孢噻肟、頭孢他啶、頭孢吡肟、頭孢唑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羅培南、亞胺培南、復方磺胺甲口惡唑、環丙沙星??咕幬锛埰退饫业鞍纂伺囵B基均為英國Oxoid公司產品。結果判定嚴格按照2008年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協會(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文件規定的標準折點進行判定[5]。
采用世界衛生組織提供的微生物統計軟件WHONET5.4進行統計分析。
2008至2012年臨床分離的鮑曼不動桿菌以痰標本檢出率最高,分別為 74.1%、71.2%、73.7%、78.2%、67.7%,其次為尿液、引流液、血、創口等。見表1。
鮑曼不動桿菌的來源主要來自于神經外科與重癥監護病房。其中神經外科菌株的分離率呈現明顯上升的趨勢,從2008年的19.6%上升到了2012年的35.3%,2011年達到了37.7%。重癥監護病房呈現了下降趨勢,從2008年的42.4%下降到了2012年的20.6%。其次為高干病房、神經內科、普外科、傳染科等科室。見表2。

表1 2008至2012年鮑曼不動桿菌標本來源 [例(%)]

表2 鮑曼不動桿菌臨床感染科室分布 [例(%)]
2008年1月至2012年9月,鮑曼不動桿菌對12種臨床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各不相同,其中對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耐藥率上升最為明顯,對亞胺培南的耐藥率從2008年的57.5%上升至2012年的71.2%,2011 年達到了75.0%;對美羅培南的耐藥率從2008年的56.8%上升至2012年的71.7%,2011年達到了75.8%。對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菌素類、阿米卡星、慶大霉素、環丙沙星、復方磺胺甲口惡唑耐藥率總體維持在70.0% ~80.0%之間。見表3。

表3 2008至2012年鮑曼不動桿菌耐藥率比較 (%)
由于鮑曼不動桿菌對濕熱、紫外線、化學消毒劑和外界環境有較強的抵抗力且具有定植發生率高及耐藥性高等特點,在自然界、醫院環境、人體皮膚廣泛存在。近年來,該菌的耐藥率與分離率逐漸增高,已成為醫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和院內不動桿菌屬爆發流行的主要菌種之一[6]。
根據近5年監測結果顯示,臨床分離的鮑曼不動桿菌標本類型主要為痰液,2008至2011年分離率均為70.0%以上,2012年為67.7%,這與呼吸系統感染發生率高,痰液標本易于獲得有關。從臨床科室分布情況看,2008至2009年該菌主要分布于重癥監護病房,感染率分別為42.4%和36.3%,從2010至2012年重癥監護病房整體呈現下降趨勢,而神經外科的感染率則呈現上升趨勢,從 2008年的 19.6%上升到了 2012年的35.3%,2011年達到了37.7%,而高干病房、神經內科、普外科、傳染科等科室近幾年感染率變化相對平穩。神經外科感染率高與該病房患者多病情嚴重,免疫力低下,經常接受侵襲性治療如手術、氣管插管及各種介入導管的使用有關[7]。
隨著抗菌藥物的大量應用,由抗菌藥物選擇性壓力帶來的鮑曼不動桿菌耐藥菌株逐年增加,且多為多重耐藥菌和泛耐藥菌[8-9]。鮑曼不動桿菌對β-內酰胺類抗菌藥物的耐藥主要是由染色體或質粒介導產生β-內酰胺酶、青霉素結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PBP)變異、外膜蛋白改變和外排泵過表達等引起[10]。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是治療鮑曼不動桿菌感染的重要抗菌藥物,主要通過產生氨基糖苷類鈍化酶(如乙酰轉移酶、磷酸轉移酶和核轉移酶)來滅活氨基糖苷類藥物形成耐藥;對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耐藥機制主要為拓撲異構酶改變和外排系統過表達[11]。本研究顯示,2008至2012年鮑曼不動桿菌對12種臨床常用抗菌藥物的耐藥率各不相同,其中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耐藥率上升最為明顯,對亞胺培南的耐藥率從2008年的57.5%上升至2012年的71.2%,2011年更是達到了 75.0%;對美羅培南耐藥率從2008年的56.8%上升至2012年的71.7%,而2011年達到了75.8%。根據2008至2011年中國細菌耐藥性監測CHINET[12-15]資料顯示,該菌對亞胺培南耐藥率從2008年的48.1%增加至2011年的60.4%,對美羅培南耐藥率從2008年的49.3%增至2011年的61.4%。由此看來華山醫院鮑曼不動桿菌對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耐藥率普遍高于全國耐藥監測的平均水平。因此要對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的使用加以規范,防止其耐藥率的上升及其在醫院內的播散流行。此外,近幾年對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菌素類、阿米卡星、慶大霉素、環丙沙星、復方磺胺甲口惡唑耐藥嚴重,耐藥率普遍維持在70% ~80%且下降不甚明顯。此外,鮑曼不動桿菌相比其他腸桿菌科細菌更易對多種抗菌藥物天然耐藥,也使得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更加困難。因此,鮑曼不動桿菌所致感染可供選擇的抗菌藥物極為有限,在面對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時,臨床醫生應嚴格參照患者體外藥物敏感性試驗結果選擇抗菌藥物,大多數研究者認為,聯合用藥適于治療鮑曼不動桿菌引起的嚴重感染[16]。
綜上所述,鮑曼不動桿菌在醫院感染率所占比重及耐藥率不斷上升,特別是多重耐藥菌及泛耐藥菌的出現,因此需對鮑曼不動桿菌進行規范的、連續的耐藥監測,掌握病原菌的流行病學及抗菌藥物耐藥特性,更合理地指導臨床用藥。
[1]Durante-Mangoni E,Zarrilli R.Global spread of 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olecular epidem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J].Future Microbiol,2011,6(4):407-422.
[2]李永麗.鮑曼不動桿菌多重耐藥機制及耐藥基因檢測研究進展[J].檢驗醫學,2012,27(11):963-968.
[3]袁紅萍,周文俊,高衛亞,等.重癥監護病房鮑曼不動桿菌及銅綠假單胞菌的耐藥性監測[J].檢驗醫學,2014,29(1):91-92.
[4]李繼霞,公衍文.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狀況分析[J].檢驗醫學,2013,28(9):784-788.
[5]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S].M100-S18,CLSI,2008.
[6]Peleg AY,Seifert H,Paterson DL.Acinetobacter baumannii:emergence of a successful pathogen[J].Clin Microbiol Rev,2008,21(3):538-582.
[7]Dijkshoorn L,Nemec A,Seifert H.An increasing threat in hospitals: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J].Nat Rev Microbiol,2007,5(12):939-951.
[8]王玉月,史偉峰,周 軍.廣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氨基糖苷類藥物獲得性耐藥基因研究[J].檢驗醫學,2013,28(11):1008-1011.
[9]趙付菊,劉華勇,周麗芳,等.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耐藥性和同源性分析[J].檢驗醫學,2013,28(3):194-198.
[10]Vila J,Martí S,Sánchez-Céspedes J.Porins,efflux pumps and multidrug resistance in Acinetobacter baumannii[J].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7,59(6):1210-1215.
[11]Gordon NC,Wareham DW.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mechanisms of virulence and resistance[J].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10,35(3):219-226.
[12]汪 復,朱德妹,胡付品,等.2008年中國CHINET細菌耐藥性監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09,9(5):321-329.
[13]汪 復,朱德妹,胡付品,等.2009年中國CHINET細菌耐藥性監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0,10(5):325-334.
[14]朱德妹,汪 復,胡付品,等.2010年中國CHINET細菌耐藥性監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1,11(5):321-329.
[15]胡付品,朱德妹,汪 復,等.2011年中國CHINET細菌耐藥性監測[J].中國感染與化療雜志,2012,12(5):321-329.
[16]Lee K,Yong D,Jeong SH,el al.Multi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spp.:increasingly problematic nosocomial pathogens[J].Yonsei Med J,2011,52(6):879-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