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波,趙惠柳,王 英,勞 明,黃昭東,劉志民,謝 娟,歐 超
(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檢驗科,廣西南寧530021)
肺癌是當今世界上對人類健康和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侵襲轉移是肺癌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是1個極其復雜的多基因調控和多步驟發展的過程,并涉及復雜的基因家族群參與的腫瘤轉移相關基因的改變,相關基因起抑制肺癌轉移或促進轉移的作用[1]。KAI1基因是腫瘤轉移抑制基因[2],主要影響細胞間及細胞與細胞外基質間的信號傳導。基質金屬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及其抑制劑(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在腫瘤的侵襲轉移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熱點。我們采用 SuperPicTure免疫組化法檢測 KAI1和TIMP-1、MMP-9在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達,以探討它們對NSCLC生物學行為的影響,并分析臨床病理因素與它們之間的相關性及臨床意義。
收集2007年8月至2009年6月廣西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外科手術切除肺癌標本73例(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原發性NSCLC)、相應的癌旁組織[距癌組織 >3 cm,經蘇木精-伊紅(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證實無癌細胞浸潤]51例和非腫瘤性肺組織標本13例(肺結核5例、支氣管擴張4例、炎性假瘤4例)。患者年齡19~78歲,中位年齡56.5歲。腺癌32例(高分化19例、低分化13例),鱗癌41例(高分化19例、中分化16例、低分化6例),依據1997年國際抗癌聯盟TNM分期標準,Ⅰ期41例、Ⅱ期19例、Ⅲ期13例。所有患者術前均末接受化療、放療及其他抗癌治療。KAI1抗體購自美國Santa Cruz公司,TIMP-1和MMP-9單克隆抗體購自美國Lab-Vision-NeoMarkers公司,二抗 SuperPicTure試劑盒、二氨基聯苯胺顯色劑均為美國Zymed公司產品。
所有手術標本用10%中性甲醛溶液固定,石蠟包埋,制成厚4 μm的切片,采用免疫組化SuperPicTure法進行 KAI1和 TIMP-1、MMP-9染色。按SuperPicTure試劑盒操作說明進行,主要步驟如下:切片脫蠟至水,高壓修復1.5 min,阻斷內源性過氧化物酶20 min,正常非免疫血清封閉30 min,滴加Ⅰ抗在室溫孵育1 h,滴加50μL酶標抗鼠/兔聚合物,室溫孵育30 min;新鮮二氨基聯苯胺-H2O2溶液顯色,蘇木精復染。用已知陽性反應片作陽性對照,陰性對照采用磷酸鹽緩沖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替代Ⅰ抗進行同步染色。KAI1和TIMP-1、MMP-9工作液濃度分別為 1∶150、1∶50、1∶100。
免疫組織化學結果顯示肺癌細胞中KAI1蛋白的陽性著色主要表現為細胞漿和/或細胞膜陽性,呈彌漫性分布,TIMP-1蛋白的陽性著色為細胞漿和胞膜內陽性,MMP-9蛋白的陽性著色為細胞膜陽性。染色結果觀察采用雙盲法,由2位病理科醫生在不知病理分級與臨床資料的情況下讀片,每張切片觀察5個視野(400倍)計算陽性細胞數,計算總細胞數不少于1 000個,按陽性細胞所占百分數分為:陽性細胞率<5%為陰性(-);5%~24%為弱陽性(+);25%~50%為陽性(++);>50%為強陽性(+++)。
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χ2檢驗,相關分析采用Pearson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所有病例術后進行常規放療和/或化療,并追蹤隨訪1年。每月采用電話或信訪,術后每隔3個月復查計算機斷層掃描,了解有無復發。73例患者中65例有隨訪資料,其中24例隨訪6個月出現復發,12例隨訪1年死亡。
KAI1陽性染色定位于細胞漿和/或細胞膜中,陽性細胞染色呈散在或片狀分布,見圖1;73例NSCLC中有29例陽性,陽性率為39.7%;在64例癌旁組織及非腫瘤性肺組織中有58例陽性,陽性率為90.6%。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TIMP-1蛋白陽性染色定位于細胞漿和細胞膜內,呈彌漫性分布;MMP-9定位于腫瘤細胞核和細胞漿,棕褐色顆粒狀或團塊狀著色,間質的纖維細胞也呈MMP-9弱陽性,見圖1。
NSCLC中TIMP-1和MMP-9的陽性率分別為74.0%、79.4%,與相應癌旁組織及非腫瘤性肺組織中陽性率(37.5%、67.1%)相比,TIMP-1 在NSCLC的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癌旁組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NSCLC標本MMP-9蛋白陽性表達率高于癌旁組織,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

圖1 KAI1和TIMP-1、MMP-9在NSCLC組織中的表達(SuperPicTure×400)
在29例KAI1陽性表達的NSCLC組織中18例呈TIMP-1陽性表達,占54例TIMP-1陽性表達的33.3%(18/54);20例呈 MMP-9陽性表達,占58例 MMP-9陽性表達的34.5%(20/58);KAI1與TIMP-1陽性表達密切相關(r=-0.463 7,P=0.002 2),與MMP-9的陽性表達也密切相關(r=-0.344 5,P=0.027 3),呈負相關。
73例NSCLC患者按年齡、性別、腫瘤類型及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結轉移分組。KAI1和TIMP-1、MMP-9在 NSCLC組織中的檢出率與TNM分期、淋巴結轉移明顯相關(P<0.05),與年齡、性別無關;KAI1的檢出率與腫瘤類型也明顯相關(P<0.05),而TIMP-1和 MMP-9的檢出率與腫瘤類型無明顯關系。見表1。

表1 KAI1和TIMP-1、MMP-9在NSCLC中陽性率與臨床生物學行為的關系 [例(%)]
肺癌是目前對人類健康與生命威脅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半個世紀以來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趨勢。影響肺癌患者療效和導致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肺癌的侵襲與轉移[1]。KAI1基因是最近發現的與腫瘤轉移抑制相關的基因,該基因定位于人染色體11p11.2,全長約80 kb,包括10個外顯子與9個內含子[2]。TIMP是一類相對分子質量較低的蛋白酶家族,屬分泌蛋白類,目前已鑒定出4 個成員,即 TIMP-1、2 、3 、4[3],他們分別定位于人 Xp11.3 ~Xp11.23、17q25、22q12.1 ~q13.2及3p25。MMP屬于鋅肽酶超家族,幾乎可降解細胞外基質的所有成分[4],TIMP分子結構上存在功能不同的N端和C端,前者是抑制MMP關鍵部位;后者則在蛋白定位以及與MMP前體結合成復合物的過程中起關鍵作用。它們在腫瘤的侵襲轉移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的研究顯示,KAI1基因的抑制轉移機制較為復雜,多種說法不一。有研究表明KAI1蛋白定位于細胞與細胞交界的細胞膜上,間質成分不表達,提示KAI1參與了細胞間及細胞與胞外基質間的反應[5]。這種反應可能介導了細胞與環境間的信號傳遞,從而影響細胞的運動和分化,影響腫瘤細胞的浸潤和轉移。KAI1基因的低表達與細胞間粘附作用減弱、細胞與胞外基質粘附作用減弱、體內外侵襲能力增強密切相關[6],但目前有關這些效應的分子機制仍不甚清楚。本研究表明KAI1在NSCLC和癌旁組織及非腫瘤性肺組織中表達率為39.7%和90.6%,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KAI1在NSCLC中的表達表現為下調,同時與淋巴結轉移、TNM分期有關(P<0.05),與年齡、性別無關,提示KAI1基因的高表達具有抑制腫瘤轉移的作用,而一旦無法保持KAI1基因的高表達,則腫瘤進入進展期并開始發生侵襲和轉移,說明KAI1基因可能對NSCLC的浸潤和轉移有抑制作用。本研究發現,NSCLC中TIMP-1、MMP-9 的陽性率分別為 74.0%、79.4%,明顯高于相應癌旁組織及非腫瘤性肺組織的陽性率(37.5%、67.1%)(P < 0.05);而 NSCLC 標本MMP-9蛋白陽性表達率高于癌旁組織,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的研究發現TIMP-1、MMP-9在NSCLC中的表達表現為上調,同時與淋巴結轉移、TNM分期有關(P<0.05),與年齡、性別無關。TIMP與MMP的相對水平才是其中的決定性因素,兩者間的精細平衡在維系健康組織的完整性、調控腫瘤誘導的血管發生、基底膜降解、炎癥反應及慢性退行性病變這些病理生理過程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7-8]。因此,這些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有可能是KAI1具有轉移抑制功能的關鍵原因。
本研究發現KAI1的檢出率與腫瘤類型明顯相關(P<0.05),而TIMP-1和 MMP-9的檢出率與腫瘤類型無明顯關系,進一步的研究發現KAI1與TIMP-1、MMP-9在NSCLC表達密切相關(負相關),這與Jee等[9]在腫瘤細胞系的研究相一致,即將KAI1基因轉染至人NSCLC細胞株H1299中獲取過表達KAI1的轉染細胞株,并對后者的侵襲轉移性及相關分子事件進行研究,發現在轉染細胞株中,MMP-9的mRNA和蛋白表達水平均上升,但酶活性下降。此外,還發現TIMP-1的表達水平亦有上升,認為KAI1可能是通過上調TIMP-1導致MMP-9失活,進而抑制了肺癌細胞株H1299的侵襲轉移潛力。霍小森等[10]研究結果發現KAI1蛋白表達可作為NSCLC預后的指標,對臨床預測NSCLC轉移具有一定指導意義。臨床研究表明,包括肺癌在內,許多晚期轉移性癌癥中都有KAI1基因表達下調或缺失的事件發生[11]。提示KAI1的異常表達與肺癌的浸潤轉移有關,對肺癌的發生、發展有重要預測作用。
總之,KAI1在NSCLC中低表達,相反TIMP-1、MMP-9在NSCLC中高表達,三者不同程度地與淋巴結轉移、TNM分期、腫瘤類型有關,KAI1與TIMP-1、MMP-9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提示KAI1可能通過上調TIMP-1、MMP-9的表達促進肺癌的發展。說明三者與肺癌的發展有關,可成為評價預后的參考指標,聯合檢測三者對判斷肺癌的組織分化、惡性程度有指導意義。
[1]Steeg PS.Metastasis suppressors alter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of cancer cells [J].Nat Rev Cancer,2003,3(1):55-63.
[2]Dong JT,Lamb PW,Rinker-Schaeffer CW,et al.KAI1,a 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 for prostate cancer on human chromosome 11p11.2 [J].Science,1995,268(5212):884-886.
[3]Liu H,Chen B,Lilly B.Fibroblasts potentiate blood vessel formation partially through secreted factor TIMP-1 [J].Angiogenesis,2008,11(3):223-234.
[4]Martin MD,Matrisian LM.The other side of MMPs:protective roles in tumor progression[J].Cancer Metastasis Rev,2007,26(3-4):717-724.
[5]Mu Z,Wang H,Zhang J,et al.KAI1/CD82 suppresses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induced migration of hepatoma cells via upregulation of Sprouty 2[J].Science China C Life Sci,2008,7(51):648-654.
[6]Kauffman EC,Robinson VL,Stadler WM,et al.Metastasis suppression:the evolving role of 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s for regulating cancer cell growth at the secondary site[J].J Urol,2003,169(3):1122-1133.
[7]Omura K,Takahashi M,Omura T,et al.Changes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plasma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and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1(TIMP-1)after total joint replacement in patients with arthritis [J].Clin Rheumatol,2002,21(6):488-492.
[8]蔡 銘,翁 鳶,王志強,等.基質金屬蛋白酶在早期肺癌中的表達[J].中華實驗外科雜志,2010,27(5):612-613.
[9]Jee BK,Park KM,Surendran S,et al.KAI1/CD82 suppresses tumor invasion by MMP9 inactivation via TIMP1 up-regulation in the H1299 human lung carcinoma cell line[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6,342(2):655-661.
[10]霍小森,孟令新,張 遜.基質金屬蛋白酶及其抑制劑在非小細胞肺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07,14(10):758-761.
[11]Ow K,Delprado W,Fisher R,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of the KAI1 metastasis suppressor and other markers of advanced bladder cancer[J].J Pathol,2000,191(1):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