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巴中市勞動關系總體保持和諧穩定,但勞動關系的內部因素和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變化,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任務更加繁重。面對問題和挑戰,巴中市各級人社部門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著力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大力加強勞動關系協調、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勞動監察機制建設,依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努力開創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工作新局面。
有效預防和化解勞動糾紛,引導勞動關系朝著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方向健康發展,關鍵在于制度的完善和落實。近年來,巴中市在加強勞動關系工作體系建設,進一步規范勞動關系,促進勞動關系和諧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全面實施勞動合同制度。《勞動合同法》頒布實施以來,巴中市將以簽訂勞動合同為基礎的勞動用工備案,作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前置程序,并作為使用就業資金的前提條件,督促勞資雙方依法簽訂勞動合同并申報備案。目前,全市建立勞動關系職工12.58萬人,勞動合同簽訂率達95%。
大力推進集體協商制度。企業和職工開展集體協商簽訂集體合同,是雙方自主協調集體勞動關系的重要途徑,也是協調勞動關系制度體系的核心。巴中市實施集體合同制度攻堅計劃工作,秉持“服務向下延伸、和諧統籌城鄉”的工作方針,堅持維護用人單位發展和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原則,采取引導自主協商、三方協調推動、政府依法調控相結合的方式,促進城鄉勞動關系保持總體和諧穩定。截至目前,全市已建工會的企業1580 個,簽訂集體合同覆蓋企業1935家,全市集體合同簽訂率平均達97%。工資集體協商的內容,由原來協商企業平均工資增長幅度,拓展到協商計件單價、計時工資、勞動定額標準、新產品開發研發獎金、一線職工工資年度增長幅度、企業最低工資標準等。工資集體協商由原來三年舉行一次,拓展到根據企業經濟效益增長和下降實際狀況,因企制宜開展一年一次協商,使效益差的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通過集體協商對職工工資盡最大努力予以保障。

發揮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作用。協調勞動關系三方機制,是發揮政府、工會和企業三方代表作用,共同研究解決勞動關系重大問題的重要制度安排。巴中市將勞動關系三方協調機制和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向鄉鎮(街道)、園區延伸,不斷培育和發展工會組織和雇主代表組織;完善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創建標準和評選辦法,廣泛宣傳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的激勵政策,創建先進企業、鄉鎮(街道)、社區和園區,發揮先進引領示范作用,全域開展“四項”創建活動。通過勞動關系三方四家積極開展和諧勞動關系“四項”創建活動,目前全市申報創建單位14家。
近年來,為不斷提升調解仲裁工作服務群眾能力,巴中市堅持“調裁并舉、以調為主、著力預防”原則,大力推進勞動仲裁機構實體化建設,積極完善勞動人事爭議調解體系,初步形成了條塊結合、分級負責、上下聯動的三級矛盾預防調處體系,呈現出調解仲裁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惠及民生”的特征,逐步實現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從中心向基層延伸,從城市向城鄉的轉變。
強基礎,機構建設取得新成效。在市本級和3 縣2 區均分別成立了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及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全市核定仲裁院編制41 名,運轉經費納入財政全額保障,辦案條件也逐步得到改善,仲裁專業化、規范化程度不斷提高,服務群眾、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大大增強。
重調解,將矛盾化解在基層。推進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不斷向鄉鎮(街道)、園區和企事業單位及其主管部門延伸。將勞動爭議調解組織建設情況,納入企業和諧勞動關系的創建內容,納入廠務公開范疇,納入全市“大調解”工作體系組成部分,形成了以勞資自主協商、屬地調解化解、部門聯動調處的工作模式。對已成立工會的規模企業的調解委員會和鄉鎮(街道)社區調解委員會的職能、職責、辦案流程等進行規范;對尚未成立工會的企業,實行建立工會組織、建立調解組織同步推進。目前,全市企業勞動爭議調解組織706 個,鄉鎮(街道)勞動爭議調解組織215 個,事業單位及其主管部門建立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90個。
煉隊伍,提升社會公信力。堅持維護企業發展、維護職工權益的原則,樹立“陽光仲裁,和諧仲裁”的理念,推進制度上墻,公開辦事程序,提高辦案質量。扎實規范調解仲裁實體、程序、文書和案卷、制度管理等各項基礎工作。建立全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員花名冊,注重加強仲裁員的思想、作風和能力建設,不斷提高仲裁員的大局意識、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不斷提高仲裁員法律知識運用能力、爭議處理能力、應急處置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不斷提升全市各級調解仲裁隊伍專業化水平,樹立了仲裁員良好的社會形象,增強了仲裁活動的嚴肅性和公信力。
廣宣傳,提高勞資雙方守法意識。通過深入開展“進園區、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活動,向企業負責人、人力資源經理和工會主席,講解宣傳法律法規政策,調查企業用工管理、工資支付和繳納社會保險費等情況,排查企業存在的用工風險,指導幫助企業依法用工,提高守法意識,減少勞動爭議案件。依托廣播、電視、報刊、門戶網站等載體廣泛宣傳和諧勞動關系方面的法律法規,先后組織40多個宣傳小分隊深入工地和基層開展宣傳活動,累計發放《調解仲裁法》《勞動合同法》《工傷保險條例》《勞務派遣暫行規定》《農民工維權手冊》等宣傳資料30多萬份,開展現場法律咨詢120余場次,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
2014年,巴中市以貫徹欠薪處理責任制為抓手,充分發揮服務和維權兩大職能,運用柔性妥處和剛性執法兩種手段,積極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工作。在市、縣(區)兩級建立了民工維權中心,在24個巴中籍民工相對集中的務工地城市建立了50 個勞務基地聯絡處、67 個農民工服務站,聘請了118名巴中籍成功創業人士為在外民工提供勞動維權服務。同時,各仲裁機構暢通農民工等弱勢群體綠色通道,在各級商會和政府駐外辦事處加載勞動維權服務職能,更好地保護了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樹立了仲裁機構良好的社會形象。
注重宣傳引導,積極開展違法預防。為有效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進一步提高勞資雙方的遵法守法意識,巴中市勞動保障監察執法人員經常性地深入農民工聚集的廠礦企業和建設施工場所宣傳法律法規。以貫徹新修訂的勞動合同法為重點,結合工作實際,有針對性地編印了《建設施工領域法律知識問答卡》《農民工舉報投訴指南》《企業用工須知》等宣傳資料,通過“送法上門”的形式,指導用人單位加強自我規范、自我完善,有效預防了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發生。2014年,結合“季度農民工工資支付專項排查和社會保險專項檢查”“用人單位遵守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險法律法規情況”等專項檢查行動,對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和用工量較大的個體經濟組織進行了全面摸排走訪,依法糾正查處了一批違法違規案件。通過在城區繁華地段、企業招聘現場設立咨詢點,執法人員和執法車輛定期巡查、散發宣傳資料等方式大力營造法制社會氛圍,使農民工進一步增強了維權意識、知曉了維權渠道、增加了維權知識,也使廣大用人單位明晰了相關法律規定,明白了違法的成本和后果。由于宣傳工作到位,勞資雙方法制意識增強,多數案情簡單、違法情節輕微、金額較小的侵權行為通過電話與企業溝通或約談的方式,就能得到快速處理、及時解決。3月以來,全市舉報投訴案件已逐步趨緩,特別是建設施工領域同比受案率下降了23%,柔性妥處的案件達20余件。
突出執法重點,嚴肅查處違法案件。巴中市勞動監察部門以欠薪治理為抓手,加強與住建、交通、國土、水務、工商等部門的協調配合力度,在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中,做到了簡化程序、快速應對、果斷處理,確保了農民工工資的及時足額發放。同時,進一步加強與公安等司法機關的工作銜接,通過案件會商、提前介入等工作方法,加大對惡意欠薪及以討薪為名擾亂社會秩序等行為的打擊力度。2014年,全市共受理農民工工資拖欠舉報投訴255起,查處糾正違法違規行為242件次,與住建、交通、商務、國土等有關項目和業務主管部門協辦案件178件,通過公安部門提前介入等方式協作辦案10余起,依法移交涉罪案件6件,追討農民工工資2573萬元,涉及農民工306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