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國永
【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反映社會主義基本的、長期的、穩定的社會關系及其價值追求的價值觀。堅持以馬列主義中國化理論,教育廣大學生,引領大學生的價值觀,是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根本保證。在民辦高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任務,也是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思想教育;法律思維
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和中華民族精神的主要內涵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主要表現為: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堅持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堅持社會主義榮辱觀。她集中體現了一個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中華民族精神主要表現形式是:愛國主義、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和自強不息。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要與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中,培育和形成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鋒精神等,有機的結合在一起。
不僅如此,學校還要重視地方文化特色,進行傳統教育,重溫革命歷史,接受理想信念教育,先進文化和歷史文化教育。讓學生更加認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和當代民簇精神的科學內涵。文化是民族之根,國家之魂。紅色文化蘊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其豐富的精神內涵和精神力量為青少年健康成長提供不竭動力。原江西師大黨委書記、校長傅修延說過:“水木清華可以育人,人文傳統更能熏陶心靈。大學生應當在校園里樹立崇高遠大的人生理想與社會抱負,形成追求真理的性格與批評意識,建立崇尚學術、兼容并蓄的價值標準。大學既然打開大門接受了這些年輕人,就有義務營造一種適合青年人成長的精神環境。”高校更要讓學生走出書本、課堂、校園,了解祖國的秀美河山和社會的和諧文明。
二、目前高校大學生中存在的思想現狀和違法亂紀等問題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的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論信仰模糊、價值觀念扭曲、誠信意識談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作觀念較差、心理素質欠佳等問題。”各類民辦高校受招生體制影響,生源質量較差且基礎參差不齊。解決學生中存在的思想錯位、道德缺失、違法亂紀不良行為;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自尊心。當前,從總體上看,當代大學生的誠信狀況是好的,但在少數大學生身上出現了誠信缺失的現象。
大學生對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給予了高度認可,并對當前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給予了較高的評價。但是,調查結果也表明,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狀況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高昂的民族情感與短缺的民族認知矛盾:信仰方面存在著理性與非理性的沖突;奉獻的價值認可與務實的選擇上的脫節;否定歷史人物和中國優秀文化、向往西方民主等;還存在著追求榮譽和個人利益等問題,在就業選擇、西部創業和三支一扶等方面也心存疑慮;面對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國家等關系需要擺正位置。一些違法犯罪案例:如馬加爵案件,藥家鑫殺人事件,上海機場留日學生弒母案等,無不顯現當代大學生中存在的嚴重問題,甚至觸犯法律。同時還有功利化比較嚴重等客觀事實。另外,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也較多:環境角色的變化、學習壓力過多、人際關系緊張、情感問題增多、就業壓力較大等等,都需要我們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隨著社會的發展,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越來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視和關注,而現實生活中大學生也確實存在著不少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情緒低落、感情脆弱、自卑感強、自信心不足、意志品質差、人格欠缺、心理承受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差、人際交往障礙增多等。另外,學生中普遍存在鋪張浪費,脫離實際,缺乏艱苦奮斗的意識。弄虛作假現象嚴重,信用意識缺乏,戀愛動機不純,網絡道德虛擬,不尊重長輩,缺乏孝心,等等。現在一些社會現象總讓人感到不可理解,但又耐人尋味。人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我們培養高學歷的人才卻是低素質,低能力?這到底是教育的失敗,還是德育的缺失或者不到位?
三、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的基本觀點
不斷提高高校學生的政治意,使之牢記祖國囑托,肩負時代重任,強化國家意識,牢固樹立中國情懷。激勵學生為祖國的強盛而努力學習。學生不僅要樹立遠大的理想,還要把讀書學習當做一種追求和責任,做到誠實守信,艱苦創新。這既是一項光榮的使命,又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青少年正處于成長的階段,引導他們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確保社會主義事業薪火相傳、繁榮發展的迫切需要。把愛國主義作為始終高揚的光輝旗幟,把勤奮學習作為人生進步的重要階梯,把深入實踐作為成長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獻社會作為不懈追求的優良品德,切實擔起時代的歷史使命和神圣職責。
堅守社會主義主流價值理念,在學生中進行自我教育“讓身邊的人講身邊的事,讓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講道德、講感情、講奉獻、講誠信。把學生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中的自覺行動緊密聯系,并付之于行動。把學生培養成思想上先進,行動上踏實,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
高校的青年學子們也在不斷地展現當今大學生的可貴精神風貌和盡忠盡孝的高尚品德。2012年11月,湖北“90后”大學生程威,含淚送別了自己的母親。他“打工救母”、“帶母上學”、“休學伺母”的孝行依然在網上轉播。一個月前,當醫生告訴他,母親的病已經晚期。程威毅然決定,暫停學業,休學回老家陪母親走完她人生的最后階段。“功課以后可以補,但報恩卻不能補,畢竟媽媽的生命只有一次”。程威如此坦陳心跡。這個事例對我們倡導真孝尊老的傳統道德、中華美德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華民簇為人類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我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使中華民簇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做出新的更大貢獻。高校是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陣地,要讓學生深刻領會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服務社會,報效祖國。做到失意不失志,立志先立德,堅信更要堅守。
有的學生討論:鄧稼先和楊振寧是同窗好友,留學美國,而楊卻沒有回來。鄧稼先這個“娃娃博士”學成回國,為了我國的國防事業嘔心瀝血,過早辭世。殊不知,中華民族永遠沒有忘記“兩彈一星”的元勛鄧稼先,他成為中國人民心中一座永遠的豐碑!
當代大學生思想觀念多元化、價值取向功利化、心理素質脆弱化。要把學生平時的評先評優,各種獎學金評比,培養入黨對象、國家優惠政策等榮譽和涉及學生切身利益的問題與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和民族精神教育緊密聯系在一起。用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和當代民族精神鼓舞人,用先進的事跡感染人,用榜樣的力量帶動人。在服務祖國、服務人民、服務社會中成才成長,創造美好人生,切實肩負起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為當代高等院校學生在就業創業、建功立業、奉獻社會、報效祖國指明方向。讓學生去質疑當今流行的這段話:“現在的人不缺吃穿用,就是缺德,缺心眼。”“現在不是無錢無物的時代,而是無肝無肺的時候”。
加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意義十分重大,這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把思政教育融入教學的各個方面。我們要從以下幾個關鍵處下手:加強師德教育,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品德教育;營造良好的誠信環境和氛圍;建立完善的道德建設評價機制,加大對失信的懲罰力度;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之中;大學生自身需要不斷加強思想道德修養。
五、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確立法制意識同在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理想基礎,它以其巨大的理論力量、精神力量、道德力量去凝聚人、感召人、鼓舞人,成為我們的主心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實現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推動力量,它倡導一切有利于國家富強、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思想,一切用誠實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提供了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思想保證。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質、最集中的體現,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力量。有沒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一個重要尺度。當今社會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各種思潮和文化相互交織,相互碰撞和相互激蕩,人們的價值取向多樣化。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改造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學好和踐行這方面知識,有利于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有利于鼓舞全國各族人民的昂揚斗志,有利于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樹立法律思想,加強法制建設。法律案例,讓人深思,也在拷問著我們的良知,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2009年11月,重慶學生萬鑫,扶起摔倒的老太,但老人及其子女稱其是肇事者,起訴并要求其父母賠償。他哭問父母“你們不是說要助人為樂嗎?”再到各地的“彭宇案”:法院的判決,做好事擔責,讓社會道德淪喪!法院對“做好事者”以分擔責任、冤枉賠償的判決導向,讓公眾心寒、雷鋒蒙冤、愛心羞辱,好人難做!社會的不良之風、不正之處、不好現象等各種形形色色的實際問題困擾著我們大學生,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難度。大學生整體素質不斷提高,獻身國防,熱心公益事業,積極參加義務勞動,敬老愛幼,寬容理解,相互幫助,報名做志愿者,為社會服務。當代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民族文化中固有的、持久的和優秀的歷史傳統,是生存和發展過程中具有凝聚、推動、教化功能的一種活的精神力量。
理想信念教育可以幫助青年學生走好人生最重要最關鍵的階段,主動投身社會實踐,積極參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讓人生更有意義;把學生培養成既有遠大理想,又有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毅力。理想信念可以指引人生的奮斗目標、提供人生的前進動力、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并且可以激勵廣大學生要勇挑重擔,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六、結束語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主要包括: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這是建立在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之上,吸收借鑒了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反映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是實現社會主義價值目標的思想保證和行動指南。不斷的提升我們受教育者的整體素養,為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更多的智力資源,造就一大批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劉上洋主編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9年11月。
[2]《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本書編寫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修訂版)
[3]《科學發展觀》江西省教育廳社政處和中共江西省委教育工委宣傳部組織編寫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年8月
[4]《民辦高校德育探索與研究(三)》王占銘彭祖雄主編江西省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