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等
【摘 要】針對傳統預算體系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在成熟的網絡技術條件下,借助完善的會計電算化預算管理制度,建立基于C#編制預算績效管理平臺,實現預算績效管理的數字化,提高工作效率。
【關鍵詞】地方高校;績效管理;數字化
一、預算績效管理產生的背景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化,高校辦學規模與辦學層次不斷擴大,高校對資源配置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急需一套以預算為主線、以績效為核心的科學預算制度來對高校有限的資源進行合理配置,實現預算管理與績效管理的有效結合,真正提高高校預算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率[1]。
2011年,財政部發布了《關于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指導意見》(財預[2011]416號),實施預算績效管理已成為我國預算體制改革的目標與必然選擇。高校作為公共事業單位的代表,也是預算績效體系構建的重點試點單位[2]。但是從目前來看,我國高校預算績效管理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現有的研究文獻數量較少,尤其是針對高校預算的績效管理在數字化實現方面的嘗試就更少了[3]。
二、地方高校預算管理存在問題及現狀
地方高校的預算管理一般采用“增量預算法”,即預算撥款在上年度撥款的基礎上,根據學校當年的教育事業和財政撥款情況,調整預算分配。但是隨著生均獎補資金及各項專項經費撥款的逐步到位,財政撥款大幅增加,原有的預算管理模式雖然簡單,卻不能根據學院的實際發展需要調整資金分配,使得資金沉淀在一些時效性不強的陳舊項目中,另一方面,作為地方高校,大量關乎學校發展的新項目需要資金支持。如何在積極爭取增加財政撥款的同時,平衡各部門各項目之間的資金分配,辨別各個項目的輕重緩急和具體的資金需求,做到有保有壓,成為地方高校預算管理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就唐山學院而言,2012年下半年,為適應新形式的要求,實行財務精細化管理,采取人均標準與專項撥款相結合的預算管理方式,學院各預算部門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從動態、發展的角度編制部門預算。2012年下半年僅行政部門申報公用經費預算上千萬,經院領導結合教育事業發展總體目標及收支情況,統籌安排,進行有針對性的核減,核減率33.3%。期間經過反復的測算和考量,由于缺少相關的電算化程序配套,完全是依靠人工匯總和核算,工作量大而且極易出錯,工作效率低下。新的時代要求有一套有針對性、系統性、能夠高效管理的預算管理體系。
三、地方高校預算績效管理系統的優勢
基于C#的地方高校預算績效管理系統旨在高效實現績效預算的申報和考核。根據地方高校的實際情況,將各部門的預算申報表直接導入系統中,系統將根據不同口徑直接生成匯總表格,并具備匯總表格導出功能,方便修改和打印。并可根據按照用戶的要求在生成匯總表時,同時對比上一年度的預算撥款及預算執行情況,從績效考核的角度為領導進行資金分配提供客觀、科學的依據。更重要的是系統實現了修改歷史功能,能夠保留院領導在資金分過程中的修改記錄,方便日后查詢。
四、地方高校預算績效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1.設計數據的導入功能
針對許多高校存在多校區辦學、教學教輔及行政部門較多的情況,設計按部門編號及申報項目編號導入的功能,方便匯總。
2.設計數據匯總及導出功能。
數據導入后,保留其部門編號、項目編號及各項目的使用范圍,方便按項目的不同類型匯總和刪選。
3.設計數據的修改歷史功能
為方便數據對比和修改,設計歷史修改功能,能夠方便的瀏覽修改歷史,便于領導和相關部門的查詢。
五、結語
預算管理是高校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預算資金的籌集、分配和使用的全過程,對高校理財有深刻的影響。實行預算績效管理,將目標管理、部門預算和績效評價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建立一個以績效為核心、預算為主線、部門為基礎、項目為單元的績效預算管理模式,有利于對有限的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真正提高高校預算管理水平和資金使用效率。預算績效管理的數字化實現,是在完善的會計電算化話基礎上的又一大膽嘗試,必將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提升財務工作質量方面做出創新。
參考文獻:
[1] 包建玲.高校預算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09(4).
[2] 喬春華.高校經費績效管理基本概念研究[J].會計之友,2012(2).
[3] 張思強.高等學校績效預算的理論框架[J].事業財會,2006(4).
[43] 戴曉燕.高校財務預算與績效管理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碩士論文,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