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創技術開展的越來越多,以盡可能小的創傷治愈病人,這項技術不斷發展,更多原本必須動大手術的疾病能在鏡下用微創手術治療了,以下是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新近成功進行的兩項微創新技術。
經導管二尖瓣修復術
風濕性心臟病等疾病容易造成心臟左心室與左心房之間的二尖辨關閉不全,使得心室收縮時部分血液倒流入心房,而進入主動脈供應全身需要的血液減少。通過手術可以修復關閉不全的二尖辨,以前,常規運用的是開胸大手術,對病人造成的創傷比較大,隨著微創技術的運用,專家嘗試經導管修復二尖辨。
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王建安院長帶領的心臟團隊已成功為6例重度二尖瓣關閉不全的患者完成了經導管二尖瓣修復術,成功引領經導管心臟瓣膜修復手術的開展。
經導管二尖瓣修復術源于外科二尖瓣緣對緣修復技術,即通過手術將二尖瓣前葉中部與后葉中部縫合起來,使二尖瓣在收縮期由大的單孔變成小的雙孔,有助于瓣葉閉合,消除局部瓣葉過度運動,從而減少二尖瓣反流。采用類似的原理,經導管二尖瓣修復手術通過股靜脈、穿房間隔途徑經導管將二尖瓣夾子送入左心系統,在經食道超聲及X線顯影引導下,使二尖瓣夾夾住二尖瓣前、后葉的中部,減少二尖瓣反流。
經導管二尖瓣修復術無需開胸,操作創傷小、手術時間短,無需體外循環支持,適用于外科手術風險高或不能耐受外科手術的中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國際大型臨床研究證實,與外科手術比較,在年齡大于70歲、心功能小于60%以及功能性反流人群中,經導管二尖瓣修復術的療效與外科換瓣或修復相當;對于外科手術禁忌者,經導管二尖瓣修復術可明顯提高生存率。
經導管二尖瓣修復術在全球范圍內方興未艾,手術安全性高,治療效果確切,目前在國內該技術剛剛起步。成功開展這項新技術,為國內數量龐大的外科手術高危或外科手術禁忌的二尖瓣中重度反流的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治療手段,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腹腔鏡下保留脾臟的胰體尾腫瘤切除術
腹腔鏡下胰體尾的切除手術目前已是胰體尾腫瘤病例的常規手術,尤其對良性或低度惡性腫瘤開展得更多。但由于脾動靜脈與胰腺關系密切及胰尾常深埋于脾門,加上腹腔鏡下操作的局限性,在腹腔鏡手術中分離脾動靜脈和胰尾常易導致大出血而迫使手術中轉為開腹大手術,所以在腹腔鏡下施行此類手術往往需同時切除脾臟。近期浙江大學醫學院肝膽胰外科曹利平教授帶領的醫療團隊連續完成4例保留脾臟的腹腔鏡下胰體尾腫瘤切除術,手術均順利完成,無一例術中轉為開腹手術,術后病人均已順利康復出院。此類手術的順利開展使得胰體尾腫瘤的腹腔鏡手術進一步微創化,在給病人帶來了更小創傷的同時也進一步提升了腹腔鏡手術技術水平和運用范圍。(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