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蕓
(成都鐵路衛生學校,四川 成都 611741)
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下,規模不斷擴大的中職學校為了緩解師資壓力及提高教學質量,不斷進行教育教學改革。筆者受此啟發,嘗試對固定義齒部分教學內容實施“導生制”教學,即教師在教學中挑選學習優秀而又學有余力的學生作為教師的助手——導生,給予其先期輔導,然后由其指導小組內其他學生學習、訓練、考核等。為更好地對該教學組織形式進行總結和反思,現將其運用效果介紹如下。
在我校2011 級口腔班中隨機抽取1 班為實驗班(56 人),2班為對照班(57 人),兩班學生在學習成績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保證了學生研究前的起點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實驗班與對照班均采用同一教材,即全國統編教材《口腔固定修復工藝技術》(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黃強生主編),教學內容為該書第五章第二節“可卸式代型技術”,由同一位教師授課,教學大綱、教學目標與教學進度完全相同,保證了教學水平的一致性。對照班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教師在系統講授相關知識點后進行示教,學生進行操作演練、鞏固練習。實驗班則采用“導生制”的教學模式,具體步驟為:(1)導生的選拔和分組;(2)導生的培訓;(3)教師集中講解和示教;(4)學生分組學習;(5)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考核;(6)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反饋;(7)考核,進一步驗證“導生制”在“可卸式代型技術”教學中是否具有優越性。
該內容學習結束后,向實驗班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共發放56 份,回收有效問卷56 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表1 實驗班學生問卷調查結果(%)
從表1 中我們可以看出,大多數學生都肯定“導生制”對學習的推動作用,它激發了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深層理解和運用。另外,隨著操作成功率的提高,也使學生肯定了自己的學習能力,提升了自信心。
本節知識學習完畢后對兩班學生分別進行了理論及操作考核,理論考核測評試題選自我校口腔工藝技術固定修復學題庫,采用電腦選題,確保了考試結果的可比性,具體結果見表2。操作考核則參照由衛生部職業鑒定中心組織的口腔修復工等級考試評判標準進行考核評定,具體結果見表3。
表2 兩班學生理論測試成績比較(±s,分)

表2 兩班學生理論測試成績比較(±s,分)
班級 人數 考試成績 t P實驗班對照班82.27±11.14 75.54±12.60 56 57 <0.05 3.004
從表2 中可以看出,實驗班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P<0.05),說明“導生制”適合于此章節的理論教學。
表3 兩班學生操作測試成績比較(±s,分)

表3 兩班學生操作測試成績比較(±s,分)
班級 人數 考試成績 t P實驗班對照班84.21±12.39 76.54±13.57 56 57 <0.05 3.123
從表3 中可以看出,實驗班的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班(P<0.05),說明“導生制”的實施能幫助學生提高操作技能。
“導生制”是一種兼顧全體學生,以人為本的教學組織形式。與傳統的教學組織形式相比,具有以下優點:(1)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個別化指導,能較好地完成學習目標。(2)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3)可以培養學生的協作、溝通等能力。(4)導生和教師一起督促學生進行安全操作,提高了教學安全性。(5)提高了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效果。
“導生制”雖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組織形式,但在實際運用中也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的地方:(1)并非所有的知識點都適合引入“導生制”教學,對于一些陳述性知識(如固定修復固位原理及修復原則等),由于需要學生自己理解和領悟,受學生已有知識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較大,會導致教學效果不佳。而以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識為主的知識點則比較適合采用“導生制”,例如本研究中選取的“可卸式代型技術”,它的內容以識記為主,并通過練習獲得技能,所以慎重選擇適用于“導生制”教學的內容非常重要。(2)教師應遵循寧缺毋濫的原則選拔導生,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科學測評,選取專業知識技能強、表達能力強且有工作熱情的學生來做導生。(3)切實做好對導生的先期教育(培訓),培訓不僅包括教學內容,還包括培養他們一定的教學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4)在分組學習環節,教師要注意巡視指導并與導生和學生交流,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5)在測試階段引入小組間競爭機制,把緊張乏味的測試變成競賽,變成學生展示才華的舞臺,實現對學習成果的補充、強化和鞏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