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玉勝
市場“無形手”與政府“有形手”需要合拍
◎ 張玉勝
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李克強總理在代表國務院向大會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在國內外環境錯綜復雜,宏觀調控抉擇兩難的情況下,我們深處著力,把改革開放作為發展的根本之策,放開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用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促進經濟穩定增長。(3月5日《新民晚報》)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經濟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李克強總理分別用“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形象比喻,道出了政府和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功能與作用,而“放開”與“用好”的不同用語,更鮮明地亮出了政府對待“兩只手”的不同態度。這既是對我國改革開放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也體現出黨和政府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規律的認知與把握,其指導性意義值得關注和監督。
市場被稱之為“看不見的手”,關鍵在于雖然“無形”但卻有著不為人的意志而轉移的自身運行規律。對于經濟規律,人們只能是客觀能動地認知、遵循和把握,而不能人為地限制、悖逆和改變。市場的優勢在于“效率”。“放開”的本意就是順應、放手和激活。即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的創造活力,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也正是由于對市場屬性的認識不足和把控錯位,導致人為設限、干預過多、盲目決策等有悖市場經濟規律的情況時有發生。放開市場需要政府更新觀念、解放思想、轉變職能。

用好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就是要準確定位、簡政放權、善待權力,優化服務。具體發揮好三方面功能:一是領航員。根據國家總體發展目標,通過完善市場經濟制度設計和規劃體系,營造經濟主體公平競爭的市場與制度環境;二是裁判員,既要鼓勵競爭、引領發展,又要擬定規則,公正裁決,匡正不合法、不合規、不合理的市場行為,彌補市場調節自發、盲目和滯后等天性不足;三是服務員。為企業經營和市場發展提供足夠的公共安全、教育、衛生、文化和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等公共服務性產品,多放權服務,少恃權杯葛。
常言說,一只巴掌拍不響。政府與市場猶如人的“左右手”,既各司其職,缺一不可;又相互協調,合力擊掌。分別“放開”與“用好”兩只手,旨在彼此優勢互補、合拍默契、相得益彰,而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目標則異曲同工。上海自貿區推出“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多個政府部門曬出“權力清單”,就是踐行“放開”與“用好”的現實例證。不能因市場之手的無形而漠視經濟規律,也不能因政府之手的顯性而濫用權力。只有市場“無形手”與政府“有形手”雙手合力合拍,才會帶來生產要素良性互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愉悅“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