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林 梁志懷 胡雅輝 李萌 陳玉榮
蕹菜主要害蟲種類及其防治
魏林 梁志懷 胡雅輝 李萌 陳玉榮
特約欄目主持:魏林
植物學博士,中南大學研究生院隆平分院導師,湖南省蔬菜產業體系植保與產品安全崗位專家。長期從事農作物有害生物研究與防治,近年來重點進行蔬菜土傳病害綜合防治研究工作。出版專著1部,參編著作3本,發表研究論文40余篇,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項,申請國家發明專利7項,其中已授權2項。

為了幫助菜農更好地識別蕹菜主要害蟲及其發生為害規律,2012-2013年我們對長沙等地蕹菜種植區進行了蟲害種類調查和綜合防治試驗研究,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甘薯麥蛾
又稱甘薯卷葉蛾,紅芋卷葉蟲,鱗翅目麥蛾科。
①寄主蕹菜、甘薯和其他旋花科植物。
②為害特點以幼蟲為害蕹菜的葉片、嫩莖和嫩梢。3齡前幼蟲吐絲綴合葉尖、葉緣作小部分卷葉,4齡之后可將整葉對卷,然后藏于卷葉中啃食葉肉,被害葉片僅留下呈薄膜狀或斑枯狀的灰白色表皮,有時也會將葉片啃食成較大孔洞。4齡后的幼蟲行動活躍,一天可轉葉3~6次,因此在田間可常見無蟲的卷葉空苞。
③為害規律甘薯麥蛾在湖南一年發生4~5代,5月中下旬蕹菜設施栽培園中就可觀察到第1代幼蟲的為害,2~5代幼蟲為害可一直持續到10月上旬,期間以2、3代幼蟲為害嚴重。成蟲具有較強的趨光性和吸食蜜源植物補充營養的習性。當遇降水偏少、田間相對濕度較低的時節,該害蟲為害加重。
1.2甘薯蠟龜甲(Thunberg)]
又稱甘薯褐龜甲、甘薯大龜甲,屬鞘翅目鐵甲科。
①寄主蕹菜、甘薯和其他旋花科植物。
②為害特點成蟲和幼蟲均以啃食蕹菜的葉片為害,在葉面造成缺刻或孔洞,蟲口多時滿田田間葉片孔洞累累,影響蕹菜的生長和商品價值。此外,甘薯蠟龜甲的各齡幼蟲的蛻皮殼常黏留于尾須上,并翻卷覆于體背上,在田間易于辨別。
③為害規律 在湖南5月上中旬田間成蟲陸續出現,此后成、幼蟲常混合發生為害,9月上中旬為成蟲為害盛發期,幼蟲移動性小,為害活動范圍不大。高溫干旱季節此蟲發生為害嚴重。
1.3 甘薯臺龜甲[(Herbst)]
又稱甘薯小龜甲、甘薯青綠龜甲、龜形金花蟲等,屬鞘翅目龜甲科。
①寄主蕹菜、甘薯等旋花科植物。
②為害特點以成蟲和幼蟲取食寄主植株的葉片,在葉片上形成缺刻或孔洞。
③為害規律在湖南一年發生4代,當春季氣溫上升至14℃以上時,在蕹菜田邊的雜草、枯葉、土縫等處越冬的成蟲開始活動為害。幼蟲有5齡,孵化后1~2天開始取食。氣溫25~30℃、空氣濕度降低時,為害嚴重。
1.4 甘薯天蛾[(Linnaeus)]
又稱旋花天蛾、白薯天蛾、甘薯葉天蛾等,屬鱗翅目天蛾科。
①寄主 為害煙草、甘薯、蕹菜、牽牛花、月光花等旋花科植物以及葡萄、扁豆和赤小豆等。
②為害特點以幼蟲咬食葉片,幼蟲1~4齡時食量較少,多將葉片食成孔洞或缺刻,5齡階段食量暴增,占整個幼蟲階段取食量的80%以上,可將莖葉成片食光。
③為害規律該蟲在長江流域一帶每年發生4~5代。在湖南長沙,6月中旬是幼蟲為害的主要時期。高濕條件有利于幼蟲孵化。7月后,天氣高溫干燥,幼蟲數量大大下降。所以,在田間造成為害的主要是1、2代幼蟲,3、4代發生數量少。成蟲具有很強的趨光、趨嫩綠和吸食花蜜的習性。
1.5 甘薯煩夜蛾[(Linnaeus)]
屬鱗翅目夜蛾科。
①寄主主要為蕹菜、甘薯等旋花科植物。
②為害特點以幼蟲啃食蕹菜的葉片,形成孔洞和缺刻,嚴重時僅剩葉脈和莖稈。
③為害規律 在湖南9~11月是為害的高峰期,常與甘薯天蛾和斜紋夜蛾同時發生。幼蟲體色鮮艷,易于識別。當種植地蕹菜藤蔓茂密、幼嫩并且濕度較大時,幼蟲發生較重,并且幼蟲一般于每天17:00后在葉片表面取食,其余白天時間多在葉背及其他蔭蔽處活動。
1.6 甜菜螟[(Fabricius)]
又名甜菜葉螟、白帶螟蛾、青布袋、甜菜白帶野螟等,屬鱗翅目螟蛾科。
①寄主主要為蕹菜、甘薯、甜菜、莧菜、黃瓜、青椒、大豆、玉米、茶等。
②為害特點以幼蟲為害蕹菜的葉片。幼齡幼蟲在葉背啃食葉肉,留下上表皮,3齡后則將葉片咬食成網狀缺刻;各齡幼蟲蛻皮時會拉一薄網。
③為害規律在湖南一年發生4代,第1代幼蟲多在7月下旬至9月中旬出現,第2代8月下旬至9月下旬出現,世代重疊明顯。
1.7 短額負蝗(I.Boliva)
又稱尖頭蚱蜢、中華負蝗等,屬直翅目蝗科。
①寄主主要為旋花科、十字花科、茄科、豆科、葫蘆科等多種蔬菜。
②為害特點以成蟲和若蟲取食葉片,將葉片咬食成孔洞或缺刻。
③為害規律在湖南溫度偏高時,于5月上中旬卵就可孵化,現蝗蝻為害;7月下旬至8月上旬出現第2代蝗蝻。在潮濕、低洼、植株茂密的環境中發生量大。
及時清理田間枯枝殘葉、田邊雜草和其他旋花科植物,并集中堆漚或焚燒,以減少各種害蟲的野生寄主和蜜源植物;對于甘薯麥蛾、甘薯天蛾、甘薯煩夜蛾等易于人工捕捉的害蟲幼蟲,可在幼蟲處于零星發生或幼蟲低齡階段時進行人工捕殺;針對多數害蟲有落地化蛹的習性,有條件的地方,可在8~9月將種植田灌水一次,使水漫至土面并保持36~48 h,能使土縫中的蛹窒息而死。
利用頻振式太陽能殺蟲燈對具有趨光性的甘薯麥蛾、甘薯天蛾、甜菜白帶野螟及甘薯煩夜蛾等成蟲進行誘殺;利用甘薯麥蛾、甘薯天蛾等成蟲具有吸食花蜜、喜食甜酸物質的特性,在成蟲盛發期利用加有敵百蟲等殺蟲劑的糖漿(糖∶酒∶醋∶水=6∶1∶3∶10)毒餌進行誘殺;針對夜蛾類、甘薯麥蛾等害蟲對藿香正氣水等一些中草藥的特殊氣味有回避的習性,每周用中草藥制劑進行驅蟲一次。
當各類害蟲大發生,必須用藥防治時,應選擇廣譜、微毒或低毒的藥劑。目前市售該類藥劑主要有10億PIB/mL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1.8%阿維菌素乳油、20%康寬(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5%氟啶脲乳油、20%氟蟲雙酰胺水分散劑、0.6%印楝素乳油、5%氟蟲氰懸浮劑、2%阿維·高氯氟乳油、15 000 IU/mg蘇云金桿菌可濕性粉劑、2%阿維·蘇云菌可濕性粉劑、1%苦皮藤素水乳劑等。噴藥以害蟲處于低齡幼蟲、時間以16:00~17:00為宜,采食前7天停止用藥。
[1]呂佩珂,李明遠,吳鉅文,等.中國蔬菜病蟲原色圖譜(3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2]鄭建秋.現代蔬菜病蟲鑒別與防治手冊(2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3]趙丹陽,陳瑞屏,陳開軒.取食五爪金龍的甘薯臺龜甲生物學特性研究[J].廣東林業科技,2011(1):28-32.
[4]文立,王穿才.甘薯麥蛾生物學習性、發生規律及防治[J].中國蔬菜,2010(13):28-29.
[5]鄭明福,周岸,張旭.長沙地區藤蕹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10(19):16-17.
(本文配有彩圖,詳見彩色插頁)
湖南省蔬菜產業體系經費資助
魏林,胡雅輝,李萌,陳玉榮,湖南省植物保護研究所,園藝作物病蟲害治理湖南省重點實驗室,長沙,410125
梁志懷,湖南省西瓜甜瓜研究所
2014-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