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學軍 雷雄浩 劉松 羅水甫 秦沖 張媛
導讀:武漢市蔡甸區蔓枯病在甜瓜上常年發生重,但在小西瓜上發生輕;然而2014年小西瓜蔓枯病發生相當嚴重,發病程度超歷史。分析主要發生原因為氣候、生產管理等多種因素造成。生產上應掌握蔓枯病的田間癥狀和發病規律,采取輪作換茬、加強通風透光、降低濕度、增強抗性、合理控苗、注意農事操作、選擇合適農藥等方法綜合防治。
蔓枯病是西瓜、甜瓜上的一種主要病害,常年在武漢市蔡甸區早春大棚甜瓜上發生相當嚴重,早春小西瓜則發生相當輕。然而2014年早春大棚小西瓜上的蔓枯病發生非常重,為歷年之最,給蔡甸區小西瓜生產造成較大損失。
主要為害小西瓜莖蔓、葉片,葉片染病,多從葉緣開始,發病初期為“V”字形或橢圓形病斑,淡褐色至黃褐色,老病斑表面常密生小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莖蔓染病,初侵染莖基和莖節,為油浸狀小病斑,病斑多呈不規則長條形,后期病斑呈黃褐色,病莖稈縮,縱裂成亂麻狀,造成病部以上莖葉枯萎,病部密生小黑點;田間濕度大時,病部常流出琥珀色膠狀物,干枯后為紅褐色[1]。
蔓枯病與炭疽病區別。生產上容易將蔓枯病與炭疽病混淆。小黑點為蔓枯病的主要識別特征,炭疽病上小黑點著生少且不常見;蔓枯病多從葉邊緣侵染,病斑大,為“V”形或橢圓形,輪紋不明顯,無暈圈,不易開裂;炭疽病病斑一般較小,為圓形或近圓形,輪紋較明顯,有黃色暈圈,易開裂。蔓枯病病部溢出物為琥珀色,炭疽病病部溢出物為粉紅色。蔓枯病莖蔓上病斑呈不規則長條形,不凹陷,油浸狀,易縱裂流膠;炭疽病呈梭形或橢圓形,略凹陷,莖蔓縊縮。

小西瓜莖蔓、葉片染病

蔓枯病病部琥珀色溢出物
一般田塊病株率20%~40%,重病田塊病株率超過80%,病蔓率達10%;由于連續施藥效果不佳,不得已采用摘除病葉的方法,病情才得到有效控制。
在4月中下旬出現明顯發病高峰,此時正處在小西瓜膨瓜期,病株率及發病程度都達極值。
4月上旬坐果前調查,一般田塊病株率不超過10%,僅間隔1周左右時間,病株率普遍超過20%,重病田達80%以上,病情流行速度快。
坐果期普遍營養生長過旺,需頻繁整枝,傷口過多,病原菌反復侵染,連續用藥,病情反復,短時間內難以得到有效控制。
蔓枯病菌喜溫暖、高濕的環境,相對濕度85%以上、平均溫度22℃時病害流行快。陰雨天過多,平均氣溫適宜,有利于病害發生。
①陰雨天多 2014年2~4月陰雨天多達50天,比歷年平均值36.8天多約13天,其中僅4月就有14天,陰雨天多,空氣濕度大,大棚內濕度更大,十分有利于病害發生與流行。
②光照少,強度低 2014年4月日照時數110.6 h,比常年低35.1 h,而且光照強度低,對有效降低濕度和遏制病情發展不利。
③氣溫適宜 2014年4月、5月由于高溫時間比常年低,而低溫又比常年高,這樣的環境非常有利于病害的暴發流行。
病殘體上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風、雨、灌溉水傳播,主要從氣孔、水孔或傷口侵入[2]。由于移栽期遇連續低溫冰凍天氣,移栽期推遲7~10天,為了不延誤上市季節,生產上采取非常規的操作,頻繁整枝,而整枝過多導致傷口多,有利于病害的發生。
①過度水肥,底肥下得足 由于提苗肥一般5~7天補充1次,同時土壤含水量高,水肥充足導致瓜苗瘋長,營養生長過旺,需頻繁整枝,而整枝導致傷口增加,且陰雨天多不利于傷口愈合,病菌易侵入。水肥充足植株長勢嫩綠,棚內濕度大,都有利于病菌侵染。
②莖蔓管理 由于廂寬僅2 m,莖蔓生長空間不夠,農戶普遍將下部莖蔓多層盤繞在莖蔓基部節約空間,下部葉片互相疊加,不通風不見光,蔓枯病菌多從下部老葉及莖蔓基部侵染,空間小氣候十分適宜病害的發生,田間表現莖蔓基部附近為明顯發病中心;而且造成藥劑防治有死角,病情反復,防治效果不佳;而少數未盤蔓的田塊,病害發生相對較輕,連續防治2次,就基本控制了病情。
③坐果不力 由于坐果季節2014年4月陰雨天占1/2,瓜苗營養生長過盛坐果難;且光照少,坐果后化瓜多,調查發現,2014年小西瓜第一批坐果率比常年減少30%以上;坐果率偏低,枝蔓生長旺盛,需要加強整枝控制營養生長,但是傷口過多有利于病菌侵染。
④通風管理 坐果前農民總是想著保溫催苗,通風少;坐果后又需要保持較高溫度防止化瓜,較少通風,因此大棚內濕度高,經常達90%左右,使得病害防治難度加大,防治效果不佳。
⑤溝路不暢 由于2014年早春沒有出現過大風強對流天氣,外溝都挖得比較淺,4月連續降雨,圍溝內有積水,病害發生重的田塊內溝有明水,棚內濕度過大;土壤含水量大,植株旺長。
⑥植株嫩綠 長期保溫高濕栽培,肥水過量,植株長勢嫩綠,抗病性差,有利于病菌侵染。
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才能達到防病效果。
①輪作換茬 秋季最好改種水稻,推廣種植春西瓜—晚粳稻水旱輪作栽培模式,可有效減少病原菌殘留。
②加強管理 挖好三溝,深溝高畦栽培,防漬防澇。加強通風透光,提倡滴灌,少量多次,降低棚內濕度,保持畦面半干狀態。雨季加強防澇,降低土壤含水量,發病后適當控制澆水[3]。
③增強植株抗性 葉面通過噴施鈣鎂鋅硅中微量肥,可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同時少量多次噴施適量多效唑增加葉片厚度,增加莖蔓的韌性,提高木質化程度,也可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
④合理控苗 通過合理整枝、加強通風、降低棚內溫濕度達到控制旺長的目的,必要時還可根據苗情噴施20~50 mg/L多效唑控旺。
⑤注意農事操作,避免交叉感染 整枝最好在晴天進行。每667 m2保留藤蔓1 200~1 500條,藤蔓間距保持15~20 cm,藤蔓避免相互重疊。及時清理枯蔓死株,摘除蔓基部感病葉片,深埋或燒毀病殘體。罷園時,每667 m2撒施石灰100 kg,澆透水,利用晴熱高溫閉棚消毒10~15天。
①藥劑預防 在西瓜伸蔓整枝階段,提倡人工整枝與藥劑控旺相結合,減少整枝次數,降低病原菌侵染幾率,整枝后尤其陰雨天及時用藥預防。可用80%大生(代森錳鋅)600倍液、70%安泰生(丙森鋅)500倍液、68%金雷 (精甲霜·錳鋅)600倍液噴霧防治。每隔5~7天1次,連續防治2~3次。重點噴施瓜苗中下部莖葉,后期封行后,改用機動噴霧器,提高防治效果,增加通風。注意含有嘧菌酯類藥劑在膨瓜前最好不用,不是防治不好,而是用后促進生長的效果非常明顯,特別是葉片長得過于肥大,不利于通風透光。
②藥劑治療 膨瓜前可用75%拿敵穩 (肟菌·戊唑醇)3 000倍液、25%施保克 (咪鮮胺)2 000倍液、43%好力克 (戊唑醇)5 000倍液防治,膨瓜后可用37.5%阿米妙收(苯醚·醚菌酯)1 500倍、60%百泰 (唑醚·代森聯)750~1 500倍液、42.8%露娜森(氟菌·肟菌酯)1 500倍液噴霧防治。對于莖蔓病斑,先剔除病斑,再用68%金雷20~30倍液與72%農用鏈霉素稀釋成糊狀進行涂抹。對于發病重的田塊,在剪除病重葉片同時,用47%加瑞農(春雷·王銅)∶50%撲海因 (異菌脲)∶80%代森錳鋅按 1∶1∶1 配成800倍液噴霧防治[4]。
[1]鄭永利,戚紅炳,陸劍飛.西瓜與甜瓜病蟲原色圖譜[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16-18.
[2]王葉筠,黎彥,蔣有條,等.西瓜甜瓜病蟲害防治(修訂版)[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21.
[3]夏聲廣,謝永強,徐蘇君,等.西瓜病蟲害防治原色生態圖譜[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社,2010:24.
[4]趙廷昌,張友軍,宋鳳鳴,等.西瓜甜瓜病蟲草害防治技術問答[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