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俊康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92]
道路交通規劃是化學產業園區規劃的一項重要工作,它直接影響到園區規劃的質量和可操作性,因為化學產業園區的交通特征不同于一般城市地區,具有鮮明的工業區特點。區域對外交通和內部交通均主要以物流為主,且體現為綜合交通運輸方式,包括鐵路、港口、道路、管道輸送等;同時,由于園區的居住服務等配套設施設置在園區之外,園區對外的通勤交通與相應的道路設施服務能力應相互匹配。因此,需要對道路交通方案進行必要的補充和深化,使其既滿足近遠期的交通需求,又最大程度地考慮方案的經濟性。
曹妃甸工業區規劃總面積380 km2,化學產業園區位于工業區東南部,面積為29.8 km2,遷曹高速連接線(快速路)的最南端(見圖1)。區緊鄰曹妃甸港區深槽,依托30萬t原油碼頭發展石化產業的核心地區,具有依托深水港口發展臨港工業的良好條件。曹妃甸化學產業園區主要的布局見圖2。
煉化一體化項目區:位于園區最南端,總用地面積約4.86 km2。該區塊項目原料運輸量最大,生產能耗高。
基礎原料項目區:鄰近煉化一體化區,總占地面積約3.66 km2,是下游產業項目的原料供應基地,原料運入量較大。
綜合化學品項目區:位于基礎原料項目區北側,占地面積約4.68 km2,重點布局精細化工項目。

圖1 曹妃甸化工區區位

圖2 石化區各功能區圖
化工新材料項目區:生產過程污染較小,因此靠近園區北側布置,可以盡量減少化工生產對于內陸生活區域的影響,占地面積約1.83 km2。
在南、北兩側規劃倉儲基地,用地約2.7 km2。熱電中心、污水處理廠、消防站等公用設施用地總計約1 km2。
(1)客運交通需求分布
在化學工業園區工作的職工的基本通勤特征為職住相對分離,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居住于工業區外的新城、唐海;二是居住于綜合服務北區和南區的居住小區。
遠期早高峰時段,客流主要分布為區內與西北側外部小區的聯系。這些流量主要來自于工業園區的配套生活區以及外部新城的職工進入區內上班,如圖3所示。

圖3 早高峰客運期望線
(2)貨運交通需求分布
從遠期貨運高峰小時期望線中可以看到,區域內需要承受的最大交通量為甸頭碼頭與外部區域的聯系。化學工業園區內貨運交通主要有兩部分:一是項目區的成品及原料與外部區域之間的交通需求;二是各項目區之間上下游產業鏈的貨運交通需求。圖4為早高峰貨運期望線。

圖4 早高峰貨運期望線
(1)路網層次明確,對外快速暢通。
構建完善的各級道路網絡。區域快速路實現各片區間的快速聯系,滿足疏港需求;區域各級道路網絡包括主干路及次干路等,對外通道等級應保持在主干路及以上等級,確保對外暢通。
(2)客運便捷高效,貨運安全有序。
客貨運系統盡可能分離。客運交通應以大容量的客運系統為主、小汽車為輔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企業通勤巴士及區內穿梭巴士。
貨運系統包括普通物流通道與大件運輸通道,滿足各類貨運需求。貨運交通應確保其安全性,加強區內對貨運車輛的管理及監控,做到安全有序。
(3)配合園區封閉式管理模式。
合理設置卡口,嚴格管理園區人車出入,避免閑雜人員隨意進入園區。
化學工業園區的道路網絡主骨架規劃為“一快、四橫、二縱”,如圖5所示。

圖5 路網規劃圖
一快:快速路沿遷曹連接線線位至甸頭立交,有利于園區南北向的快速溝通,同時對化學工業園區內部形成外圍的保護殼,有利于過境車輛的快速通過,減少過境交通對園區內部正常的生產運營的干擾。為了保證快速路對化學園區的服務,在石化北六道、石化大道、石化南四道設置3座跨線橋,既保證了遷曹連接線作為快速路的車速快速連續,也保障了與化學工業園區內部的高效溝通。
四橫:由南向北依次為石化北環、石化北四道、石化大道、石化南六道,間距約4 km;
二縱:石化中路、石化東路。由于規劃在地塊東部規劃了60 km2的備用地,石化東路將會成為未來園區內部主要的南北向運輸通道。
為了匯集園區靠近遷曹連接線地塊交通,在遷曹連接線伴行河道東側10 m設置南部及北部各一條伴行路,輔助遷曹連接線集散園區內部的車輛交通。
由于園區封閉式管理的需要,為保證車輛安全,于對外聯通道路口處設置卡口5處,分別位于石化北環、石化北五道、石化大道、石化南四道、石化南六道,全部在園區西側,位于園區上下遷曹連接線出入口。重要卡口建設時,因考慮道路紅線的拓寬,提供較多服務窗口,卡口宜配建一定停車位,配備緊急救援設施,建設危險品存放倉庫。在道路用地受限時,道路雙向的卡口設置可錯開,以節省土地,如圖6所示。

圖6 重要卡口建設示意圖
在石化北五道及石化南四道設置的進出卡口,由于伴行路與遷曹連接線紅線間距過窄,前后交叉口間距過近,節點容易產生回堵,加上卡口處需要有一定的蓄車要求,伴行路在相交處向東拐,使得交叉口與遷曹連接線拉開一定的距離,同時由伴行路包圍的地塊可考慮設置為卡口的蓄車場地。這樣既解決了交叉口間距過近的問題,也滿足了卡口處的蓄車問題,如圖7所示。

圖7 伴行路卡口設置的處理
(1)軌道交通方案
上位規劃中,軌道交通走石化大道,以地下的形式穿越化學工業園區。此方案雖然可為職工帶來一定的便利,且不影響化學工業園區的通視性,但是面臨地下管道的處理問題,施工難度較大,同時造價最高,且地下設站,對于化學工業園區而言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同時加大了化學工業園區封閉式管理的難度,因此不作推薦。
通過方案比較發現,軌道交通高架方案對化學工業園區的通視性及安全性造成影響,尤其是影響通視性;繞行的方案,雖然對通視性影響不大,但由于延長了軌道線路,增加了施工難度及造價,服務客流及服務水平也未得到提高,因此均不推薦。
通過對化學工業園區的安全性、通視性的影響,以及施工難易度、工程造價、服務客流等多方面的考慮,推薦軌道交通不進入園區,通過換乘穿梭巴士進入化學工業園區。雖然降低了便利性,但此方案既保障園區封閉性管理及安全,同時又能規避軌道交通進入化學工業園區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乘坐軌道交通到達園區的人員可在穿梭巴士站點換乘穿梭巴士進入園區。
(2)常規客運交通
常規客運交通主要包括大容量交通及小汽車,其中大容量交通包括通勤巴士和穿梭巴士。大容量交通主要分擔85%客流,其中通勤班車占77%,由單位根據各自的職工規模確定,以服務員工上下班為主;穿梭巴士占8%,主要以小型公交的形式接駁軌道交通;而相應的小汽車分擔客流量占15%,主要服務對象為管理層及賓客接待。所有進出園區車輛均需憑證出入。
根據預測,園區所需穿梭巴士線路規模為3條,每條線路平均配車13臺,高峰期發車間隔為5 min,平峰期頻率降低。3條穿梭巴士線路服務不同片區,根據化學工業園區道路網規劃及廠區開口設置,合理布局線路走向及服務片區。具體走向如圖8所示。
化工區內大部分貨運通過管廊、鐵路完成,部分由地面道路運輸,園內所有道路均提供貨運通行條件,并在早晚高峰時段分離客運通道與貨運通道。
園區貨運系統方案應明確一級、二級及大件貨運通道,應主要滿足貨運需求,見圖9。
(1)一級貨運通道
根據上位規劃確定,遷曹連接線為工業區的一級貨運通道,其承擔工業區內及工業區對外貨運通道,是西南側甸頭碼頭疏港的重要通道,化學工業園區一級貨運通道按遷曹連接線線位。
(2)二級貨運通道

圖8 常規客運交通
二級貨運通道為石化區內主要貨運通道,是區內貨運車輛互達及與一級貨運通道銜接的主要通道。
(3)大件通道
區域內大件運輸碼頭位于北側港口,大件運輸通道服務于區內。大件通道規劃分為超大件通道與一般大件通道,其中,超大件通道為石化中路,一般大件通道包括石化北四道、石化北二道、石化大道、石化南一道、石化南三道。
大件運輸通道應滿足相應的技術標準,見表1。

表1 大件通道技術指標
化學產業園區的交通特征不同于一般城市地區,具有鮮明的工業區特點。本文通過對曹妃甸化學產業園區的道路交通系統的梳理,從客運和貨運兩方面進行交通需求預測,并根據預測情況,進行各系統方案的編制,其中包括道路系統、客運系統、貨運系統,從系統上保證了未來化學產業園區交通運行的安全及順暢。

圖9 貨運通道及大件通道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