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亮
(上海市浦東新區公路管理署,上海市 210000)
2011年10月23日12:50左右,上海市某空心板跨線橋發生火災,火災持續時間約40 min。火災造成部分橋跨受損非常嚴重。為了解橋梁的實際結構受力狀況,判斷其實際承載能力,對其進行了詳細的承載能力試驗與安全性評估,為跨線橋上部結構的加固設計提供技術依據。橋梁火災后的承載能力試驗與安全性評估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1)靜載試驗;(2)橋梁結構安全性評估。
某跨線橋主線分上、下行兩幅設置,單幅橋寬15~19 m,上部結構采用先張法預應力空心板梁,梁高為0.9 m,梁寬0.99 m。下部結構采用柱樁式橋墩,蓋梁為鋼筋混凝土矩形蓋梁,基礎為鉆孔灌注樁。跨線橋的設計荷載為:汽車-超20級、掛車-120。火災源位于跨線橋第KZ24、KZ25孔(墩號PZ24~PZ26)正下方的倉庫。受火災影響的橋跨結構的立面圖見圖1所示。經初步判斷,各空心板梁混凝土表面火災溫度500~700℃,部分墩柱、蓋梁表面火災溫度大于800℃[1-2]。

圖1 火災橋跨KZ22~KZ26立面圖(單位:cm)
根據靜力荷載效率要求及主要控制斷面的設計內力計算結果,再考慮加載車輛的特性,選用了6輛單車滿載總重約32 t的四軸載重車作加載車輛。實際試驗車輛的前后軸輪距為600 cm,前軸—中前軸輪距為175 cm,兩中軸輪距為290 cm,中后軸—后軸輪距為135 cm左右。
根據跨線橋的結構受力特點和火災后的受損狀況,選取KZ24孔右幅橋跨最不利的控制斷面作為靜載試驗的測試位置,具體位置如圖2所示。

圖2 KZ24孔右幅測試斷面示意圖(單位:cm)
測試內容主要包括:(1)跨中斷面S1在相應最不利荷載作用下混凝土應力;(2)四分點斷面S2在相應最不利荷載作用下混凝土應力;(3)S1、S2斷面在相應測試工況最不利荷載作用下主梁撓度;(4)主梁在相應測試工況最不利荷載作用下的支座變形。
靜載試驗中,S1、S2斷面混凝土應力、撓度及支座位移測點、編號見圖3~圖6所示。

圖3 S1、S2斷面應變測點布置圖

圖4 S1斷面撓度測點布置圖

圖5 S1斷面撓度測點布置圖

圖6 PZ24#、PZ25#支座變形測點布置圖
靜載試驗現場加載情況參見圖7所示,各工況具體加載位置見圖8所示。各試驗工況的荷載效率系數介于0.85~1.05之間。

圖7 靜載試驗現場加載實景

圖8 S1、S2斷面對稱加載車輛布置示意圖(單位:cm)
在現場試驗中,應變片粘帖在已打磨較密實的底板混凝土表面,為了確定密實混凝土(底板平均打磨深度1~2 cm)的彈性模量大小,試驗對密實混凝土進行了回彈值測定。回彈法測定空心板密實混凝土的推定強度為55.4 MPa,混凝土強度離散性小,且均大于設計值(C50)。根據混凝土回彈測試結果,取密實混凝土彈性模量為3.45×104MPa。對靜載試驗中測量得到的應變和變形原始數據進行處理,得到各測試部位在相應試驗荷載下的實測應力和變形。靜載試驗混凝土應力實測結果及與理論值的比較見圖9~圖11所示。

圖9 加載控制斷面對稱加載混凝土應力曲線圖(單位:MPa)

圖10 加載控制斷面偏載混凝土應力曲線圖(單位:MPa)

圖11 S1斷面撓度實測值與理論值比較曲線圖(單位:mm)
火災后靜載試驗測試結果表明:(1)在對稱加載及偏載工況下,除4#板梁外,跨中斷面其余板梁的應力校驗系數均小于1,滿載時,主要測點的應力校驗系數在0.33~0.80之間。(2)在對稱加載工況下,跨中斷面4#板梁在加載過程中應力始終偏大,滿載時應力校驗系數為1.05。(3)在對稱加載及偏載工況下,除4#、5#、11#板梁外,近PZ25墩1/4斷面(S2)其余板梁的應力校驗系數均小于1,滿載時,主要測點的應力校驗系數在0.20~0.85之間。(4)在對稱加載工況下,1/4斷面4#、5#板梁在加載過程中應力始終偏大,滿載時應力校驗系數在1.03~1.34之間;偏載工況下,1/4斷面11#板梁在加載過程中應力校驗系數始終大于1,滿載時為1.12。(5)在各測試工況下,跨中及1/4斷面所有測點的撓度校驗系數均小于1,滿載時各斷面測點的撓度校驗系數在0.28~0.63之間。(6)在各測試工況下,各板梁撓度實測橫向分布與理論計算相吻合。(7)各控制荷載卸載后的結構相對殘余應變和相對殘余撓度均遠小于20%,表明試驗過程中橋梁一直處于彈性工作階段。
根據火災后橋跨結構各部件的技術狀況檢測與承載能力試驗結果,對火災孔(KZ24~KZ25)橋梁結構進行安全性評估。結果表明:(1)靜力試驗荷載下,各板梁撓度實測橫向分布與理論計算相吻合,且實測值均小于理論計算值。表明火災后該橋跨結構仍具有承受預定設計荷載的剛度。(2)靜力試驗荷載下,除4#、5#、11#板梁外,其余空心板控制斷面的實測應力增量小于相應的理論計算值,其實際強度滿足設計荷載要求。(3)靜力試驗荷載下,4#、5#、11#空心板控制斷面的實測應力增量大于相應的理論計算值。根據現行《公路橋梁承載能力檢測評定規程》(JTG/T J21-2011)第8.3.1條[3],可判定4#、5#、11#空心板不具備承受預定設計荷載的強度。
總的來說,試驗橋跨1#~3#、6#~10#、12#~15#空心板梁的靜力性能滿足規范要求,具有承受預定設計荷載的強度和剛度;4#、5#、11#空心板梁的實際承載能力不滿足規范要求。
火災后,KZ24、KZ25孔結構已產生損傷,橋梁結構部分空心板梁的實際承載能力降低。試驗橋跨1#~3#、6#~10#、12#~15#空心板梁的靜力性能滿足規范要求,具有承受預定設計荷載的強度和剛度;4#、5#、11#空心板梁的實際承載能力不滿足規范要求。
[1]黃偉利,徐志勝.回彈儀檢測高溫后普通混凝土抗壓強度的試驗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5,31(5):56-59.
[2]李毅,項貽強,王建江.火災后橋梁結構的損傷檢測及安全性評估[J].中國市政工程,2006,123(5):26-27.
[3]JTG/TJ21-2011,公路橋梁承載能力檢測評定規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