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軒 ,吳雪梅
(1.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北京市 100082;2.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北京市 100088)
隨著北京市近年機動車擁有量的快速增長,城市停車矛盾日益突出,車輛停放已經成為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必要停車設施的缺乏,會造成車輛亂停亂放,干擾道路交通的正常運行,既妨礙居民的正常出行,也影響城市運行效率和形象。
另一方面,停車設施的過分供給會促使機動車擁有率和使用頻率的不合理上升,進一步加劇道路的擁堵,惡化交通狀況。因此,在城市交通管理中也將停車設施的供給和收費作為組織和調控出行行為的重要手段。北京市從2011年4月起提升中心城區停車費用,并限制新建建筑物的停車位供給,希望以此抑制機動車出行,改善城市交通。
北京市在抑制中心城區停車供給和提高停車收費的同時,也面臨著醫院等特殊區域停車位供給不足的實際困難。醫院患者行動不便,機動車出行比例偏高,造成停車難停問題長期存在,有必要在這些熱點區域增設公共停車位,增加停車資源的供給。
同仁醫院和北京醫院位于北京市崇文門附近,均為三級甲等醫院,日門診量分別為7 000人次和5 500人次,停車需求巨大,由于停車位不足,長期存在看病停車難的問題。北京市規劃在北京醫院北側新建停車樓,通過增加停車供給,緩解停車難的狀況。本文旨在通過停車需求調查,科學合理的預測醫院停車需求,為確定停車樓的建設規模提供決策依據。
張泉[1]認為停車位需求預測包括城市停車設施總量預測、自備停車位預測和公共停車位預測,每項預測又包含多種預測方法,具體見表1。

表1 停車需求預測方法綜述
本次研究屬于公共停車位的需求預測,考慮醫院停車特性和可操作性,選用出行吸引模型進行預測。出行吸引模型的原理是建立高峰小時停車需求泊位數與區域機動車出行吸引量之間的關系[1]。模型建立的基礎條件是開展停車交通調查,根據車輛出行分布模型和停放吸引量建立數學模型,由此預測停車需求。
醫院停車需求主要由三類需求組成,門診病人、住院探視人員和工作人員,這些人員因機動車出行比例的不同,停車需求也有所差異,應分別計算。根據本項目實際情況,由下式預測停車位需求:

式中:Pi——第i類人員停車位需求;
Pid——第i類人員全天出行吸引量;
αi——第i類人員高峰小時到達系數;
βi——第i類人員高峰小時停車泊位的周轉率;
P、Pmj、Pts、Pgz——醫院停車總需求、門診人員停車需求、探視人員停車需求、工作人員停車需求。
利用上述出行吸引模型預測醫院停車需求,還需掌握機動車出行量和泊位周轉率等數據。本次研究計劃利用出行和停車調查得到所需數據,具體調查計劃見表2。

表2 調查計劃表
3.2.1 出行特點綜述
通過相關調研,了解到門診病人和探視人員出行目的不同,停車規律也有所區別:
(1)兩家醫院的內部停車場僅滿足醫院的職工停車需求,不對社會開放,因此門診和探視人員車輛主要在院外社會停車場停放,收費標準為8元/h。
(2)門診病人的到達規律與門診掛號和看病時間有關,門診時間為8:00~12:00,13:00~17:00,由于號源緊張,6:00已有門診病人到達排隊掛號。停車時間主要由診療時間決定,醫院已往的調查顯示,由于門診流量大,很多環節需排隊等候,診療時間平均在2.5~3 h左右。
3.2.2 調查結果
調查的主要結果見表3。
(1)門診病人出行規律
a.現狀出行方式中,由于這兩家醫院緊鄰地鐵2號線和5號線的崇文門站,地鐵出行比例較大,占32%,公交26%,小汽車出行為25%,出租車出行為13%,步行和自行車較少,占4%。

表3 門診和探視人員出行調查表
b.在停車位充足的情況下,免費停車時小汽車出行比例將升至46%,但當停車費調整為6元/h后,則降至29%,說明停車收費調整對抑制小汽車出行有一定作用。
c.病房每個床位為一人,平均每天有1.47人次探望。
(2)探視人員出行規律
a.探視人員與門診病人出行方式類似,現狀出行方式中,地鐵出行占27%,公交28%,小汽車出行為20%,出租車出行為11%,步行和自行車較少,占14%。部分住院病人的陪護人員在周邊臨時居住,因此步行和自行車比例較高。
b.在停車位充足的情況下,免費停車時小汽車出行比例將升至44%,但當停車費調整為6元/h后,則降至22%。
3.3.1 出行特點綜述
醫院工作人員主要是用于通勤出行的停車:
(1)多在醫院內部進行停車,由醫院發放車證,憑證停放,費用標準為80~100元/月,低于院外社會停車場停放標準。
(2)停車時間與工作時間一致,一般為7:30~17:00。停車周轉率為1輛/d。
3.3.2 調查結果
醫院工作工作人員主要分為三類,有醫生、護士和其他人員,由于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差異,出行方式有所區別。本次調查的主要結果見表4。

表4 工作人員出行調查表
(1)醫生出行規律
a.醫生的小汽車出行比例在所有人群中最高,達到33%,公共交通占46%。
b.在停車位充足的情況下,免費停車時小汽車出行比例將升至48%,但當停車費調整為6元/h后,則降至40%。
(2)護士出行規律
a.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到52%,其中地鐵28%,公交24%,小汽車出行為27%,步行在所有人群中比例最高,達到16%。
b.免費停車時小汽車出行比例上升為39%,當停車費調整為6元/h后,出行比例仍為27%,小汽車出行受停車收費影響影響較大。
(3)其他人員出行規律
a.公共交通出行比例達到52%,其中地鐵28%,公交24%,小汽車出行為27%,步行在所有人群中比例最高,達到16%。
b.免費停車時小汽車出行比例上升為52%,當停車費調整為6元/h后,出行比例仍為24%,小汽車出行受停車收費影響影響最大。
出行吸引模型需要明確停車位的周轉率。工作人員車輛停放一般與工作時間相一致,為1輛/d。門診和探視人員的周轉率與就診時間有關,將在對同仁醫院東側院外社會停車場的調查中獲得相關數據。
調查結果顯示:
(1)停車場平均停車時間是為125 min,約2 h。其中82%的人停車在3 h以內,18%的人停車大于3 h。平均停車周轉率為0.48輛/h,見圖1。

圖1 停車時間示意圖
(2)車輛到達高峰是12:00~13:00,占總量的21%,離開高峰是14:00~15:00,占總量的19%,見圖2、圖3。
(3)停車場車輛進出高峰與背景高峰時間不重疊,有利于車輛疏散。

圖2 車輛到達分布圖

圖3 車輛離開分布圖
北京醫院和同仁醫院的相關數據如下:
(1)北京醫院門診量5 500人次,床位數1 100張。職工2 700人,其中醫生700人、護士1 100人和其他人員900人。
(2)同仁醫院日門診量7 000人次,開放病床860張。職工2 723人,其中醫生765人、護士975人和其他人員983人。
根據醫院情況和停車調查結果,各項參數數值見表5。

表5 預測參數表
本項目最終預測結果見表6,同仁醫院和北京醫院停車需求共2 500個。

表6 停車需求預測表
本文以實際工程為例,通過有針對性的調查,對醫院各群體的出行和停車規律有了詳細了解。結合醫院實際情況,以出行吸引模型為基礎,按人群進行分類,確定預測方法,合理預測醫院停車的真實需求,為停車設施的建設提供依據,也為今后此類項目的開展提供借鑒。
[1]張泉.城市停車設施規劃[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2]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北京東單停車場工程研究報告[R].北京,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