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海輝


2013年12月5-6日上午,省老區建設促進會召開調研匯報會。6個調研組匯報了對全省老區調研的情況,并就如何建言獻策的問題進行了討論。
據了解,省老區建設促進會2013年8月換屆后,專門召開了會長會議,研究決定,把17位正、副會長分成6個調研組,從9月開始,分赴15個地級市,會同各地老促會一起,進行老區情況調研和原中央蘇區專題調研。至11月初,各組完成了第一輪調研。
各調研組十分重視這次調研,分別采取了召開座談會、聽取匯報與實地考察相結合的辦法,廣泛聽取市、縣領導和有關部門以及老促會同志的意見,深入老區村、鎮和企業、學校、衛生院、革命烈士紀念館等實地調研,全面了解老區建設及老區群眾生產生活情況,傾聽當地干部群眾的呼聲。不少參與調研的同志都表示,通過調研,對老區的情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老促會的工作也有了更多更新的認識,收獲很多。
在5日上午的匯報中,各調研組一致認為,近幾年來,廣東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老區建設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強老區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重點解決老區民生問題,大力扶持老區發展特色產業,特別是開展扶貧開發“雙到”工作以來,老區落后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在解決“行路難、讀書難、看病難、飲水難、住房難”等問題上成效顯著;在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粵東西北發展戰略的推動下,廣東原中央蘇區地區發展步伐加快,勢頭良好。各地老促會也在促進老區建設中,努力當好參謀和助手,發揮了很好的作用,老區建設卓有成效。
同時,各調研組也清醒地看到,由于老區大多地處比較偏遠的山區,基礎薄弱,區域經濟發展長期滯后,目前仍存在不少困難,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
汕尾、惠州調研組的同志說,汕尾市是全國土地革命時期建立農會和蘇維埃政權最早的地方,是全國十三塊革命根據地之一,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落后于全省,各項經濟指標竟都比不上外省的革命老區。由于經濟發展落后,民生問題得不到很好解決,社會發展嚴重滯后。同時,由于財力薄弱,大部分革命遺址得不到保護。有的烈屬還生活在貧困線下。汕尾干部群眾希望享受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政策;惠州也希望中央給予全國中、西部經濟發展的政策落戶到老區,或者參照享受,推動經濟新一輪發展。
陽江、茂名、湛江調研組反映,因為修路指標少、補貼標準低,不少老區村的村道硬底化任務尚未完成;飲水安全問題普遍沒有得到根本解決;老區危房、泥磚房、茅草房的改造任務仍然很艱巨;許多老區村莊的生產生活環境依然惡劣;老區在醫療、教育、革命史跡的修繕和維護等方面還遺留大量的問題。特別是不少地方的老區工作,存在機構不健全、經費不落實、人員不到位的問題,嚴重制約老區工作的開展。
在汕頭、潮州、揭陽調研組看來,老區基礎設施后后、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的情況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變的原因,一是資金不足,二是重建輕管,三是有些政策標準未照顧到人口較少的自然村,四是各級老促會基金不足,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
韶關、清遠、河源調研組的同志在調研中發現,由于配套資金落實不到位,很多扶持革命老區的建設項目進不了計劃籠子,無法進行建設。他們還將三市老區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歸納:沒有形成對老區工作普遍的、持續的重視;沒有從政策頂層設計和根本機制上解決老區持續發展、有效發展問題;對老區建設的支持和資源整合適當傾斜不到位;對老區發展長期跟蹤缺乏戰略性部署,一系列硬骨頭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等。
讓江門、肇慶、云浮調研組的同志感受最深的是,三市老區大多處在山區或偏遠地區,區域經濟發展長期滯后,經濟總量小,產業結構處于從農業主導向工業主導過渡階段。同時,老區貧困村數目仍不小,老區村道硬底化任務艱巨,農田水利設施年久失修,醫療衛生條件落后,現代產業發展落后,老區建設資金投入不足,人才資源相對匱乏。
原中央蘇區地區專題調研組的同志也從發展起步晚,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經濟總量小,整體發展水平較低;地方可支配的財力有限,自我發展能力十分薄弱;民生事業欠賬多,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差等方面總結了廣東原中央蘇區地區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將我省的原中央蘇區地區與相鄰的江西贛州、福建龍巖的原中央蘇區相比,查找了在經濟水平、固定資產投資以及扶持政策和力度等方面存在的種種差距。
結合這次實地調研,各調研組也提出了不少有益的建議。與會代表一致認為要協調中央、省有關部門,爭取對原中央蘇區和老區建設傾斜的相關政策,切實解決老區建設資金保障,盡快出臺一些實質性的可操作的扶持老區發展的新措施,大力加強老區基礎設施建設,扶持老區發展特色產業,推動老區經濟加快發展,跟上全省發展步伐。
在匯報會結束前,省老促會會長陳開枝作了總結發言,他提出,要綜合各組的調研情況,向省委、省政府報告,提出意見和建議,為推動廣東老區建設加快發展建言獻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