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如此洋溢人文情懷、如此“接地氣”的文字,出現在歷來“公報式”的中央重要會議報道中,給2013年的歲末注入了一種特別的溫暖。
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城鎮化飛速推進的緊要時刻,最高決策者提醒各級主政者,城鎮化切切不可被“水泥鋼鐵森林”迷失了眼,“不能一邊是高樓林立,一邊是棚戶連片”,而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融入自然,以人為核心,讓民眾“記得住鄉愁”。“鄉愁”,給“城鎮化”這個似乎無關“溫度”的經濟學詞匯,賦予了一種溫熱的人文氣息。
“記得住鄉愁”這神來之筆,不僅是文風的改變,更是執政者人文情懷的彰顯,是“以民之所望,為施政所向”的邏輯延伸。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為了人民過上安放“鄉愁”的美好生活,為了“廟堂”與“草野”無縫對接、同心共力成就夢想,改革開放依然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之一。
整個2013年,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踐行承諾,敢于涉險灘、敢啃硬骨頭,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不僅點燃億萬人民的改革熱情,繪制出可操作的改革“路線圖”,更言出必行、壯士斷腕,以堅定、穩健的“削權”和“自我革命”,改革行政體制、簡政放權,“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聚合各項相關改革協調推進的正能量,讓“改革紅利”逐項釋放。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只要是民之所盼、民之所望,再艱難再復雜的改革,也要甩開膀子干。2013年,密集的好消息讓民心為之一振:“單獨二孩”放開了,勞教制度廢止了,高考改革提速了,辦證辦事容易了
“甩開膀子”有膽魄,關鍵是“打鐵還要自身硬”。
“老虎蒼蠅一起打”,擲地有聲的反腐誓言與行動,震懾著貪腐官員,提振了人民對黨和政府的信心;堅決落實“八項規定”,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正深刻地改變著吏治。給權力涂上防腐劑,織密制約權力的“籠子”,為政清廉取信于民、秉公用權贏得人心,改革才能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收獲更多的紅利。強力蕩滌“四風”,不僅清明了官風政風,也改變了社會風氣。掃除奢靡之風,與體現民間自覺的“光盤行動”,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以氣召氣”,給整個民族打開了抵御“物質主義”的精神天空。
發展依靠人民,發展為了人民,所以不能以犧牲精神文明為代價,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更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不可逾越的紅線,在2013年畫得更粗更重。治國理政惦記人民的“鄉愁”,為經濟社會發展畫出一抹亮色。
從安全生產鐵令到“空氣保衛戰”,讓人民感知到,黨和政府焦慮著我的焦慮,煩憂著我的煩憂。共同生活在祖先埋骨之地的我們,“同呼吸、共努力”的命運共同體意識,在黨和政府溫熱的關懷中,所激發出的凝聚力與創造力,將長久造福于我們的時代,厚澤我們的后人。
改革很溫熱,“鄉愁”很溫熱,“常回家看看”入法同樣很溫熱。有“溫熱施政”導向,風行草上,社會層面的價值重建可期,溫暖必定驅走冷漠,喚回純美善良。東北街頭那位被撞大爺“我有醫保、你快走”的善良“謊言”,融化了“訛”寒,讓“老人摔倒不扶”者汗顏。
“信心是命運的主宰”,中國夢激起千層浪,2013年,因“改革紅利”而更加彰顯“三個自信”的中國,對“合腳的鞋子”更加珍惜。
本刊編輯部梳理的一個個“年度熱詞”,也是觀察社會、感知民心的一個個窗口,透過窗口,我們能看到陽光。重溫這一年來對中國社會帶來重大影響的金句名言,我們將會以更明朗的心情,迎來更加“溫熱”的一年。
安放“鄉愁”,共享“紅利”,成就夢想。共和國每一幢房頂上的裊裊炊煙,都是我們溫暖的家,都給遠行的人以力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