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偉一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華爾街銀行家有這個意思。美國2014年出版的新書《年輕的錢》掀開了華爾街銀行家帷幕一角,讓我們窺視到美國投資銀行內上演的喜劇、悲劇和鬧劇。
作者凱文·羅斯采訪了華爾街的青年銀行家,他們的東家包括花旗集團、高盛,德意志銀行等。采訪對象是剛入銀行界的分析師,他們不僅是美國名校畢業生,而且是名校畢業的優等生。
要想在華爾街出人頭地,當上分析師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第一步。投資銀行的塔頂是首席執行官和董事長,下面是業務部門和區域部門主管,再下面是董事總經理、副總裁,然后是助理,最下面是分析師。
在投資銀行,分析師如同工蟻,日常工作不外乎3項:制作拉生意的手冊、制作計算機模型、對公司估值。頭一項最為辛苦,前臺銀行家招攬業務,需要分析師制作活頁冊。制作活頁冊技術含金量不高,但必須精益求精,返工是家常便飯。過于關注細節是件折磨人的事,也不利于發明創造。孔子說君子不器,我以為過于精準就是器:精密車床是器,超級精算的計算機也是器。
分析師第一年的工作暗無天日,整天關在辦公室內做材料,幾乎見不到客戶。上司動輒疾言厲色,投資銀行是個等級森嚴的地方。按照羅斯的說法,很多青年銀行家是被帶上了“金手銬”。但能夠戴上金手銬也不容易,很多人欲戴而不得。金融危機后,在利潤好的投資銀行,表現最好的分析師年薪14.5萬美元。美國家庭年均收入5萬美元,金手銬價值不菲。
有分析師不這樣看,說如果按小時換算,其稅后收入不過每小時16美元。分析師加班時間太長。傳統商業銀行的工作時間是朝九晚五,而分析師的上班時間是朝九加朝五:早上9點上班,第二天早上5點下班,連續工作110個小時是常事。但我以為,年輕人加班未必是壞事,多數年輕人反正不讀書看報,整天在網上八卦或被八卦,加班可以減少無聊時間。一些青年銀行家表示,連續工作數日后,他們需要服藥提神,就是合法的毒品。
另一方面看,魔鬼訓練有合理之處。投資銀行的領導就是要通過魔鬼訓練,帶出一支特別能戰斗的隊伍。經過極限訓練,海豹突擊隊員能心硬如鐵,殺人不眨眼;同樣,極限訓練后銀行家就能殺雞取卵,口蜜腹劍。《年輕的錢》中這樣論斷:“華爾街完全不講道德。如果在非洲推廣疫苗能預防瘧疾,一家銀行能賺100億美元,銀行肯定會去做。如果在非洲傳播瘧疾能賺100億美元,銀行至少會考慮該設想。”
《年輕的錢》總體上對華爾街評價較為負面,但華爾街銀行某些方面比較人性化。比如,分析師工作一年后,如果被打入另冊,領導會暗示不會與其續簽第三年的合同。這樣,分析師就有一年緩沖期,利用這段時間另尋高就。
青年銀行家改換門庭,技術公司是個好去處。2008年金融危機,華爾街裁掉2.8萬個職位,2013恢復了其中的30%。同時,谷歌等技術公司異軍突起,到處招兵買馬。2010年,哈佛大學商學院畢業生中,8%的人進了技術公司,2013年則是18%的人進了技術公司。這種變化并沒有否定華爾街。某種意義上說,新趨勢反而肯定了華爾街,因為技術公司之所以挖華爾街的墻角,就是要與華爾街爭食,要做華爾街的業務。英文有句古話:模仿是最好的恭維。中文也有一古話:不義之財,取之何妨。我以為,《水滸傳》中的這句道白說出了許多美國人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