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兵
(鄭州市市政工程勘測設計研究院,河南鄭州 450046)
在橋梁工程設計中,經常會遇到橋梁斜交的情況,橫坡為i%,縱坡為j%,斜交角為α,見圖1。

圖1 蓋梁中心線與道路中心線斜交示意圖
這時,一般思路是,求出同一蓋梁下某根柱(樁)對應的中心樁號,通過縱坡j%來求出該樁號的中心橋面標高,然后通過橫坡i%來求出該柱(樁)的實際橋面標高,再減去鋪裝厚度、梁高、支座及墊石、蓋梁高得出柱(樁)頂標高。同理,求出另一根柱(樁)的標高。最后根據兩個柱(樁)頂標高及兩柱(樁)間的距離推算出蓋梁坡度。更有不勝其煩者,會推算出同一蓋梁下的所有柱(樁)頂標高,以至于蓋梁在豎直面上是一條彎折線。
上述方法不僅設計起來麻煩,施工時也很麻煩。下面根據簡單推導來得出斜交橋蓋梁實際坡度的公式。
(1)蓋梁在道路中心線上的投影范圍內縱坡不變。
首先建立斜坐標系。x 軸沿道路中心線,y 軸沿蓋梁中心線,z 軸垂直橋面向上。x 軸與y 軸角度等于90 °-α,x 軸與z 軸角度等于90 °,y 軸與z 軸角度等于90°,見圖2。

圖2 根據斜交蓋梁建立的三維斜坐標系
在 x -z 平面內,Δzx=Δx ×j
在 x -y 平面內,Δx=Δy ×sinα
代入得到 Δ zx=Δy×sinα×j
在 y -z 平面內,Δzy=Δy ×cosα×i
由于Δzx與Δzy 均為同軸內,可以直接作加減法,則

上式左邊的分子為高差,分母為沿蓋梁中心線距離,相除即為蓋梁的實際坡度,以k 表示,得

式中:k——蓋梁的實際坡度;
α——橋梁斜交角;
j——道路中心線的縱坡;
i——橋面橫坡。
符號規定:沿蓋梁方向,i,j 符號相同為 +,i,j符號相反為-。
從式(1)中可以看出,蓋梁的實際坡度在橫坡i 及縱坡j 不變的情況下是一個定值。但在實際工程中,路線設計時經常把變坡點設置在橋梁范圍內,特別是一些中小橋,這樣蓋梁在道路中心線上的投影范圍內縱坡j 就不是一個定值,顯然式(1)也不能簡單應用于計算此類情況下蓋梁的實際坡度。
(2)蓋梁在道路中心線上的投影在豎曲線范圍內(見圖3)。

圖3 蓋梁在道路中心線上的投影在豎曲線范圍內示意圖
假設豎曲線兩邊坡度分別為j1%、j2%,圓曲線半徑為R,坡度線1 的豎直角為,豎曲線上任意一點x 的切線與坡度線1 之間的夾角為,見圖4。

圖4 豎曲線上任意點幾何示意圖
tanγ=j1%,由于城市道路設計規范要求最大縱坡一般不大于4%,即j1%<0.04,根據高等數學里微分的近似公式,當 γ 非常小時,tanγ=γ,即 γ =j1。
設定蓋梁兩端對應道路中心樁號距豎曲線起點樁號分別為x1,x(2小注:根據幾何求解,在x1,x2相對曲線半徑R 不在一個量級且縱坡j 非常小的前提下,x1,x2可近似等于在豎曲線上距豎曲線起(終)點的弧長。)則蓋梁兩端的實際坡度分別為k1,k2得:

兩式相加除2,也即是蓋梁中心的實際坡度為


式中:L——蓋梁長度;
α——橋梁斜交角;
ΔH——誤差;
R——豎曲線半徑。
以一個蓋梁長20 m,橋梁斜交角為15°,豎曲線半徑為2 000 m 為例,以蓋梁中心處的實際坡度來模擬整片蓋梁的誤差不到±7 mm,誤差在厘米級以下。
因此,遇到蓋梁在橋梁中心線上的投影在豎曲線范圍內的情況,計算蓋梁的實際坡度時,可以先根據式(2)計算出誤差,若誤差相較橋面鋪裝厚度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完全可以用蓋梁中心線的實際坡度作為整片蓋梁的實際坡度,具體施工時用橋面鋪裝來調整蓋梁形成的誤差。
在求斜交橋的蓋梁坡度時,先確定蓋梁兩端在道路中心線的投影范圍,若該范圍的縱坡為一個定值,則該片蓋梁的實際坡度也是一個定值,可以直接通過公式k=sinα×j ±cosα×i 來計算,并根據計算出的蓋梁實際坡度推出各柱(樁)的頂標高。若該范圍在豎曲線內,縱坡不是一個定值,則先根據公式來計算誤差,若誤差相較橋面鋪裝厚度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則先確定蓋梁中心對應道路中心樁號,求出該中心樁號的縱坡jm,也就是該中心樁號在縱斷面豎曲線上的切線的豎直角的正切值(注意縱斷面的比例)。將縱坡jm代入k=sinα×jm±cosα×i 求出整片蓋梁的實際坡度,并根據蓋梁中心對應道路中心樁號的橋面標高推算蓋梁中心高程,最后按蓋梁的實際坡度推算各柱(樁)頂標高。
[1] CJJ 37-2012,城市道路工程設計規范[S].
[2] JTG D60-2004,公路橋涵通用規范[S].
[3] JTG D62-2004,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S].
[4] 同濟大學數學系.高等數學(上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