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正林
(林同棪國際工程咨詢(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433)
寧啟鐵路復線電氣化改造Ⅱ標段八百河大橋位于南京市六合區境內。八百河大橋跨越白河,白河為規劃Ⅴ級通航河道,兩岸接線受現狀條件限制無法抬高,因此不得不采用建筑高度相對低的大跨度結構橋梁,采用40 m+64 m+40 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槽形梁比常規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結構,接線降低2.4 m。另外,采用槽形梁結構斷面利用率高、能有效降低噪音、防止車輛出軌及傾覆下落等優點。
(1)活載標準:中活載;
(2)設計時速:200 km/h;
(3)正線數目:雙線;
(4)軌道結構:有渣橋面。
梁高:中、邊跨跨中梁高4 m,支點點局部位置加厚到4.5 m。
梁寬:槽形梁總寬度11.1 m,底面總寬度為9.8 m,內側凈寬7.5 m。
板厚:道床板厚度為0.6 m,支點處加厚到1.1 m;槽形梁腹板厚度為0.65 m,支點處腹板加厚到0.9 m上翼緣寬度1.8 m;支點,中、邊跨跨中及中跨4分點位置設計肋板加勁。槽形梁一般構造詳圖1、圖2。

圖1 槽形梁橫斷面(單位:cm)
本橋采用三向預應力體系??v向和橫向預應力采用Ⅱ級低松弛鋼絞線,產品應符合GB/T5224-2003的標準。標準強度fpk=1 860 MPa,公稱直徑15.2 mm,公稱面積139 mm2,Ep=1.95×105MPa。豎向預應力采用JL25精扎螺紋鋼筋fpk=830 MPa,每道腹板設置2列。錨具采用符合國家標準GB/T14370-93《預應力筋用錨具、夾具和連接器》中I類要求的錨具,橫向束交錯單側張拉,采用扁錨??椎啦捎盟芰喜y管,孔道摩阻系數0.17,孔道偏差系數0.001 5??v向預應力布置見圖3。
(1)恒載
梁體自重:混凝土容重取26 kN/m3;
二期恒載:包括鋼軌、扣件、墊板、道渣、電纜槽、擋渣墻、接觸網等,按有渣橋面考慮。
(2)活載
中活載按規范進行加載,靜力計算沖擊系數:1+μ=1+α×6(/30+L),α=4×(1-h)≤2。
(3)混凝土收縮徐變

圖2 槽形梁構造圖(半剖面)(單位:cm)

圖3 槽形梁縱向預應力圖(半剖面)
環境條件按野外一般條件考慮,相對濕度取70%。根據老化理論計算混凝土收縮徐變,系數如下:徐變終極值2.0(混凝土齡期6 d);徐變增長率0.005 5;收縮速度系數0.006 25;收縮終極值系數0.000 16。
(4)結構溫度變化
體系溫度:根據南京當地氣候,采用±20℃。
梯度溫度:頂板升溫按20℃考慮,α=7按指數曲線變化。
(5)支座沉降
支座不均勻沉降按1.5 cm。
(6)風力
按照《橋規》第4.4.1條辦理,風荷載設計基本風壓強度取600 Pa。
(7)橫向搖擺力
取100 kN一個集中力作用在最不利位置,以水平方向垂直線路作用于鋼軌頂面。
(8)脫軌荷載
按照《橋規》第4.3.11條規定辦理。
(9)地震力
按照《鐵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規定計算。
采用同濟大學編制的“橋梁博士3.10”和西南交通大學編制的“橋梁結構分析系統BSAS4.23”分別進行計算。計算荷載包括恒載、活載、支座不均勻沉降、溫度變化、預應力、混凝土收縮徐變等。橋博和BSAS計算結果非常接近,橋博計算結果如下:
正截面最小應力:槽形梁按全預應力構件設計,全橋未出現拉應力;
主力組合正截面最大應力:σmax=11.22 MPa<0.5 fc;
主+附組合正截面最大應力:σmax=14.05 MPa<0.55 fc;
斜截面抗裂計算:主拉應力最大值為-1.91 MPa<0.55 fc。,滿足規范要求;
靜活載作用下的撓度值:邊跨最大撓度值為2.4 mm 為了摸清結構的剪力滯效應,采用TDV RM2006建立空間梁板模型。其中兩端箱梁采用梁單元,道床板用板單元,梁、板單元間采用剛臂連接,預應力鋼束考慮了豎彎、平彎和空間位置,二期恒載直接加載于道床板上。施工階段、恒載及荷載組合與橋博模型相同。 根據TDV RM2006的計算結果,主梁的剪力滯系數為:中支點處,上緣σmax/σmin=1.28,下緣σmax/σmin=1.18;跨中處,上緣 σmax/σmin=1.12,下緣σmax/σmin=1.06。 槽形梁于支座處剪力滯效應比較明顯,其系數達1.32;跨中處剪力滯效應較弱,與普通梁相差不大。 為進一步分析槽形梁受力特點,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10.0建立空間實體模型,混凝土采用SOLID65單元模擬,預應力采用LINK8模擬,見圖4~圖9。 圖4 跨中截面縱向應力圖 圖5 墩頂截面縱向應力圖 圖6 跨中截面橫向應力圖 圖7 墩頂截面縱向應力圖 圖8 跨中截面豎向應力圖 圖9 墩頂截面豎向應力圖 空間實體模型計算主要得到如下結論: (1)與梁板模型計算結果相比,槽形梁頂縱向正應力在跨中、1/4跨部位吻合較好,梁底應力誤差小于5%; (2)在邊支點、中支點、槽形梁由于扭轉產生明顯的畸變、翹曲效應; (3)在橫向預應力作用下,道床板頂、底未出現橫向拉應力。僅在中支座倒角部位出現1.5 MPa的拉應力,分布范圍較小,且距離表層只有2 cm左右; (4)槽形梁內剪應力較小,主拉應力小于2 MPa。 本橋為目前國內較大跨度、列車最高行駛速度的槽形梁,因此對列車通行時的動力性能進行評定尤為重要。 目前大多數車輛-橋梁/軌道耦合振動分析中,系統運動微分方程的建立沒有完全計算機化,車輛的運動微分方程通常通過解析方法導出,而橋梁/軌道的運動方程則一般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當車輛結構發生改變時,必須重新推導車輛運動微分方程。本分析采用車橋耦合振動計算程序VBC2.0不但運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橋梁/軌道模型,而且運用有限元方法建立車輛模型,以便于考慮車輛的多樣性和車體的柔性。在有限元模型的基礎上,基于模態疊加方法形成車輛子系統和橋梁/軌道子系統的運動微分方程,并采用擬力法將非線性內力處理為虛擬力以實現模態解耦。 主梁采用實體單元模擬,各段梁體間用接觸單元連接,橋墩采用梁單元模擬,墩頂建立剛臂單元與支座位置梁底采用耦合自由度方法連接,承臺底面基礎剛度采用6個方向的彈簧單元模擬,彈簧的勁度系數按m法計算。計算中共對五種列車編組(C62編組、K6新型貨車編組、準高速客車編組、中華之星編組、先鋒號編組)進行了車橋耦合分析。 車橋耦合分析主要得到如下結論: (1)橋梁的豎向撓跨比、水平撓度、豎向轉角、水平轉角均小于規范限值; (2)當C62貨車編組列車以車速50~80 km/h,K6新型貨車編組以車速80~120 km/h,準高速客車編組以車速80~240 km/h,中華之星編組以車速160~240 km/h,先鋒號編組以車速160~240 km/h通過橋梁時,所有工況下輪種減載率、脫軌系數和Spring指標均滿足要求,行車安全性和平穩性滿足要求; (3)客車、貨車在設計車速范圍內運營時,沒有產生共振現象; (4)梁體基頻、橋梁振動豎向加速度、橫向加速度和跨中振幅均小于規范限值,橋梁動力響應滿足要求。 八百河大橋預應力混凝土槽形梁,是目前國內同類結構中跨度較大,列車行車速度較快的橋梁。通過本橋設計得出如下結論: (1)通過空間分析可以看出,槽形梁道床板及腹板的縱向應力分布比較均勻,采用平面桿系的結果較為可信; (2)在道床板縱向,邊支點端頭,出現了較小的拉應力,這是由于槽形梁扭轉產生較大的翹曲應力所致。這可通過在邊橫梁端部設置橫向預應力解決; (3)車橋耦合作用下,墩頂橫向振幅較大,接近規范限制。結果顯示初擬橋墩尺寸僅考慮靜力荷載,按鐵路規范線剛度控制稍顯不足。 [1] TB10002.1-2005,鐵路橋涵設計基本規范[S]. [2] TB10002.3-2005,鐵路橋涵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S]. [3] 徐華強,陳學強,吳定俊,等.新建寧啟線八百河大橋動力性能分析報告[D].上海:林同棪國際工程咨詢(中國)有限公司,同濟大學橋梁工程系,2009. [4] 胡匡璋,汪新元,陸光聞.槽形梁[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1987. [5] 陳文艷,顧民杰.軌道交通雙線槽形梁的研究[J].地鐵與輕軌,2003(2):15-18.4.3 空間梁板模型計算
4.4 空間實體模型計算






4.5 車橋耦合分析
5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