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雙林(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北京100011)
產權交易行業培訓教材的前驅之作
◎ 王雙林(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北京100011)

有這樣一本書——
在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以下簡稱“協會”)制定的《全國產權交易行業從業資格認證方案》中,它是第一批被指定的4類培訓教材中的第一本產權交易實務教程。
在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中國金融出版社印行圖書的過往目錄里,它是第一本以產權交易中心現職總裁為第一著作權人的財政與金融系列的論著。
在石家莊經濟學院開展的“以創新型師資隊伍為抓手,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教學改革中,它是第一次經由全國優秀教師之手引入的公共管理門類經濟法學專業的第一部教學講義。
因為有了上述6個“第一”,說它是“產權交易行業培訓教材的前驅之作”,應該是名正言順、名符其實的了。
這本書的名稱為《產權交易學》。第一作者是王彪,河北省產權交易中心(以下簡稱“中心”)總裁,1998年起任現職,兼任協會政策研究與自律委員會主任,曾經當選河北省十大經濟風云人物。第二作者是任鳳珍,石家莊經濟學院法學教授,中心首席法律顧問,2009年榮膺全國優秀教師稱號。
王彪總裁、任鳳珍教授立足各自本職工作崗位實踐與需要,跟蹤和借鑒國內外資本金融前沿領域,以現行法律法規為依據,以企業國有產權交易為實證,持續研究探索產權交易理論與實務。前者是具有高級經濟師、高級會計師、高級產權交易師三重資格的學者型高管;后者是以產權交易行業為兼職、以產權市場為科研基地的全國教學名師。兩位行業領軍人士通力合作,十幾年如一日,孜孜矻矻,筆耕不輟,其研究成果集中體現在《產權交易學》中。
迄今為止,《產權交易學》已經有了4個相互承傳的版本。最早的版本為2002年由財政經濟出版社印行的《產權交易實務》,該書甫一面世即供不應求,遂于2004年再版。因再版時篇幅和章節擴充,引入了產權基本理論、產權交易理論等新內容,所以書名也隨之變更為《產權交易》。2008年,中國金融出版社屬意于該書并重新出版,定名為《產權交易學》。在“產權交易”后加個“學”字,更加體現了該書的新內容新面貌,即采用理論與實務、邏輯與實證有機結合的方法,將產權、資本、金融、生產要素等重大理論概念融會貫通,總結產權交易業務經驗,揭示產權市場運作規律,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學術意義和實用價值的見解。協會作為產權交易行業的代表者,根據廣大會員的訴求,也是為了滿足產權交易行業培訓工作的需求,正在著手創建產權交易行業教材體系。包括產權交易理論、產權交易實務、交權交易政策法規、產權交易案例。修編并再版該書即是最先啟動的創建產權交易行業教材體系的工作項目。
今年初,協會委托中心修編《產權交易學》,同時約定沿襲原有的著作權屬關系。原著作權人王彪總裁和任鳳珍教授擔綱,進行總體設計和篇目編排。由中心和石家莊經濟學院師生參加的文稿編寫組,歷時半年,落實了具體的文字編寫工作。
協會秘書處按照前述約定,負責該新版書稿的審核工作。協會秘書長夏忠仁負責組織工作。本著向全國產權交易行業負責、向從業資格培訓學員負責、同時也向公開出版物發行市場負責的初衷,將審核新版書稿的工作任務具體分工細化為各個章節與審稿人相對應,文字審核可在其后進行。同時,部分理事單位和協會秘書處相關部門也派員參加了書稿審核工作。
本次修編的《產權交易學》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結合產權市場改革發展的新趨勢、新問題和產權交易行業的業務需求,在前三個版本的基礎上,進一步吸收和充實了近6年來的理論研究成果與實務操作經驗。該書的主題思想可概括為:產權和產權制度是市場經濟的基礎,產權的有序流轉是建立現代市場體系的必然要求。產權市場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產物,是伴隨著企業改制和產權制度改革而發展起來的新興資本要素市場。建設產權市場的主要任務是推動“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產權制度進一步走向成熟,為國有產權轉讓提供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化流轉平臺。同時,要推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為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提供重要通道。
新版《產權交易學》以產權交易基礎理論和產權交易實務操作程序為主線,內容分為十五章。第一章至第三章介紹產權交易基本理論;第四章至第十二章介紹企業國有產權交易的常用方式及創新方式,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應注意的問題;第十三章至第十五章主要介紹產權交易的創新、發展趨勢以及監督管理。
日前,新版《產權交易學》已交付中國金融出版社印行。限于修編工作的時間和水平,難免有疏漏與錯誤,期待業內同仁和公眾讀者給予批評和指正。
(作者為中國企業國有產權交易機構協會副秘書長、新聞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