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雄志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市 200092)
在城鄉發展建設中工業建筑如何規劃設計是一個重要的話題,特別是大型的工業建筑,其對城市建筑風貌形成的影響顯得舉足輕重。水廠從本質意義上來說是一種工業建筑,但它主要是由政府來主導的市政項目,所以它的規劃設計往往要符合當地的城市環境及發展的要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國是個缺水型國家,加上城鎮化建設快速發展,使得各地都在加快水廠的建設與改造。據不完全統計,僅江浙兩省自2000年以來每年就新增大中型水廠泵站幾十座,而有些水廠往往集中在有歷史文脈傳統的區域。紹興是江南傳統水鄉,有十分牢固的傳統文化基因,在這種水鄉環境下工業建筑如何規劃設計是值得我們研究的重要課題。
平水江水廠是紹興市的重大市政民生工程項目,用于改善紹興市及周邊地區城鄉居民飲用水水質及水量的增加,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其地址位于紹興市越城區嵇山街道九缸村,小舜江供水二期平水流量計房東-74方向,占地約8.4 hm2。建設內容為:15萬t/d凈水廠、曹娥江引水工程取水泵房,以及管理、生產、后勤服務等建構筑物。其中廠區的生產性構筑物主要是大型水處理池,即沉淀池、濾池管廊、清水池以及取水泵房、二級泵房、綜合加藥間、污泥脫水車間、提升泵房及臭氧發生器間等廠房車間;廠前區建筑物主要是水務集團用于公司管理、自控控制、化驗等的綜合辦公大樓和后勤服務的生活樓、職工活動中心、門衛等建筑;其他還有綠化景觀、園林小品等。由于工程地處紹興會稽山風景區,當地政府規劃部門及業主對總體建筑風格提出了具體要求。
紹興是一座建成2500年的文化古城,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寧紹平原西部。它南屏會稽山,北臨錢塘江,西連杭州市,東接寧波港,是非常有特色的江南水鄉,素有“東方威尼斯”的美譽,并榮獲了聯合國人居獎。它是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也是全國著名的紡織品貿易中心。紹興水鄉特色主要由以下幾點。
(1)水文化的歷史
縱觀紹興的文化,水文化是其根本。鑒湖作為古代人工水系的一大杰作,隨著歷史的發展變遷,變成大大小小的自然湖泊。它們與蕭紹運河、北部灌溉河渠以及曹娥江、浦陽江等自然河流連成一體,成為紹興城鄉之間的水上交通通道。各村落在群山環抱下民居起伏交錯,清渠宛若銀幕蜿蜒于村中。街巷布局類似方格網,用花崗石鋪地,村民大都將鑒湖水引入室內,形成村落特有的“宅院”、“水院”,使紹興的村落開創了中國傳統建筑中別具特色的水榭民居模式。
(2)紹興的民居
紹興民居在村落的選址上大都嚴格遵循中國傳統風水規則進行,山水環抱,山明水秀,追求理想的人居環境和山水意境。宅第多為多進院式或三合院式,體現“聚族而居”的特色。坐向一般坐南朝北,倚山面水,講究風水價值。布局以中軸線對稱分列,中為廳堂,兩側為廂房,院院相套,造就縱深自足性家庭的生活空間。民居外觀整體性和美感很強,墻線錯落有致,黑瓦白墻,色澤典雅大方;裝飾上青磚面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與建筑物融為一體,使房屋精美如畫,堪為中國宅第的一大特色。
(1)紹興這種山、水、居相結合的建筑形態的形成,是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共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一種創造,所以該工程建設要與環境相協調,要有利于生態平衡,要體現出紹興水文化的內涵。
(2)廠前區由綜合樓、職工活動中心、生活樓組成,各單體用廊道連接,總建筑面積約5 500 m2;其組群的建筑風格定位應考慮到紹興水鄉建筑特點及符合會稽山風景區的規劃要求;營造一組滲透傳統建筑符號并展現現代建造科技的高品質辦公建筑區域。
(3)根據當地會稽山風景區規劃要求,設計將廠區內的工業建筑如廠房車間等進行傳統水鄉意象下的建筑塑造,原則是從總平面開始到立面造型設計傳承紹興水鄉風格,從而打造花園式工廠。建筑立面上看不出以往那種呆板廠房形式,與廠前區建筑風格協調一致,與周圍水鄉民居自然融合。
廠區總平面在兼顧工藝流程的同時進行建筑的合理規劃,建筑物多南北向布置,道路按東西、南北向布置,體現現代工業建筑總平面合理、規整、緊湊和有效利用土地的特點。具體用東西、南北2條廠區主干路將廠前區和廠區隔開,廠前綜合區布置在東西主干路北側,一方面可方便車流、人流進出,另一方面由于綜合樓等附屬建筑相對集中,可特顯公路沿線的建筑景觀。廠區布置在東西主干路南面的大區域內,規劃整齊方便管理。將廠前區與廠區合理分隔,既符合工藝流程特點,又符合水廠道路合理布置原則。為確保車輛運輸及消防要求,主要道路形成環網,構筑物間距、車行道的距離滿足規范要求。圖1為廠區鳥瞰圖。

圖1 廠區鳥瞰圖
結合紹興水文化建筑特點,在廠前區綜合樓內部設置了兩個半開放的中式庭院,一個是西側的“綠化庭院”,一個是東側的“水景庭院”,將水榭樓臺景觀小品引入其中,使建筑融于自然,再現紹興水鄉文化,使員工和參觀者可以通過這兩個中式庭院在工作之余得到休息與娛樂。另外通過建筑形體的轉折將綜合樓東側的“水景庭院”與“外廊道”擴大到東邊的生活區職工活動中心,創造了另一個半圍合的大庭院,一方面加強了綜合樓到生活區的聯系,另一方面使用者身處建筑中的任何位置,都能享受來自庭院的綠色景觀和水景藝術,可營造一個良好的廠前區大環境,提升工業建筑的文化品位與人性化環境。圖2為廠前區平面圖。

圖2 廠前區平面圖
設計力求將平水江水廠建成花園式水廠,既是工業廠區,又擁有園林式的美景,符合紹興市的城市大環境特質,因此,無論是廠前區綜合樓建筑還是廠區生產性建筑,除其造型設計遵從現代建筑設計美學標準,諸如幾何比例關系、建筑的軸線、建筑的虛實處理、建筑的層次、收頭方法、建筑的尺度,空間的組織等外,在立面構成元素中大量運用了紹興水鄉建筑的傳統符號,兼顧了歷史和現代元素。圖3為廠前區鳥瞰及立面圖。

圖3 廠前區鳥瞰圖及立面
(1)坡屋面
中國坡屋面強調整體美感,而廠前區綜合樓建筑相對集中體現了這種群體美感。根據紹興坡屋面的做法,綜合樓及生活樓坡屋面坡底起翹,屋面坡度定在20°~25°,檐口高度按規劃要求控制在15 m以下,以不破壞周圍環境與遠處山勢之美為限。通過全方位的分解組合,形成高低錯落、屋面有層次、前后有呼應的與水廠周圍青山綠水相協調的建筑群體。
(2)漏窗
在組景、借景、擴大印象空間等方面體現出其的獨特性。借用漏窗的形式,裝飾建筑立面,從設計的形式美法則角度,從點、線、面的形式構成虛實對比、統一與變化等,體現中國古典園林建筑營造出的形式美感。
(3)景墻
設計在綜合樓及廠區生產性建筑中點綴景墻,構成不同方向建筑立面的外圍特征,與竹林、樹叢、花壇、流水、亭子等景觀環境融為一體。利用其給人們帶來的進入性標識感,突出建筑出入口的特征,建筑單體之間產生協調呼應。景墻的處理方式部分解決了廠內工業建筑平面中各單體相對分散的不足,使得前后左右在空間距離上拉近。圖4為廠房立面圖。

圖4 廠房立面
(4)與綜合樓相同,廠房等車間立面抽象吸取紹興水鄉傳統建筑元素進行現代表達。立面簡潔明快,造型新穎,色彩上通過白、灰、棕三色巧妙搭配體現地域文化的意境,雕塑現代工業建筑,使其具有文化表現并與環境協調。
將工藝流程流線與廠區道路規劃和單體布置進行合理有序的設計,突出各個景觀軸線上園林綠化相互聯系又相互借景的效果。充分利用域內原有自然水系、植被等生態系統,盡可能保持區域內原有的生態過程,不因建造水廠而使原有動植物的生存環境喪失。通過景觀區域各個中心節點的過渡,將園林景觀輻射到生產活動的各個空間;同時,生產區的建筑四周將大量栽植綠化,使建筑物掩映其間,達到建筑處在綠化中或綠化環繞建筑的效果,從而形成水廠生態環境與外部環境的有機結合。這種景觀園林處理手法使建筑變得更為豐富,生態型的廠區形象必將成為區域內環境景觀的主要標志。圖5為庭院景觀。

圖5 庭院景觀
設計中將生態節能列為重點,進行系統化綜合考慮,如節能保溫材料及綠色建材的應用;將天然石材、輕質墻體、節能玻璃、鋼木結構等作為建筑物的圍護材料和外裝飾材料;減少對碳排放高的黏土磚、混凝土等建材的使用;大型水池屋面上采用種植植物等措施增加綠化面積,綠化灌溉采用噴灌、微灌等節水方式達到節水目的。通過整體設計、系統控制,使建筑綜合節能效果大幅提升。充分體現節材、節能、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設計理念。
一座城市的特色,文化是永遠不可替代的競爭因素;一個成功的工業建筑作品不能以犧牲和諧的城市建筑形象為代價去達到生產工藝的完美,而必須在兼顧工藝的同時著重考慮用創新手段去體現建筑藝術的完整性,從而展現時代精神。紹興水鄉環境是人類的文化遺產,在這里建設工業建筑必須考慮當地的地域文化,只有與文化結合,工業建筑才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