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中亞 魏鐘瑞(徐州產權交易所,徐州221003)
建設養老產業產權交易機構促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發展
◎ 李中亞 魏鐘瑞(徐州產權交易所,徐州221003)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14年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藍皮書顯示,2013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億,人口紅利即將進入逐漸收縮時期。全國老齡辦有關負責人指出,今后20年我國將年均增加1000萬老年人口;到本世紀中葉將迎來老齡化高峰,老年人口預計達4.87億,占總人口的比重上升至35%。
我國在養老資源、養老服務制度等方面的不足已與不斷增長的老年人口數量及其物質、精神需求嚴重不相適應。作為解決我國養老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一環,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的地位不高,沒有建立起兼顧公平與效率、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統一的養老服務體系。
針對這個問題,國務院于2013年9月下發《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35號)(以下簡稱《意見》),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不斷滿足老年人持續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明確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緊迫任務;《意見》同時要求,要完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逐步使社會力量成為發展養老服務業的主體,營造平等參與、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提供方便可及、價格合理的各類養老服務和產品,滿足養老服務多樣化、多層次需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加快建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和發展老年服務產業。把“積極應對老齡化”作為一項改革任務提出來,是黨中央順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新特點,回應廣大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新期望、新要求而作出的戰略部署。
按照《意見》強調的“以政府為主導,發揮社會力量作用,著力保障特殊困難老年人的養老服務需求,確保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的制度設計。2014年伊始,民政部、發改委聯合發出通知,在全國開展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明確提出“推行公建民營”、“提供經營性服務的養老機構改制”等重大舉措,透露出逐步讓市場在養老服務中“挑大梁”的政策意圖,這對化解日趨緊張的養老難題、搞活整個養老市場,無疑是重大利好。
支持“夕陽紅”產業發展,完善養老服務體系成為地方政府破解養老難題和建設社會服務體系的重點。各地相繼出臺政策,以圖有效貫徹落實《意見》精神,著力打造以政府引導和規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夕陽紅”產業發展新亮點。江蘇省政府于2014年4月2日下發《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完善養老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蘇政發[2014]39號),提出了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堅持深化體制改革、激發社會活力,使社會力量逐步成為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主體這一總體思路,爭取實現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信息為輔助,功能完善、服務優良、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的發展目標。
在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的建設中,產權市場的開拓創新精神必須得以發揚光大。我們更應把握“夕陽紅”產業大發展這一歷史契機,把產權市場的發展向更廣領域推進。
首先,可以組建老年產業交易服務機構。我們已經建設了技術、文化、農村、環境能源等細分市場服務網絡,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為社會主義市場體系建設作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產權市場可以參照細分市場的運營經驗,組建老年產業交易服務機構,為“夕陽紅”產業的發展提供全面、專業服務。養老問題的解決絕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項系統工程,成立專業交易服務機構有利于把這項工作持續推向深入,保證貫徹老年產業發展政策和落實壯大老年產業發展舉措的連貫性、一致性。
其次,交易服務機構可以有效整合現有養老產業服務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產權有序合理流動,是產權市場的長項。老年產業的發展,應以整合現有老年產業服務資源為基礎,盤活存量,明晰產權,把大量閑置、浪費的資源納入市場調配,通過掛牌交易,引進管理和資金,保證現有資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例如,在一些風景秀美的地方,常有各級單位設立的療養院、度假村等,大部分靠內部消費、財政撥款才能勉強維持,在中央八項規定等約束下,這種療養機構的生存將更加艱難。一邊是社會的養老需求存在巨大缺口,一邊是優質資源被閑置,如果能將二者打通,就能達到多贏效果。老年產業交易服務機構的出現,能有效整合這一既有優質資源,并能產生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再次,交易服務機構可以為創新養老產業發展模式服務。仍以江蘇省為例,目前民政跟衛生、人社部門已多次會商,將實施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融合的產業發展新思路,具體目標是所有養老機構都有醫療機構提供醫療服務;所有醫療機構如果具備養老服務條件可以開展養老服務;在醫療機構里面養老盡可能實現醫保,同時異地養老要解決異地醫保報銷問題。目前實施意見已經出臺,關于“養老院+醫院”的結合問題,還將出臺具體措施。政府主導的以市場為導向的“醫療+養老”的產業發展新模式,如果少了市場參與,必然陷入政府“拉郎配”造成融合后水土不服現象的發生,而通過產權市場,完善醫療和養老機構的準入機制,結合政府補貼等行政措施,開發諸如政府支持型養老護理保險等養老新產品,將能有效形成個人、政府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參與的風險分擔機制,增強抵抗風險能力,保證創新模式的可行性和政策穩定性。
最后,交易服務機構能夠激發社會力量推動養老產業發展潛力。養老產業既然為產業,就必須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來發展,老人需要什么產品,就生產什么產品;老人需求什么服務,就提供什么服務。在充分發揮公辦養老機構兜底保障功能的基礎上,適當發展一批由市場資源建設的差別化養老機構,既能滿足多樣化需求,又能推動經濟發展。交易服務機構依托產權市場,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可以吸引戰略投資者,引進資金、人才和先進管理經驗,設立與現代企業制度管理要求相適應的社會養老服務機構;可以聯合發起設立老年產業發展基金,直接參與到養老產業發展實踐中,深度挖掘與政府共同開發養老新產品的創新能力;可以整合社會力量,協助政府健全養老服務行業準入制度和程序,結合實際制訂包括硬件設施、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等標準在內的等級評定辦法,報政府核批備案,強化養老機構評估監控,加強政府對民辦養老機構督導力度,全面提升民辦養老機構運營管理水平。
只有用好各方資源、集中各方智慧、匯聚各方力量,加快養老產業發展,才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齊心共解這道難題,大力發展社會養老產業,產權市場大有可為。
(第一作者為徐州產權交易所所長)